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周报|百纳知识:本周学术科技大事件

2016-11-26 小纳君 百纳知识

本周学术科技大事件摘要 | 小纳君对11月21号到11月26号的科研热点新闻事件作盘点,以供回首。
1

微软重磅宣布制造全新量子计算机原型,与谷歌和IBM路径迥异

● 时空:11月21日,美国

● 关键词:微软 量子计算机


11月21日,微软官方网站刊文指出,微软公司将着手量子计算工程样机研发,把已经进行了十多年的量子计算机研究工作付诸于实践,而且其宣称这可能是一台能击败谷歌和IBM的量子计算机样机。


一般而言,由晶体管构成的传统比特在特定时刻只能处于0或1这两种状态中的一种,所以计算能力有限。然而,量子比特可以处于0和1的叠加态。若某个量子比特和其他量子比特彼此之间存在纠缠态,那么这一组量子比特可以同时表示大量的数。而一台真正意义上的量子计算机将包含几百甚至上千个量子比特,其计算能力将是无比强大的。

而微软的信心则来源于其选择的独特研发路径。与谷歌和IBM使用超导导线环作为量子比特不同,微软的思路是基于一种被称为“任意子”的粒子,这种粒子只能存在于二维空间。无疑,任意子的奇异物理特性被微软所看好。与此同时,在启动量子计算机样机研制的同时,微软还启动了相应的量子计算软件研发项目,目的在于开发能够求解复杂问题的软件。软硬件之间的研发工作还可以互相推动,共同促进。微软量子计算项目负责人霍尔姆达尔指出,第一个晶体管在50年前被发明出来的时候,没有一个科学家能想到类似于手机之类的应用。而如今,量子计算机也处于这样一个类似的爆发点。


2

美发明可弯曲“超级电池” 手机充电或仅需几秒

● 时空:11月21日,英国

● 关键词: 超级电池  可弯曲  几秒充电


11月21日消息,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美国佛罗里达中央大学(UCF)纳米技术研究中心前不久发明了一种柔韧性极高的“超级电池”,可使电话在几秒钟内充满电。


研究人员采取全新方法发明出一款超级电容器,其电储量更大,可以连续使用30000次且性能始终如一,而传统的锂电池充电1500次性能就开始衰减了。若手机等电子设备配备这种电容器,则几秒之内就能充满电,每次充电可维持数星期。UCF团队将一种新发明的二维材料应用到电容器中,科学家早已证明二维材料具有很强的储电性能,虽然以往也有人试图向二维材料中加入石墨配方,但效果并不理想。对此,UCF团队表示:“人们将二维材料与当前电容系统结合的方式有问题,这成了一个行业瓶颈。而我们发明了一种简单易行的化学合成方法,很好地将二者结合起来。”这种新的电容器由几百万条长度仅为几纳米的电线组成,每条电线都被二维材料包裹着,导电性能极强,从而加快电子运动速度,使电池充、放电速度都得以提高。UCF团队表示:“现在已经可以开始商业化生产了。但这款产品更多地代表一种理念,这种理念还可以惠及许多其它技术。”


3

宇宙中出现一个诡异的新星系:科学家蒙圈

● 时空:11月22日,美国

● 关键词: 诡异星系


11月22日消息,一个天体物理学家国际团队发现,绕着银河系和仙女座星系在运动的矮星系其轨道很不自然,这显然违背了公认的星系形成模型。


来自罗切斯特理工大学的天体物理学教授David Merritt表示,共轨卫星星系结构仍然与原生矮星系的分布相冲突。上图显示的是由甚大望远镜所拍摄的巨爵座2矮星系,其中包含红巨星和蓝水平支星——这两种都是年老的恒星,它们标志着一个与年轻银盘分离的古代恒星群。一项新的研究对当前星系的形成理论提出了异议,并质疑宇宙起源和演化的公认模型。根据标准宇宙模型,科学家认为,暗物质维系着星系的稳定,因为普通物质的引力太小而不足以能形成星系这样的复杂结构。标准模型预测,矮星系应该在小型暗物质团的内部形成,并且这些团块应该会随机分布在它们的母星系上。天文学家观测发现,属于银河系和仙女座的矮星系其轨道位于一种较薄的巨型盘状结构中。传统认为在银河系和仙女座星系出现这样结构的概率约为0.1%。因此,科学家认为,在遥远的过去曾有其他星系与本星系群相互作用,而这些卫星星系就是从那个星系中被拽出来。这个“潮汐模型”能自然地解释为什么观测到的卫星星系其轨道是在薄盘之中。


4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刷新世界记录 创多项中国第一 !

