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航:当一个创业者谈起话剧时,他会想到些什么
▲ 点击上方关注 还是不举手就发言
图|《浮生一日》剧照
我是一个话剧爱好者,以前经常去看话剧,无论是台词,还是演员现场的表现力,都很吸引我。在我心中能够演话剧的是艺术家,也许谁都可以演电视剧演电影,但不一定可以当话剧演员。所以,我对话剧一直有一种崇拜。作为一个创业者,今年我在话剧中得到的启发可以说是最大的,而这一切就要从湖畔大学的毕业礼说起。
■ 湖畔大学的毕业礼
做一出话剧怎么样?
去年年底,湖畔大学叫我们几个班委开会,商量我们这一期的毕业礼怎么搞。弄晚会好像也没什么意思,后来我就问曾鸣教授必须是晚会的形式吗?他说没有这个规定,我说:“干脆做话剧吧,排一场跟创业相关的舞台剧。”他说:“只要你们想搞都没有问题。”
这样一来大家就被点燃了,每个人陆续提出了一些创意的想法,再由提出想法的人负责实施。于是,我们有了一系列特别精彩的活动,比如毕业旅行去了贝加尔湖,而我就负责话剧。没过多久,湖畔大学那边告诉我赖声川导演对话剧的想法很有兴趣。原来我只是赖导的话剧迷,现在有机会跟华人话剧界的泰斗合作这样的一个小事,我特别兴奋,就立马约到上海跟赖导的团队见面商讨。
遗憾的是,他们觉得我们要演出的时间太紧张,没办法帮忙,“3 月是我们的演出大季,你们的剧也想在这个时候演出,所以很难抽出时间帮忙。”负责人说赖导和上剧场对演出质量有非常严格的要求,不会随便出一部戏,如果答应了我们,就一定要做一个符合他们心中标准的东西,而那时我们连剧本都没有。我记得谈话那天是 12 月 4 号,他们也顾忌春节的时间,又要在 3 月份演出,就拒绝了合作的提议。
赖声川|华文话剧界的泰斗
《如梦之梦》《暗恋桃花源》导演
这给我一盆冷水,我们就灰溜溜地走了,和湖畔的一个同学约了我在上海的一个朋友吃饭。吃饭中间,朋友看我心事重重,他就说干成或干不成都是命里注定的事,所以没必要担心。他在劝我接受任何可能的结果,而另一面我的心情是非常想做成这件事,这两个很微妙的调试让我有一种心理上的变化。我说还是要尽我的努力,但是也接受一切可能的结果。当晚,我就给赖导那边发了微信,意思是我非常尊重和认可他们对品质的要求,但是确实非常想做成,恳求他们帮助,只要愿意帮忙做,有什么样的要求都都可以提,我来负责。
也许是这种诚意,两天后他们同意了合作,我就开始着手做承诺的事情,比如先搞定剧本。于是我安排编剧去采访湖畔大学的同学,大家可以在保密的前提下说自己的创业故事,这中间大概用了半个月的时间,之后又用了半个月,剧本大纲也出来了。
赖导看了大纲后,反馈是可以的,编剧就继续在春节期间写剧本,以保证 3 月初能够排练。除了剧本就是演员,当时我非常坚持的一点是必须自荐,不能推荐,演出排练需要付出非常大的心力和时间成本,而这对创业者和企业家来说很难,所以只有热爱才会持续投入。 第二点,想参演还有远程试镜,必须录个小视频来证明你是否演得了这个角色。这两个环节让我看到了大家真正愿意投入的程度。
■ 追求卓越也是一种创新
3 月 11 号排练正式启动,这也是最为重要的环节,我就把所有参加演出的人召集到上海。负责这部剧的导演是赖导团队的刘美钰,她参演过话剧《如梦之梦》,自己也是导演。刚开始,她让每个人念剧本,慢慢去找感觉,也给了我们很多鼓励。她说大家的状态很投入,各方面的条件也不错,只不过必须保证足够的排练时间。就这样,我们进入了连续七天排练的状态,每天从下午两点到晚上十点,甚至更长。
排练现场,大家的状态都很投入
初期虽然貌似已经很投入了,但说实话大家还是不太清楚演话剧到底是怎么回事。可能当时在我们几个人看来,不过是演一出大一点的小品,但后来发现完全不一样,词卡得厉害,表演也不会。这个时候,我们发现导演在排练过程中比我们认真多了,那种对细节近乎于苛求的专业精神感动到了我们。一段对话她会让我们演不同的版本,比如是你激怒了我还是我激怒了你?拿一个道具到底应该走两步还是走三步?正面面对观众还是 45 度面对观众?
