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旧时风物之九十八 子弹壳做的甩炮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雄新社 Author 周永战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这耳熟能详的民谣是说孩子们对年的期盼。
我们小时候确实盼望着过年,有好吃的是其一,更主要的是可以尽情地玩,放鞭放炮放烟花,这可是那时男孩子们最喜欢干的,也是平常玩不到的。况且一到过年,我们的一些“武器”也可以大大地派上用场了,比如链子瓣手枪,过年时可以拾哑炮,也有零钱买砸炮,是“弹药”最充足的时候。
记的那时除了链子瓣手枪,我们还有一种简单的“火器”,是用子弹壳和子弹头做的,叫“甩炮”还是“扔炮”啥的,反正是小孩子们玩的东西,好像也没有一个统一的名字,就按自己的习惯叫甩炮吧。甩炮玩起来也简单,装上砸炮,扔向空中,落地便清脆的炸响。
因为甩炮简单,因此一般都是我们自己动手做。原料也不复杂,一个子弹壳,我们俗称炮筒儿,一个子弹头,一截细铁丝,这制作的主料就算备齐了。子弹壳得要步枪的,手枪的太小,里面没有足够的空间,砸不响砸炮,机枪的或更大的,一是不好搞到,再者搞到了也不敢用,扔上去,落下来砸到头上可不是闹着玩的。
那时有亲戚当兵的小伙伴就显得牛了,总能轻易弄到子弹壳和子弹头。我们这些没这方便条件的,只好用自己心爱的玻璃球、模子、方宝(元宝,啪儿)等跟别的孩子去换,再不行就得攒钱,等推小车卖杂货的来了买一两个了。子弹头还好说些,实在没有,又舍不得花钱,用一截钢筋头、铁珠子子类的代替也可以,不过效果肯定不及子弹头。
做甩炮工艺虽简单,但实在费功夫。先得在子弹壳靠底部(凹槽上面)横着剌开一道缝,开一个小孔,以便填充弹药(砸炮),孔不需太大太宽,能塞进砸炮就行。
开这个孔,没好办法,就得用钢锯锯。说是钢锯,其实就是不定哪个小伙伴央求大人找来的工厂用过的废钢锯条,有时就有半根。没办法,就用这半根锯条慢慢锯,啥时大功告成,需要耐心。
装弹药的孔弄好了,还需更有耐心,得把一个子弹头装进子弹壳里。装进去之前,先得把子弹头底部磨平,为的是它能把砸炮砸响。如果子弹头稍粗,还得磨细,好顺利地装进子弹壳里。
磨子弹头的工具就是洋灰墙围子或洋灰台阶。磨的时候得注意观察,不能让房主看见,要不会被赶跑的,因为这磨子弹头破坏力太大,能把墙或台阶磨出一道沟来,有的时候把子弹头磨得都烫手了。
我们的耐心也是有限的,等子弹头粗的地方磨得差不多了,就用锤子把子弹头钉进弹壳里去,子弹头得尖朝上,跟一颗整个的子弹方向是一致的。如果子弹头较小,磨平底部,直接装进去就行了。
这样甩炮的主体就大功告成了。但还得在子弹壳上部细的部分对着凿两个眼儿,穿进细铁丝,把细铁丝做成扁环装,它的作用一是挡住里面的子弹头不掉出来,更主要的是,得在铁丝上拴上红头绳、红布条之类的,为的是甩炮能垂直下落。
做好了甩炮,几个小伙伴,找一个开阔的地面硬的地方,装上弹药(砸炮),把甩炮高高抛起,甩炮带着红尾巴,从高处垂直落下,里面的砸炮被挤压撞击,爆炸声清脆响亮。我们有时也比赛,看谁的更响亮;有时喊着号齐刷刷地抛向空中,甩炮纷纷落下,噼噼啪啪作响;有时就直接甩到墙上,响声更清脆!反正这简简单单的甩炮总能让我们玩得不亦乐乎。
小小的甩炮,美好的童年,真的让人难以忘怀!
作者专栏
本文为“雄媒社”(ID:xaxqhot)原创文章。
雄媒社(ID:xaxqhot)立足雄安,面向京津冀,致力草根原创,每天都有全网独一无二的内容。诚邀各地写手加盟,投稿邮箱17027868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