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们应该何时就医?

SCIENCEOWLS 科学猫头鹰 2019-07-31



就医通常有三种原因:预防性就医、急诊就医和因症状就医。



文 | 猫王


预防性就医


每个人都应该定期预防性就医,包括常规体检、免疫接种、牙科和眼科的预防性护理,女性应定期做妇科检查。预防性就医的频次因人而异。通常,婴儿和老年人需要更频繁的预防性就医。频次还取决于一个人的健康状况和家族史。例如,患有糖尿病、心脏病和肿瘤等慢性病或者有家族性风险的人需要相对频繁的预防性就医。


急诊就医


不同疾病症状差异可能很大,普通民众有时难以确定哪些是紧急情况。尽可能多地了解危及生命的那些疾病和症状(如心脏病发作和中风),才能在紧急时刻做出尽可能准确的判断。如果情况可能危及生命,建议紧急送医,这些情况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症状:


心脏病发作迹象;


中风迹象;


呼吸困难;


大量出血;


皮肤大面积开放性伤口、烧焦或烧伤处起泡;


重伤(如交通事故);


严重中毒反应;


严重过敏反应;


休克;


身体某部位突发剧烈疼痛;


吐血或大量咳血;


慢性病(如哮喘或糖尿病)突然恶化等。


因症状就医


在下一次预防性就医之前出现症状或其他健康状况,人们可能不确定是否需要就医。大多数症状和健康状况可以在家里得到处理,例如绝大多数的普通感冒和流感通常不需要就医。小的伤口和擦伤通常也无需就医,首先用温和的肥皂和水清洗创口,然后使用抗生素软膏和创口贴即可。


已知患有某种慢性病的人在出现新症状时应尽早而不是拖延就医时间。如患有慢性肺病(哮喘或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人出现呼吸困难,或者免疫系统较弱的人出现发烧,建议立即就医。


如果自己不确定是否需要就医,可以通过和有一定医学知识的家人或者朋友交流,还可以通过从信任的机构发布的健康医学信息得到帮助。但对于没有医学背景的大众,准确描述一种症状并做出是否就医的判断依然很难。尤其在当前的中国,中医思维依旧泛滥,满天飞的健康流言,利益至上的搜索网站,打着“健康产品”旗号的传销盛行,莆田系恶意诱导,主流医疗机构科普缺位,政府机构监管不严等。在此,科学猫头鹰从可感知的症状入手,综合国际主流医疗机构的建议,告诉你应该何时就医。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到朋友圈让更多人受益。


相关文章:


想要健康,先来测测你的健康素养——“何时就医”系列开篇语


方玄昌:做一个合格的病人

【健康专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