其他
《将改革进行到底》第四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你不一定要点蓝字关注我的
以公诉人的身份站在法庭之上,对于检察官孙权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出庭支持公诉是他干了十多年的老本行;陌生是因为他曾经离开检察官一线工作已经三年。几年前孙权从一名检察官被提拔成办公室主任,从而离开了办案一线。在吉林检察系统曾经“官多兵少”,孙权所在的公主岭市检察院在改革前共有78人在职,其中真正在一线直接办案的只有18人。
“机构多了,领导就要多,领导多了,以后就在忙开会、忙指导、忙协调、忙应酬,做了很多无效的劳动,真正在一线办案的人相对不足”。——吉林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杨克勤
司法责任制改革的推进,给内设机构改革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办案不需要再进行层层审批,很多机构自然没有了存在的必要。2015年5月,吉林省检察院从以前的34个牌子变成了现在的10个。改革改掉了冗余的机构,清扫着人浮于事的作风。
哪里有病灶哪里就是改革下刀子的切口。人情案、金钱案、关系案,这曾是司法机关内部的顽疾,破坏公平正义的杀手。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对司法腐败要零容忍,坚决清除害群之马。
2015年2月中央深改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通过《关于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规定》,就是防止以权力干预司法的高压线,也是保障法官检察官独立运行司法权力的防火墙。
有责先有权,用权必担责。司法责任制落实后,权力到位,责任到人。牵住牛鼻子的目的,是以责任倒逼公正,保障公平。
为了使司法摆脱地方行政权力的干扰,新一轮司法改革还推动了省以下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改革,确保基层法院检察院超然立身于地方利益之外。而同步推行的司法人员职业保障制度又解决了法官检察官的晋升和待遇问题,保证了最优秀的办案人员能够安心留在办案一线,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驾护航。
滚石上山,立柱架梁。以员额制为抓手的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司法责任制、司法人员职业保障、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这四项基础性制度性改革措施在司法责任制这块基石之上,为法治中国夯筑起了更加符合司法规律的体制框架。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司法系统依法纠正重大冤假错案34件,涉及54名当事人。而司法改革环环相扣,在不断向纵深推进。
司法便民利民改革与司法责任制改革、诉讼制度改革一起构成了新一轮司法改革的三驾马车。便民利民就要毫不含糊,实实在在的对准老百姓心中的难点和痛点去改。
清水江,是贵州省境内的第二大江流,江水原本和它的名字一样,清澈透明。然而近年来由于一些化工企业违法排放污水、废渣,清水江局部水域遭到污染。眼看着江水一天天浑浊,住在江边的老百姓却束手无策。2015年,几位检察官的到来给事态的发展带来了转机。
2015年7月1日开始推进的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改革,让检察院多了一个新身份——公益诉讼人。有了这个新身份,检察机关发现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或者不作为的,可以提起公益诉讼,追究其法律责任。
“通过提起诉讼这样一个督促,有效地使行政机关能够意识到自己要依法行政,要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承担起这个责任”。——最高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厅时任厅长郑新俭
2015年,贵州锦屏县检察院在完成调查取证后,向锦屏县环保局发出了督查整改的检察建议。但两次检察建议发出后,县环保局仍未履行职责,于是检察院一纸诉状将环保局告上了法庭。
法院判决后,锦屏县环保局立即开展了整治行动,同时也对全县达不到环保要求不具备生产条件的企业全部进行停产、整顿或取缔。
“水比较清澈,鱼比较多了。”“这条清水江已经变清了,我们就安心了”。——当地村民
党的十八大以来,司法改革追风踏浪,如今已经船到江心,不是小修小补,不怕伤筋动骨。这是一场广度、深度、难度远超以往的司法改革,改革的成效,要交给人民评判。司法改革三年来,两高工作报告在全国人大会议上赞成率不断攀升,2017年同时获得了91.83%的赞成率,双双创下了历史新高。这折射着民意的表决器,给出的是人民对公平正义的感受。为什么这场波澜壮阔的司法体制改革能够取得历史足以铭记、老百姓十分有感的成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司法规律、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正是这四个坚持让公平正义的阳光照进人民心田,让老百姓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改革成效。
来源:央视新闻
识别二维码 关注泰顺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