我们当时觉得很奇妙,原来可以这样演,也正是这种细微的处理,让我们增加了对戏剧的理解。她说:“不要演你生气,不要演你焦虑,不要演那个状态,因为这样看起来很假,你只需要把自然的反应自然地呈现出来,这就是演戏,而不是装愤怒。”
真正的演是自然流露,而不是去装愤怒
我们慢慢捕捉到了这种感觉,越来越入戏,经常十二点才离开。有一天导演在群里跟女主角说:“你在上场前等灯光亮起的十几秒钟,手上可以加一点小动作。”当时已经是夜里十二点多,她也帮我们排练了了十个小时,可还在不断地思考完善每个细节。这种追求卓越的精神也让大家更有激情。
所以要说到话剧对我在创业上的启发,我学到的第一点是就是追求卓越。以前我觉得做出新东西才是创造,但是从来没有想过追求卓越也是一种创造。把一件事情做到卓越再卓越,同时真正享受追求卓越那个过程,这也是做好一件事的前提。
■ 竭尽所能,坦然面对
正式演出那天刚好是湖畔开学的日子,那天下午马校长要讲每一届的第一课,大家都很想去听。这对于我们几个人来说就需要衡量,到底是去听课还是继续排练,因为当晚就要演出。这时有一位同学斩钉截铁地说:“我们要去排练。如果今天去排练了,纵然晚上演砸了也认了,因为我们竭尽全力了,能做到的可能就这样了,就算结果不好也不后悔。反之如果心存侥幸,觉得前六天练的已经没问题了,晚上侥幸过关还好,万一演砸了是什么心情呢?一定会异常懊恼和后悔。要是下午坚持排练到最后,就不会有这个漏洞。”在这点上,我们高度一致,绝对不做让自己后悔的事。当你尽全力了,你就能够坦然接受任何结果,而好坏已经不重要了。
竭尽全力,坦然面对
确实如此,竭尽全力呈现出来的结果非常棒,演出比之前所有的彩排都成功,每个人沉浸到角色的状态,非常专注。观看的人也很感动,包括马云。他们都说这是第一部真正以创业为题材的一部戏,演出了所有创业人的状态。
■ 互相成就,成就共同的事业
我这种自由主义者过去很反感用集体意识取代个人意识,让个人必须服从集体。哪有这个道理?所以,不管是自己的公司还是外面的一些社团,我都很疏离。比如长江的一些活动,我也不怎么参加。这次,因为一件事情,让我对团队有了全新的理解。
我们当中的一位同学演过电影,在排练过程中可能更是玩的心态。他的戏份虽然很少,但时不时会掉链子。这部戏我是男主角,故事以我为轴心,所以我基本全程都在场上,意味着我几乎跟每个人都搭戏,包括和这位同学。我坐在凳子上,他拿刀砍我,我就要对他砍我这个事做出反应。突然产生一种感觉,我要做的就是成就他,因为即便我表现得再出彩,而有人掉链子,那整部戏也就垮了。观众不会说谁演的好,谁演的不好,而会说这部戏不行。话剧和电影不一样,一旦上场就不能叫停。所以只有大家互相成就,才能做好这部戏。
大家互相成就,才能做好这部戏
大家也找到了这种感觉,很关注他的状态,一遍一遍帮他打磨,而不是埋怨或者觉得他拖后腿,我想,成就他人的同时,也在互相成就,从而成就共同的事业。 我觉得这点是自己在这出戏中很大的收获,甚至认为这个模块的收获不亚于湖畔三年的课。
■ 只有足够的投入
才会有足够的好
这部戏叫《浮生一日》,讲创业者糟糕的一天,大概意思是说他产品不行了,融资失败,合伙人要离开,和老同学以及家庭的关系都变得不好了。为什么每个创业者会对这些场景有感受呢?因为几乎每个创业者都或多或少会遇到过类似的事情。
以后我大概会从这几个方面做。一个是剧本身的发展,可能会去商演。这部剧只有半小时,以男主角为中心的迷你剧,下一步可能会写以女主角为中心的故事,同一天,同一件事,女主角的视角是怎么样的?
同一天,同一件事,女主角的视角是怎么样的呢?
美国导演克林特·伊斯特瑞伍德就曾以二战时期的硫磺岛战役为背景执导了两部完全从不同视角描述的战争片,陆续推出了站在美方视角的《父辈的旗帜》和日方视角的《硫磺岛来信》。用两个角度讲述同一个事件,这样的手法在当时非常创新和大胆,还保持了非常中立的立场,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这很启发我,所以也想朝这个方向发展。
另一方面我也想吸引更多的企业家来参演。我们几个人在这一过程中都有那么大的收获,那它也可以变成一个类似于心灵工作坊的平台让企业家参演,通过艺术的形式获得不一样的感受。
回访赖导,期待未来的梦想落地
后来,我专门去上海大剧院感谢赖导。我想我们的目标是哪天做出够得上专业水平的剧,再去上剧场演,也希望有机会实现这个梦想。不过还是那句话,如果没有足够的投入肯定做不好,哪里有随随便便的成功呢?
- END -
当你谈起话剧,你会想到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