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19年7月13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猫头鹰书吧】李长青:不能吃面食的病

李长青 科学猫头鹰 2019-07-03


一位50来岁的男性病人,最近两年腹泻、贫血,身体日渐消瘦。他三个月前就在我们医院住过院,这次住院是因为症状加重。我看了之前的病历记录,问他这几个月是不是严格戒掉了所有的面食,他说:“没有。”我告诉他:“你的病就是要戒掉所有的面食,包括馒头、面包、面条、火烧、油条、肉夹馍……”病人打断我:“大夫,我知道所有面食都不能吃,可不吃面食哪能受得了……”“明知故犯哪,”我不仁地暗自嘀咕:“不作不死。”


这是什么病,需要戒掉面食这种大多数北方人所青睐的主食呢?这种病的英文名称为“celiac disease”。如果按照字面直译是不伦不类的“腹腔病”,某个不专业的翻译机构就这么翻译过。但国内专业人员还是习惯将其叫作“乳糜泻”,因为部分病人的表现是腹泻,并且大便含有乳糜一样的成分。


乳糜泻没有有效的治疗药物,唯一肯定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我对前述病人建议的那样,戒除一切面食。


面食里面含有麸朊,这是一种多肽,来自于小麦等粮食中的谷蛋白。谷蛋白不仅存在于小麦中,还存在于大麦、黑麦等粮食里。易感的病人吃了面食之后,其免疫系统会针对麸朊产生抗体来攻击它。不巧的是,除了攻击麸朊,这些抗体还会同时攻击人的肠上皮细胞,而肠上皮细胞关系到我们消化吸收食物的营养,是绝对不可少的。因为肠上皮细胞数量多,如果短期内再生活跃还影响不大,也不一定有症状;但长时间破坏之下,病人就会出现腹泻、腹胀、各种营养元素缺乏,患者最终可能死于营养不良的并发症。


图15 正常的小肠绒毛(左)和乳糜泻病人绒毛萎缩的小肠黏膜(右)


乳糜泻的出现应该是在谷物种植的新石器时代,在以狩猎为主的人类社会早期,乳糜泻还不会出现。从公元二世纪起就有关于这种病的记载,并且已经发现和食物有关。因为进入农业社会后,谷物成为很多地区的主食,人群足够多,很容易发现谷物与乳糜泻两者之间的关联。但局限于当时的认知水平,不可能提出正确的机理。如当时的部分名医就认为,这种病是因为胃里的热力不足,不能把食物消化掉,也不能将消化之后的食物运送到全身所致。西方传统医学的这个理论和中医的肝脾理论差不多。


真正开始认识到乳糜泻的病因已经是20世纪初了。很多医生已经认识到了包括小麦等谷物和乳糜泻的关系,美国儿科医生西德尼·哈斯就是其中一个。但哈斯错误地将原因归于淀粉,提出了特殊碳水化合物饮食(SCD:specific carbohydrate diet)的治疗方法。他不仅用这个方法来治疗乳糜泻,还用来治疗其他很多炎症性肠病。


所谓SCD的基本原则就是不让饮食中含有任何复杂的糖类。不用说淀粉,任何双糖和多糖都不能有,只能吃单糖,当然也就不能吃任何面食。哈斯用错误的理论治好了很多病人,但这是歪打正着,SCD法的科学证据一直没有得到公认,反而因为饮食种类限制过多,导致了营养不良。即便有很多证据表明小麦里的谷蛋白才是乳糜泻的真正元凶,哈斯也拒绝接受,他对乳糜泻的认识也到此为止。在他之后,他的一位病人的母亲伊莱恩·高特肖,将SCD拔到了无限的高度:不仅藐视正规医学手段,治疗的目标也不再限于肠道疾病,连自闭症都能治了。


第一次真正把乳糜泻和小麦联系在一起的,是荷兰儿科医生威廉·迪克。他的发现得益于一场悲剧。二战后期,德军出于报复,对荷兰采取了粮食禁运措施。结果造成了1944年冬天的荷兰大饥荒,两万多人死于饥饿。迪克发现,很多患乳糜泻的儿童在饥荒中病情好转,死亡率下降;而粮食供应恢复后,这些孩子的病情又重新加重。经过调查分析,最终确定,对病情起决定作用的是小麦。


这个发现意义重大,因为只有确定了小麦,后继的专业人员才有可能将分子锁定在谷蛋白,以及更精确地锁定在麸朊上;进而阐明了疾病的作用机制,明确乳糜泻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最终才可能根据作用机制开发出准确率达90%以上的血清学检测诊断工具,临床上对这种病的诊治才获得了突破。更为重要的是,迪克是第一位提出无麦胶饮食治疗乳糜泻的人。相比SCD,无麦胶饮食更加安全,也更加有效。


如同本篇开头的那个病人一样,尽管戒除面食后病情会很快好转,但钟情于面食的大有人在。即便说服了病人坚持,其生活也少了很大乐趣;所以借助基因改良技术(也就是转基因技术),开发出不表达致病蛋白的小麦等作物,乳糜泻病人和易感者的治疗才会变得更加轻松。这样的粮食作物已经不是奢望,正在研发和应用当中。这无疑是无数患者的福音,尤其是当前乳糜泻发病率还在上升的情况下。


不过,跟任何转基因技术一样,致力于改善乳糜泻病人生活质量的转基因技术必将面对反转控的诋毁,他们的拿手好戏就是用谣言颠倒黑白,阻碍进步。他们污蔑乳糜泻病人增多是种植和食用转基因小麦造成的,而实际上,转基因小麦目前还没有商业化种植。其实,倒是有比较严肃的科学家怀疑,传统杂交技术导致了乳糜泻增加。因为传统杂交技术的目的是提高产量,所以杂交小麦往往含有更多的谷蛋白。不过也有人说杂交小麦的谷蛋白含量并不比之前的多,乳糜泻增加的真正的原因是面食消耗量增加。


了解乳糜泻,对中国人,尤其是以面食为主食的北方人有着重要意义。以往认为这种病主要是西方人多见,国内很少。这种认识过去可能是对的,但现在及将来可能是错误的。因为第一,中国人真正进入普遍温饱也不过二三十年的时间,一代易感者也就刚刚开始出现症状。第二,很多中国医生对这种病认识不足,很多乳糜泻被误诊为肠功能紊乱,类似报道已经开始见诸专业期刊。


假如你以面食为主,常年有消化不良、腹泻、腹胀,甚至出现不明原因消瘦的症状,建议找专业人士咨询,以确定是否患有乳糜泻。


更多科普文章,敬请订阅《假如我们不吃饭


本书共分7章:常识篇、检查篇、症状篇、疾病篇、治疗篇、预防篇、中医篇。全书总计71篇文章,其主要内容是为读者普及关于消化系统常见病症的知识、纠正诸多错误观念,并对目前流行的一些错误治疗方法进行了批评和揭露,以期引起受众的警惕。

扫码购书


点击“阅读原文”,订阅平台《假如我们不吃饭》文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