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16年10月29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令计划“遗言”为何自称“刻骨铭心”?

2016-07-05 历史在这里沉思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令计划在被法院判处无期徒刑后,并未如当年的薄熙来那样激烈反驳,而是驯从地接受了判决结果,并在最后陈述中留下一句五味杂陈的话——今天的庭审对我来说刻骨铭心。


法院宣判后,令计划当庭表示不上诉,并发表了一番最后陈述。他说,我接受全部指控,服从判决,今天的庭审对我来说刻骨铭心,在审判长依法公正的主持下,整个庭审庄重、严谨、理性、文明,体现了依法庭审和人文关怀的有机结合,我真诚感谢法院,感谢检察院,感谢两位律师。


尽管这最后的陈述依然有“官话”的痕迹,但是仍然可以从中读解到令计划此时的复杂心境。如果与公开披露的薄熙来、周永康两名“大老虎”的“遗言”对比,则更容易从令计划“接受全部指控”“刻骨铭心”等内容中看到一个在中南海经营多年、心思缜密而且出口成章、官味气息浓厚的大内总管鲜明的性格特征。


令计划面对一审结果不上诉


无论是在2012年独子令谷车祸之后,还是十八大前调离中办、2014年山西官场沦陷波及兄长,令计划都以其超强的心理素质应对变局、拒不认输,甚至通过中办秘书局局长霍克“遥控”中南海获取机密情报。之后有消息说令计划不堪心理压力而疯癫了,但是传闻只是传闻。截至今天,新华社的通稿还披露了一个细节,“鉴于其案发后能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有认罪悔罪表现等法定、酌定从轻处罚情节,依法可从轻处罚”。也即是说,令计划是心理防线崩溃而不是疯癫。


与令计划一样,一年多前的6月11日,号称“建国第一大案”的原政治局常委周永康案也是在天津一中院宣判。彼时院方也认定周永康有“酌定从轻处罚情节”,譬如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绝大部分贿赂系其亲属收受且其系事后知情,等等。但是,周永康毕竟不是令计划。


周永康并未在最后陈述中为自己辩解,也没有流露出心有不甘,而是承认自己为私情而违法违纪,“有关人员对我家人的贿赂,实际上是冲着我的权力来的,我应负主要责任”。这也令彼时许多人对这个曾经“说一不二”的政法沙皇拥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无论对错,他至少没有推脱责任。


然而,重庆原市委书记薄熙来与二人截然不同。红二代出身的薄熙来早年桀骜不驯的性格早已众所周知,而在中国首次尝试的微博直播庭审中,其鲜明个性更是曝光于聚光灯下。从2013年8月份到10月份旷日持久的一审、二审中,薄熙来滔滔不绝的反驳、最后陈述,带来相当大麻烦,其“法庭表演”也同时引来争议无数。


薄熙来的最后陈述显得很“悲情”,但也很“狗血”。他不仅在庭审现场大谈内心软弱,甚至事无巨细地详述了曾经的部下与妻子谷开来之间的恩恩怨怨。他说,“我得知此事在劫难逃,所以我内心有软弱的时候。我现在深陷牢狱之灾,百感交集,也只剩余生。我也想对谷开来说,我最近听别人说你收了很多钱,的确是不应该的,但我也听说,你收的钱里边大部分是合法的。我只想强调起诉书对我贪腐的指控,是严重失实的。我没有管好家人和下属,我有大过,对不起党和群众。王立军叛逃有责,但不是我逼走他的。这次审判历时五天,让控辩双方都有机会充分发表意见,还有微博传送了信息,表明了中央搞清事实、追求公正的决心,也使我对中国司法的未来又增添了信心。”


他的这场演绎在事后很多人看来只是将自己的案件变为不忍卒读的肥皂剧。且无论这种辩解是否令他本人和家人难堪,对他来说更重要的是激怒了检方。公诉人指责“薄熙来不仅对大量确凿证据的犯罪事实予以矢口否认,而且连自己庭前自书和供词也予以推翻”,应“依法从严惩处”。


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个人的命运都是他的性格决定的,而现实也在不断塑造着他们的性格。令计划的缜密心思、周永康的草莽气息、薄熙来的桀骜,成为因中共整肃而落马的高级官员中最具代表性的三张面孔。巧合的是,他们似乎恰好代表了三种曾经的政坛势力群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