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16年10月29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展示笼中虎,习总反腐为什么“永远在路上”?

2016-10-19 历史在这里沉思


十八届六中全会召开前夕,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的8集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隆重推出,彰显习近平反腐的“辉煌战果”。


此前,中纪委爆料称,《永远在路上》专题片摄制组先后赴22个省(区、市),拍摄了40多个典型案例,采访了70余位海内外专家学者、纪检官员,并深入秦城监狱采访了多位省部级以上在反腐运动中落入囚笼的大老虎。


“永远在路上”


第一集“人心向背”,开篇火力十足。12位落马省部级以上官员依次“出镜”,让观众有目不暇接之感。


按“出场顺序”,”12虎“分别是李春城、季建业、万庆良、周永康、蒋洁敏、白恩培、周本顺、薄熙来、郭伯雄、徐才厚、令计划、苏荣。


编导给纪录片取名“永远在路上”,显然不是从这些“老虎”的角度考虑的。他们只能在几平方米的囚牢中踱步“思过”,昔日的春风得意马蹄轻变成了今日的白发苍苍显枯容。


第一集的“主角”有三个:全国人大环资委原副主任、云南省委原 书记白恩培,河北省委原书记周本顺和四川省委原副书记李春城。


三只笼中虎在镜头前“现身说法”,讲述他们“堕落”的经过。忏悔,反思,对不起人民对不起党。


片中在介绍李春城典型案例时,首次曝光了疑似秦城监狱的内部景象。


在第一集的片尾,似乎是为了钓住观众的胃口,还首次曝光了周永康(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常委)、郭伯雄(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徐才厚(中央军委 原副主席)、令计划(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中央统战部原部长)、苏荣(全国政协原副主席、江西原省委书记)等在被审查时的画面。


“游街”“祭旗”

昔日的春风得意马蹄轻变成了今日的白发苍苍显枯容。



这部纪录片将播至10月25日,而十八届六中全会的会期是24至27 日,踩在点上。


六中全会会议主题即是从严治党,会上将提请审议《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


分析人士称,在展示习近平反腐战果累累的同时,这部片子在会议前夕推出,某种意义上也称得上是一次“祭旗”与“宣誓”。


纪录片解说员义正词严:“周永康、薄熙来、郭伯雄、徐才厚、令计划、苏荣等高级领导干部落马,表明了党中央坚定不移惩治腐败的鲜明态度,体现了党纪国法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显示了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中国的反腐力度,也在国际社会产生强烈反响。”


“壮士断腕”?照这么个“断”法,“壮士”有多少“腕”可“断”?恐怕只有章鱼才能招架。


法国塞尔奇·蓬多瓦兹大学副教授,中国政治评论员张伦说,从最基层到最高层,如此众多的执政党官员因腐败罪被判刑入狱,的确让“国际社会”瞠目。


而如此多的官员变成囚犯,仍然可以作为政绩歌颂,多少也有点“中国特色”。


张伦对说,他看了纪录片后,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张伦说,有一定年龄的中国人对这种感觉都不会陌:“运动了”!


政治造势,轰轰烈烈,这部纪录片作了生动的展示,它仍是一场政治运动,还看不到“制度反腐”的框架。


张伦说,实际上,把这些落马高官拉到镜头前痛哭流涕的“忏悔”,性质上与“游街示众”没有区别。


只能“在路上”

如果没有一个保障政治清廉的制度,反腐就只能“在路上”。


这部纪录片旨在展示十八大以来反腐的成果,但也有分析人士认为, 它也可以被视为是反腐运动的势头难以为继的迹象。


张伦对说,反腐遇到阻力是可以预料的,借助运动式反腐进行整肃,也是符合逻辑的。


但是,问题的关键不在这里。关键的问题是,通过反腐将把中国引向何方?


老百姓对反腐是拥护的,但反腐迄今仍在靠“揪出一个更大的”,“判一个更狠的”来满足观众的预期


执政党强调“道路自信”,“理论自信”,但如果仍然在靠个人权威,在靠运动反腐败,反腐究竟能继续多久?现在看来很难有一个预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