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雄安旧时风物之八十 难忘队里的饲养点

雄媒社 2021-04-15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雄新社 Author 周永战

 生产队的时候,几乎每个队都有饲养点,用来喂养马、牛、驴、骡,这是一个生产队必不可少的生产力。记的我们队的饲养点是一个挺大的院子,北房、东房是饲养员住宿和存放饲料的地方;南边是马棚子(马厩),一拉溜儿的木桩子和木槽子;西边是宽大的房子,里面存放马车和耕地拉车的各种工具,按现在的说法,应该叫车库啰。这地方整天牛马嘶叫的,挺有生机。现在想来,这饲养点还真有我们儿时不少乐趣。



最让我们高兴的事情是下小马。一有母马产崽了,饲养员准会把母马母子弄到北房一个专用屋里,这母子就该享受特殊待遇了,改善“伙食”是其中之一。这改善的饲料里一定会有煮黑豆,这正是我们这些孩子们最欢迎的,也是我们最高兴的所在,其实我们关心的并不是马,而是马的伙食。在零食匮乏的时代,煮黑豆也是不错的零食。一到这时候我们就不离饲养点左右了。一旦发现马槽子里有黑豆,我们立马会冲进去,几个孩子跟饲养员叔叔伯伯说闲话或捣点小乱,以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其他几个孩子开始靠近马槽子,狠命的往口袋里掖煮黑豆。这办法往往得逞,得逞后就跑得远远的去享受“美味”了。黑豆这东西有一个缺点,不论人吃了还是马吃了,都爱放屁,吃进去香放出来臭啊,这“偷”来的东西,唉!等长大了,我们就明白了,其实那时候我们耍的那点小聪明,玩的那点小伎俩,是逃不过饲养员叔叔伯伯们的眼睛的,他们只不过是睁只眼闭只眼,甘愿“被骗”,给了我们这些馋嘴又缺嘴的小孩子们一个机会罢了。


那时,夏天我们爱套知了,而套知了的套子,是用马尾(读yǐ,马尾巴上的长毛)做的。一般情况下,我们会在马粪堆里找,或在马经常打滚的地方找,有时实在找不到长度符合要求的,就只好“铤而走险”了,直接往马尾巴上揪。这实在是冒险,得胆大心细,眼疾手快。为了这根马尾,一个胆大的小伙伴蹑手蹑脚走到马后,找好一根上好的马尾,轻轻缠在手上,猛然一揪,拔腿就跑。这办法基本上屡试不爽,但人有失手,马有乱蹄,有一次,一个小伙伴,动作乱了,马尾揪得早了一点,转身跑得慢了一点,被马一尥蹶子,踢出了得一丈开外,趴在了地上。在地上趴了半天,这小伙伴才缓过劲来,这突如其来的意外把我们也都吓懵了。还好,这马“蹄”下留情,踢在了屁股上,这肉厚,没伤筋骨,一会小伙伴就能一瘸一拐地走了。据说他是趁父母不注意时回家的,怕被父母发现再挨顿揍。不过,从此之后,这哥们长了记性,再有揪马尾的活,都是我们干了,他只负责放风。真是一朝被蛇咬,谁不怕井绳啊。


因为队里养着牲口,所以小时候放假、礼拜天总是有给生产队打草的任务。打一筐草,背到饲养点,饲养员按草的质量和重量,给记工分,最后还得开个条,到学校再交给老师,证明自己劳动了,给生产队里做贡献了,接受贫下中农的教育了。那时人们原则性超强,任你天花乱坠、巧舌如簧地说半天,饲养员在质量和重量的标准上一点都不会含糊,谁也甭想以次充好、偷点懒占点便宜,那真是一是一、二是二。


不过,小时候还真占过饲养点的便宜。那时候讲究拾粪,背一筐头,拿一粪叉子(一种四齿平头小铁叉),沿道转悠,见粪就用粪叉子锄(铲)到筐头里。有时,转悠半天,所获甚微,在心里暗骂牛马只吃草不拉屎时,就只好打饲养点的主意了,那里粪多,可以偷偷弄点充数。到那后,趁人不注意,赶紧锄几叉子完整的粪球。这还不能直接背回家,因为粪堆上锄的,跟大道上拾得不一样。大道上的有土,粪堆上的没土。还得找一个没人的地方,把粪球倒到地上,让它粘上土,伪装一下,好糊弄过去。不过这方法并不常用,只是几乎一无所获,万般无奈时,才偶尔为之。虽然是粪,偷也是不光彩的,人小也有羞耻之心啊。


对儿时饲养点的记忆,很多很多,虽然大部分已经模糊了,但记忆中总是充满了情趣,有调皮,有美好,有成长,有割不断的乡情。

 

作者:周永战,雄县人民法院,13931378578。

作者专栏


本文为“雄媒社”(ID:xaxqhot)原创文章。


媒媒社(ID:xaxqhot)立足雄安,面向京津冀,致力草根原创,每天都有全网独一无二的内容。诚邀各地写手加盟,投稿邮箱1702786888@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