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名家观点 | 成为科学家,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

2017-10-24 谢 宇 百纳知识


前言
作为一个社会学家,我的研究领域之一是科学社会学。这是一个很大的学科,大概有70年的历史。成为科学家应具有什么样的素质,也是这一学科中一个值得关注的热门问题。


科学家也是人

但不是普通人

虽然科学家的贡献很大,但毕竟也是人,有人所有的特质:要吃、要穿、要承受经济方面的压力。很多科学家有自己的家庭,有工作,有烦恼,有自己的喜恶,有性格,也会有需要争名逐利的时候,会有嫉妒的心理。但是和普通人相比,他们有更高的眼光,去完成很多别人做不到、想不到、看不到的事。


既然科学家是人,他就有动机、理想和追求,他的追求是什么?他想问题的方式是什么?他与一般人不同的特征在哪儿?


很多人认为科学家的特征是聪明,他们的确很聪明,但是并没有我们认为的那么聪明。聪明,对于成为科学家而言,不是必要因素,甚至不是充分因素。


仅凭聪明不能让一个人成为科学家。当你了解科学家以后你会发现,有些科学家不但不聪明还有点傻,“傻乎乎的”。“傻”甚至可能是他成功的原因,所以不能以聪明不聪明来判断一个人是否具备科学家的素质和他潜在的能力。那么,成为科学家的关键因素,不是聪明,是什么?


当你了解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以后,你会明白中国文化是非常优秀的。在这里要提到孔子。


孔子强调,读书是后天的付出,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努力读书成为一个智者。也就是说,不管你家庭出身如何、生下来是否聪明,只要你很想做一件事情,比如想做科学家,你就有可能做科学家。因为通往科学家的路,对每个人都是开放且畅通的。


最近的研究发现,很多人也认同这个观点:聪明不聪明叫认知能力,认知能力不是决定性因素,和认知能力相比,更重要的是非认知能力。


非认知能力

成为科学家的必备

有三点是成为科学家必备的非认知能力:


一是好奇。

好奇非常重要,总是问为什么这样,不仅问,还不满足于别人给你的现有“标准答案”。


科学家的精神就是批评、就是怀疑,没有怀疑、没有批评就没有科学。对人的培养应当是个性化的培养,科学家的出发点是以个人理念或想法来挑战一个整体:很多人的答案我不相信它是对的,我要在大家接受的知识体系上面添砖加瓦,改变一下。


知识体系是全人类共享的,很庞大、很繁杂,边边角角难免有所欠缺,科学家在体系周围找出新的知识点、作出新的贡献,甚至是革命性的改变。


不怀疑、不提出挑战,就不可能在现有的知识体系外加上你的东西,这是属于你的内容,是别人没有做过的内容,是属于你个人而不是集体的,是别人未曾涉猎的内容。


科学是最终以个人身份对科学体系进行修改和贡献的。所以要做科学研究,第一个必需的特征就是好奇,不满足现存答案,拼命地问、拼命地挑战。


二是喜欢。

有些科学家“傻傻的”,外面吵吵闹闹,他也不管不问;很多人去挣钱,他也不想着要去挣钱。


为什么牛顿与达尔文愿意无偿地做科学研究?虽然有教会和家族付钱,但是他们自身对科学事业的关注是大过金钱的,他们做科学完全是为了追求兴趣、享受兴趣。


在学术界有重大贡献的科学家,他们对科学研究的热情是在物质与他人评价之外的,是内在的喜欢驱动的,这个特征非常重要。


三是坚持。

这不仅仅是科学家需要,创业也需要,任何行业的成功人士都需要。


每件事情的成功都不容易。科学家必须忍受辛苦和孤独,才能达成巨大的成就。什么人能成功?什么人不能成功?为什么成功者能够克服困难?在最孤独、最困难、最绝望的时候还能坚持下去?就是因为他好奇、有兴趣,因为好奇与兴趣的驱使让他能够专注、坚持下去,这三者是分不开的。


三种非认知

能力从何而来

这些能力不是天生的,孔子说过智者不是天生的,是后天的,是社会环境影响的。


最近,“科学队长小学版”隆重上线——科学家给小学生上科学课,是小学科学教育的一个创举,将有更多的科学家参与这项科学教育的普及事业。这些科学家为什么要做这件事?


首先,大学老师讲述的科学知识是一个载体,是一种形式,通过这样的形式,能够激发小孩对现象的好奇心。


第二,你要喜欢学术和科学的内容,要喜欢这件事情,对它产生浓烈的兴趣。


第三,你会看到科学家也是平凡的人,他们也有很多困难要去克服。有的做半年、三年做不出成果来。你会看到,做科学研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你会了解科学家是怎么克服困难的。这些内容和素质在书本上看不到,但能够培养小孩好奇、兴趣和坚持的素质,使他们更好地理解科学。


这些知识为什么必须让大学老师来教?因为中小学老师不做研究,他很难传递做研究的过程信息,很难表现科学研究的精神以及科学家的特质。


科学家是在前沿做研究的,他们在传递知识的过程中,可以让孩子知道,他们为什么做研究?他们怎么做研究?他们遇到困难以后怎么办?科学家给小学生讲科学的价值所在,教授的重点不在知识内容,而是在于传递做科学家的素质。


小编:小新

来源:科技日报

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欢迎个人转发到朋友圈

公众号、报刊等转载请联系授权

bainazhishi@163.com

▼点击查看百纳历史干货

赌博or读博 | 一个工科女博士的辛酸求职经历及经验谈 | 审稿杀手的心里话 | 与研究生谈撰写论文 |  如何选研究题目? | 42所高校列入"双一流"建设 |  学历真的不重要吗? | 颜宁:女性科学家在哪里 | 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 北京博士10年租房记 | 诗歌折射的西南联大岁月

《百纳知识》由百纳公益组织创办和运营,

由子斯月、王成禹、赵序茅3位博士担任主编,

廉富镯担任执行主编,

60余位本硕博和青年老师参与公益运营。

科研是一场美丽的冒险,

《百纳》愿做大家冒险路程中最真诚的陪伴者。

点击“阅读原文”体验一次不一样的百纳知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