● 时空:11月23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 关键词: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破百次发射  天链一号04星


11月23日消息,22日23时24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天链一号04星送入太空。这是我国第四颗地球同步轨道数据中继卫星,同时也意味着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已经突破百次发射,刷新世界航天发射记录。


天链一号04星是我国第四颗地球同步轨道数据中继卫星,将与天链一号01星、02星、03星实现全球组网运行,为我国神舟飞船、空间实验室、空间站提供数据中继与测控服务,支持空间交会对接任务,同时为我国中、低轨道资源卫星提供数据中继服务,为航天器发射提供测控支持。


完成此次发射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自1984年执行第一次发射任务以来,创造了成功发射我国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第一颗国际商务卫星、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第一枚大推力捆绑式运载火箭、第一个突破百次发射的发射场等中国航天史上多个“第一”。相比太原和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虽然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建成时间相对较短,但高密度的发射能力,让它的发射数量率先超过100次,其中很多是我国航天的重大工程和国际航天合作项目。目前,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已经连续78次成功完成任务,创造了世界航天发射连战连捷的全新记录。


5

2015年中国推动全球专利申请量创新高

● 时空:11月23日,日内瓦

● 关键词:世界知识产权组织 中国专利 申请量


11月23日消息,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日内瓦发布报告称,2015年中国专利申请量首次在单一年度内超过100万件,推动全球专利申请量创下新高。 


《世界知识产权指标》年度报告显示,2015年世界各地的创新者共提交了约290万件专利申请,比2014年增长了7.8%,专利保护需求连续第六年保持增长。2015年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了110多万件专利申请,申请量几乎相当于全球排名第二至第四位的美国、日本、韩国专利主管机构受理的专利申请总量。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弗朗西斯·高锐表示,2015年世界各地的决策者都寻求刺激经济增长,促使知识产权申请取得良好进展。除了中国继续推动全球专利申请增长,大多数国家对知识产权的利用也都在增加,表明知识产权在全球化知识经济中越来越重要。此外,2015年全世界共授权约124万件专利,得益于中国专利授权量增加,较此前一年增长了5.2%。中国2015年专利授权量达到约35.9万件,超过美国的约29.8万件,成为授权量最多的国家。另外,在商标和工业品外观设计申请方面,中国也位居世界第一。


6

NASA证实无燃料引擎可行:违背物理定律引争议

● 时空:11月23日,美国

●关键词:NASA  无燃料引擎 可行


11月23日消息,一项新研究指出,看似违背物理定律的EmDrive推进系统确实是可行的。


EmDrive引擎最初由英国研究人员罗杰·肖耶尔于十几年前发明。该引擎的原理是,让光子微波在密闭的锥体内部反弹,从而在锥体较细的一端产生推力,推动宇宙飞船向前飞行。但从牛顿的运动学第三定律来看,这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任何运动都会产生大小相等的反作用力,而EmDrive引擎不会向外喷射任何废料。但这支由NASA约翰逊航空中心的哈罗德·怀特带领的研究团队的确检测到了微弱的推力。在这项最新研究中,研究人员对该设备在真空中的表现进行了测试,结果发现“前进时、后退时和静止时的推力数据显示,该系统可以产生每千瓦1.2毫牛顿(正负波动0.1)的推力,十分接近该系统在空气中运行的平均性能”。


而除了此次研究之外,EmDrive引擎技术的研发还取得了一系列成功。中国科研人员在2012年就已经对自己的版本开展了测试,怀特和同事们在2013年也取得了乐观的实验结果。怀特指出,如果我们能设法利用亚原子粒子的能量,或许真能使这个异想天开的引擎变成现实。


7

世界首例换头术医生:手术将于明年在英国进行

● 时空:11月24日,意大利

● 关键词:首例换头手术  明年 英国   


11月24日消息,意大利神经外科专家塞尔吉奥·卡纳维罗正计划实施史上首例人类换头手术,他称这种手术有望于明年在英国进行。卡纳维罗认为,这种手术可帮助那些颈部以下瘫痪的人重新站起来。


卡纳维罗说,英国是欧洲进行“换头术”最理想的地方,虚拟现实系统将帮助术后病人适应新的身体。”


俄罗斯轮椅使用者瓦列里·斯皮里多诺夫已经自愿接受首例“换头术”手术。他的头将首先被“冰冻”起来,以防大脑细胞死亡,还有管道连接为其提供关键动脉和静脉支持。脊髓将被切断,经过修复后与捐献者的身体融合起来,然后对皮肤进行缝合。 如果手术成功,这个过程可能令病人产生“意想不到的心理反应”,促使他们适应新的生活。此外,美国芝加哥公司的研究人员正开发虚拟现实系统,以帮助病人适应不同的身体。
然而,许多人批评卡纳维罗的计划是“纯粹的幻想”,有些人甚至称他为“疯子”。尽管在许多动物身上进行了实验,但这并不能证明“换头术”同样适用于人类。


本文由小纳君整理,以供各位看官回首!小编:三江

欢迎个人转发到朋友圈

公众号、报刊等转载请联系授权

bainazhishi@163.com

▼点击查看相关文章

大神是谁?|2017 IEEE Fellow的中国科学家

请收藏|最新中科院(小类)JCR分区表

为什么说《Current Biology》不是什么正经杂志?  精选

8名中国学者进“论文造假名单”,抄袭监测网最新发布!

百纳知识 一个让你拥有更多知识的地方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百纳知识》由清华、中科、上交、华科、同济、北航、中南、南大、西电等高校的老师博士硕士本科生四十余人组成的公益组织联合运营。科研是一场美丽的冒险,《百纳知识》愿意做大家冒险路程中最真诚的陪伴者。

点击“阅读原文”体验一次不一样的百纳知识,不用太久,不用太难,瞬间即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