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雄安地名故事:永清军屯田大营镇

雄媒社 2021-04-16

雄县县城北约10公里处的大营镇,拥有九个带有“营”字的村庄,分别是:大营村、后营村、大崔营村、文家营村、中营村、付家营村、皮家营村、东河营村与西河营村。这九个村村名的来历都与明朝永清卫军在这一带屯田有关。


军队屯田始于西汉时期,军队在闲暇时间垦耕种田,可以很好地解决军队的粮食问题。东汉末期的曹操进一步发展了屯田制 ,实行兵农合一的屯田政策,广泛推行屯田制。明朝建立后,继承并发展唐、宋、元三朝的兵制,实行卫所制,军队兵士仍然要进行屯田。其中直属皇帝亲军26卫所的永清卫军就有一部分军兵分散在雄县大营一带驻扎屯田。



永清卫军的主要驻屯之地,称为大营,也称大崔营。东部曾有一甜水井,为军兵打水的地方,被称为打水店。明末以后,两地分别建村,西部称大营村,东部称打水店村。建国后打水店村改称大崔营村。大营西北部屯军的地方称为小崔营,清末以后改村名为后营。

大营南部有一村庄原来称为皮庄,永清卫军扎营后便改村名为皮家营。皮家营南部原有两疃,东疃称田家牌,西疃称杜家牌和刘家牌,两疃之间有一条小河,永清卫军驻屯在小河西,两疃便统称为河西营,仍分三牌。清末以后,两疃分别建村,西疃称西河西营,东疃称东河西营。又分别简称西河营、东河营。


永清卫军军队驻扎时由于首领的中军营所在地位于大营东南侧,因此此地在清末以后成村,取名为中营村。大崔营东部永清卫军驻地因有文姓,清末以后改村名为文家营村,一直沿用至今。大营与皮家营中间军兵驻地因傅姓居多,清末后成村时,便取村名为傅家营,也写作付家营。


雄安新区设立后,大营镇将依托白沟站的交通优势,重点发展物流业,不外的将来,一个现代化的物流小镇将展现在世人面前。


作者专栏


本文为“雄安新区热点”(ID:xaxqhot)原创文章。


雄安新区热点(ID:xaxqhot)致力原创,创作独一无二的内容,推送有价值、有趣味、有营养的话题。投稿邮箱1702786888@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