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观点|不忘初心——与研究生谈撰写论文

2017-07-07 冯大诚 百纳知识


做科学研究一般都是要撰写论文的,这是一个对于某个论题研究结果的报告。我们先要做研究,例如做实验、做观察、做调查等等(当然在研究之前,先得做文献调研等工作),然后作分析,得到主要的结论,最后才是写论文。


写论文首先是为了自己,做了科学研究工作,能够得到哪些结论,为什么能够得到这些结论,这就要写下来。既然自己做的工作,对于研究的论题自己也已经理解了,为什么还要认认真真写下来?不写下来不行吗?不行。为什么不行?很多时候,自己觉得理解了,把问题弄清楚了,有了结论性的意见了。但是,如果不写成论文,形成很正规的文字形式,就往往会有疏忽的地方。只有写下来了,整理得有条有理,就像要讲给别人听一样,自己才能够真正了解清楚。


古人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如何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其中“教然后知困”,所讲的的意思跟我们要写论文有相似的道理。我们做教师的,对于教学过程,都是有切身体会的。过去学习过的东西,自以为很清楚了,但是,到了真正要讲课写讲义的时候,才发现问题可能还不少,又要翻过来复过去,查找资料、核实,把事情的来龙去脉,结论的证明或总结过程弄得有条有理,这样,事情才搞得较为清楚。写论文的过程有与之相似的地方。只有写出来了,写清楚了,你对所下的结论、所作的讨论才能够理解得比较清楚。这就是自己先要弄清楚。这是写论文的第一个目的。

做科学研究,当然并不仅仅只为了自己了解所研究的对象,还要使大家都了解,把知识变成全人类的精神财富。这是写论文的第二个目的。这就更有些像上面所说的教学了。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用读者看得懂的语言和格式来撰写论文。这里的读者,是指经过科学训练也有相对素质和知识水平的人,也就是或大或小的同行。而这些在某一个或大或小的圈子里面的科学家就把他们的论文都放在某些刊物上,以便相互交流。这种“会刊”、“学报”一开始都是科学家们的同人刊物,科学家自己拿钱出来办刊物,后来才有商人的介入,成了商业的出版物。虽然是商业出版物,但这是学术刊物,并不是一般人都能够读懂的科学普及读物。


做科学研究是科学家共同体的所有科学家的任务,任何科学研究的成果都是不是某一个人单独努力的结果。它总是建立在前人努力的基础之上,也还需要后人继续的发展。一个研究结果是否有意义,是否会有谬误之处,也需要得到科学共同体的确认。这样,在一项研究结果被广泛传播之前,也就是正式发表之前,需要得到小范围内同行的认可,这就是论文发表前的审稿。


一般负责任的严肃的学术刊物,在编辑认为论文基本上符合该刊物内容后,往往会请两三个被认为有一些声望的同行研究者审稿。审稿者对于稿件会做出接受发表、或建议作某些修改后发表、或指出论文有问题或无多大意义不适合发表等意见。在经过审稿者同意发表之后,最后还要有该刊负责的编委批准,才能够发表。国外的这种审慎的审稿制度是何时形成的,我并不了解。我国最早向国外学习的学科,例如化学学科,它的各个学报刊物,如1933年创刊的《中国化学会会志》(“Journalof the Chinese Chemical Society”,后改名为《化学学报》)就是遵循了国外的这个审稿制度。其他后创刊的学报,也就“萧规曹随”,基本上遵循了这个办法,至少我了解的化学和物理学科的大多数刊物是如此。


已经在学术刊物发表的论文,只是表示了作者研究的结果和作者的看法,并不表示科学共同体对此论文结论的肯定。对于已发表的论文进行讨论和质疑,以及发表不同的看法是常有的事情。所以,对于在某刊物发表论文中所叙述的事实和结论,并不能作为科学的定论。如今很多地方很多领导者以发表论文为由给作者以奖励的做法,看上去是支持和推动科学事业,实际上这样做并不好。各单位、各协会以及政府应当奖励那些被公认取得科学进展的工作,而不是只要发表文章就行。至于把刊物分级、根据发表论文的多寡和刊物的级别给予奖励,甚至以此“记工分”,更是十分荒谬的事情。现在我们“灌水”的论文甚至弄虚作假的文章之所以这样多,与这种荒谬的收入分配制度和奖励政策是有很大关系的。


学术论文往哪里投稿,是发中文稿还是英文稿,是发到国外的刊物还是国内的刊物,这些问题都要视具体情况而定。而所谓具体情况就是看能够与作者交流的是哪些人。发学术论文的主要目的并不是宣传,而是与同行们交流,从而共同发展这个学科,丰富人类的科学知识。


如果是研究数理化生等这些基础学科的理论,当然可以用该研究领域大多数科学家看得懂的语言撰写,投稿到那些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刊物。这样做,有利于科学的交流,也容易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古人所谓“取法其上,得乎其中;取法其中,得乎其下”,我们要想办法多与高水平的学者交流,以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


现在把影响因子的高低作为刊物水平的高下,这并不合适。影响因子的高低只是影响的大小,并不一定代表本专业的最高水平。越是专业性强的论文越应当发表在本专业的范围内,这样才能够这种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如果所研究的问题是中国的问题,希望与中国的同行专家交流,或者有可能启发国内的相邻研究领域的专家,例如,研究山东省的具体问题,一般就没有必要到国际刊物上去凑热闹,以示自己研究的水平突出。

总而言之,我们撰写论文,首先要从根上端正态度,搞清楚为什么要写论文,才能够踏踏实实做工作。目的清楚了,做什么都好办。如果做工作、写论文只是为了钱财、为了地位,那就另外一回事情了。如今人们钻政策的空子,只要不犯规就行,有时候各单位出台的政策甚至逼迫人们那样做,这就没有办法了。不过,我们还是要知道为什么要做论文,做论文时不忘初心,也要懂得应该怎样做才是正确的做法,在可能的时候,还是争取做得好一点。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12874-1042530.html 

小编:可可

欢迎个人转发到朋友圈

公众号、报刊等转载请联系授权

bainazhishi@163.com

▼点击查看百纳历史干货

女博士的求职困难 百纳博士硕士谈高考 赌博or读博 | 你为什么要努力?最接地气的回答 | “双一流”能否回答“钱学森之问 | 穷人孩子要不要读研读博 | 高考结束如何科学规划做好志愿前准备工作? | 一个工科女博士的辛酸求职经历及经验谈  | Science Bulletin实现IF突破 | AlphaGo棋局欣赏 | 为什么大学生的精神很疲惫 | 六个物理学的前沿研究 | 浅谈英文科研写作 | 语音诊断遗传疾病,人工智能带来医疗新突破|我的名校同学们 | “复兴号”来了!审稿杀手的心里话 | 一个精英的养成,家庭因素究竟有多大 | 公立大学学费该涨,但时机不成熟 | 西南地区首篇CELL-陈学伟教授团队 | 北京龙泉寺2017世界一流学科排名 (生命科学)2017世界一流学科排名 (理学)| 留下青春最美好的时刻,在百纳点亮你的心灯,——面向高考毕业生及志愿者的征文活动热点|一篇Cell论文奖1350万?川农大水稻所所长撰文回应| 

《百纳知识》由百纳公益组织创办和运营,

由子斯月、王成禹、赵序茅3位博士担任主编,

廉富镯担任执行主编,

60余位本硕博和青年老师参与公益运营。

科研是一场美丽的冒险,

《百纳》愿做大家冒险路程中最真诚的陪伴者。

点击“阅读原文”体验一次不一样的百纳知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