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县传统风味卤香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雄新社 Author 周永战
“卤香”过去是雄县很多地方对炉花生米的称呼,是一种传统风味的美食。
以前做卤香,工艺是比较讲究的。一般泡发、卤煮、风干、炉脆四道工序是必须得有的。第一步是把干花生米用水泡发,使之膨大(这样再煮再炉出来才会酥)。第二步是将泡发好的花生米,用花椒、大料、生姜、茴香等香料及食盐卤煮,卤的工序非常重要,是赋予卤香灵魂的关键步骤,但要注意煮制不能过火,煮到花生米吃进香料味,散发出自身香味即可,最忌将花生米煮面(这是因为没泡发、卤煮的花生米,直接炉制,油性太大,腻;煮过了火,再炉制出来,吃着太艮且花生本身的香味损失很多)。第三步是将煮制好的花生米风干,说是风干,其实是晾得稍微牛劲了即可。第四步是将风干的花生米,用铁锅炉,炉花生米时铁锅里一定要加入适量沙土一起翻炒,为的是使花生米受热均匀,防止糊生烂熟;炉花生米时,一定要掌握好火候,把花生米炉去水分即可,千万不要直接炉脆,直接炉脆就过火且味苦了。刚出锅的花生米应该是有些牛劲儿的,晾得越凉越脆。最起码经过这四道工序做出来的才是传统意义上的卤香。传统卤香酥脆咸香而不油腻,但皮色不好看,因为泡发、卤煮的原因,皮色发白、发暗,远不如现代工艺做出来的花生米红扑扑的,稀罕人儿,卖相好。
卤香是一种万能食品,即可当零食,又可佐餐,下酒,即可做小家碧玉,又可登大雅之堂。最难忘的是小时候,晚上大人们唠闲嗑,大街上忽然传来“卤香、瓜子”的吆喝声,这时大家起起哄,挤兑一两个人出点血,三五毛、块八毛的就能买一大包卤香,大家抢着吃,忒解馋。那时晚上总有走街串巷吆喝着卖卤香、瓜子的小商贩,他们骑着车子或推着小车,点着提灯(马灯)或蜡烛。买得多,他们会用一杆小称给你约,买得少,就拿个杯子、小碗之类的,给你盛点儿。最有意思的是,无论约完了还是盛完了,商家都会大方地饶给你一把,那一把抓得呲牙咧嘴的,但你放心,这一把只有你看到的指头缝夹着的那几粒,手心里根本啥都没有,小商人的精明表现得淋漓尽致。
那个年代过来的人,有一种经历好多人都有过。年轻时挣钱少,条件不好,但有时哥几个凑在一起了,免不了凑热闹喝点。那时不讲究,三两个小菜,两三瓶光瓶白酒,找个人家就喝起来了。不过那三两个菜里肯定有卤香,喝到最后,酒还有,兴正浓,可菜快没啦,这时酒官会把卤香收起来,统一分配,有时艰难得喝一杯酒只赏给一粒卤香,那酒喝得真是穷酸而快乐。正因卤香下酒如此有始有终,我们给卤香起了一个好听且大气的名字叫“一陪到底”。多少年了,那酥脆咸香的味道总让人忍不住回味起来,心里酸酸的、甜甜的,既有五味杂陈,也有快乐美好。
做卤香,关键的四道工序,说起来简单,真要做起来,太繁琐,太费事,现在没人愿意再这么做花生米了,造价也太高,在市场上毫无竞争优势。所以人们现在做花生米,工序简化了,工具先进了,做出来的花生米徒有其形,而无其神,卤香的特色丢了许多,已不能称其为卤香了,人们干脆直接称之为炉花生米或炉果仁了。
现在不用说吃到地地道道的卤香了,就连卤香这个名字有好多人都已经感到越来越生疏了,好多年轻人也许都不知道雄县传统的卤香为何物了。
看来好多传统美食真的亟待拯救、传承和发扬。
作者:周永战,雄县人民法院,13931378578。
作者专栏
本文为“雄媒社”(ID:xaxqhot)原创文章。
媒媒社(ID:xaxqhot)立足雄安,面向京津冀,致力草根原创,每天都有全网独一无二的内容。诚邀各地写手加盟,投稿邮箱17027868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