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雄安地名故事:宋辽盟约狄夏台

雄媒社 2021-04-16

在雄县县城东南6公里,大清河东北岸1公里处,有两个村庄名为东狄头村和西狄头村,也称大狄头村和小狄头村。在一千多年前,这里曾是宋辽两国"澶渊之盟"的谈判之处。


唐朝灭亡后的公元938年,后晋开国皇帝石敬瑭按照契丹出兵相助的要求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后称为辽国)。此后,后周、北宋为争夺燕云十六州与契丹进行了长达200多年的战争。后周皇帝世宗柴荣在公元959年出征收复鄚州、瀛州,并在收复瓦桥关(今河北雄县旧南关)和益津关后,分设雄州和霸州。



北宋建立后,辽国与北宋围绕瓦桥关的争夺战争不断。公元1004年秋天,辽圣宗耶律隆绪与辽国萧太后以收复瓦桥关为名,亲率大军南下,快速攻破瓦桥关,占领雄州并在这里扎下大营。随后,辽军重兵南下,大宋北方多个州县,被辽军占领,辽军大军直达澶州(今河南濮阳),从东、北、西三面包围澶州城。

澶州是大宋都城开封北部的屏障,澶州一旦失守,开封便难以保全。宰相寇准力劝宋真宗到澶州督战。宋真宗渡过黄河,到达澶州北城,登上城门楼时,大宋军兵将士皆呼万岁,气势倍增,并射杀阵前督战的辽军主将萧挞凛 (也称萧挞览)。辽军士气大挫,又担心会腹背受敌。萧太后便提出和议,希望双方停止争战。



宋真宗本来就害怕辽军,当萧太后提出和议后,便欣然应允,派使臣曹利用两次前往位于雄州的辽营进行谈判。经过双方斗智斗勇的谈判,宋辽终于订立和约,和约规定:辽宋为兄弟之国,辽圣宗年幼,称宋真宗为兄;宋辽以白沟河为国界,双方撤兵。辽国归还宋国遂城、瀛州、莫州;宋国每年送给辽国“助军旅之费”银10万两、绢20万匹,在雄州进行交割;双方在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


由于盟约是宋真宗亲临澶州而派使臣赴辽谈判,澶州在大宋又称为澶渊郡,因此,这次盟约就被称为"澶渊之盟"。盟约以后的近一百年里,宋辽两国维持了相对和平局面,人民生活相对比较安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辽军撤退以后,雄州重归大宋,并在雄州开设了多个进行交易的榷场。双方当时谈判的辽营命名为“狄夏台”。狄是中原人对北方民族的称呼,夏台曾是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的一处监狱,因囚禁过商王汤而闻名。取二者之义,狄夏台既记录下了辽军的曾经占领,也记录下了大宋不忘雪耻的争战痕迹。


明朝中后期,狄夏台改称狄夏头。到清末时,狄夏头分成两个村庄,位于东部的称东狄夏头,位于西部的称西狄夏头,1958年,改称为东狄头、西狄头,现为雄县的两个行政村。

作者专栏


本文为“雄安新区热点”(ID:xaxqhot)原创文章。

雄安新区热点(ID:xaxqhot)致力原创,创作独一无二的内容,推送有价值、有趣味、有营养的话题。投稿邮箱1702786888@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