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县这么做,为什么?
笔者通过某微信公众号了解到:近日,雄县农业农村局发布了《关于公开征集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公告》,公开征集农作物种质资源,征集范围为雄县辖区内所有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果树、牧草、桑、棉、麻等在内的古老、珍稀、特有、名优农作物种质资源(不包括花卉和药用植物)。
征集内容包括:当前种植的古老、珍稀、特有、名优地方品种的种子或植株;民间保存的曾经种植的农作物种子;有利用价值的野生、近缘植物的种子和植株;其他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种子和植株。
此次收集工作为有偿收集。对于提供古老、珍稀、特有、名优农作物种质资源者,一经种子采样合格,根据种子种类给予100-200元补贴。
笔者通过百度搜索发现,征集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不只是雄县,全国许多地方都发布了公开征集种质资源的通告或者通知。
多年来,明明庄稼长得好好的,而且连续多年丰收,为什么还要征集古老、珍稀、特有、名优农作物种质资源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大家知道,2020年以来,受新冠疫情、极端天气、蝗灾等影响,许多国家出现了严重的粮食危机。近一段时间,为了国家利益和自身安全,一些国家纷纷宣布停止粮食出口。
我国是粮食生产大国,同时也是粮食进口大国,每年进口粮食1亿多吨,主要以大豆、粗粮等为主。目前一些国家相继停止对我国出口大豆,首先是俄罗斯,紧接着有11个国家陆续跟进。
停止对华出口粮食,自然也应该包括种子。
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国实行的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农民种地都是自留种子,已延续千年没有什么变化。
记得笔者小时候,农民种地的种子都是伏地品种,自留或者与乡里乡亲交换,麦子、玉米等粮食以及蔬菜都和现在的不一样,虽然产量低,但经过多年的考验,抗击风雨和病虫害的能力特别强。
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自己种地自己留种子的传统被渐渐抛弃,不断被专业的种子公司取代,农民种地改成每年购买种子。而购买的种子只能种一年,如果觉得好自己再留种次年就可能不发芽或者发芽率极低。
种子可从源头控制粮食生产,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 一些种子寡头集团培育的优质种子,看似给栽种者带来了高产、易管理等好处,但一旦形成市场垄断地位后,实质上就变成了人为制造种子危机,给当地种业带去高价格、高风险恶果。
种子垄断逐渐演变成一场不见硝烟的战争,彻底打破了亿万年来种子随意而安地生根发芽的自然法则。中国深受洋种子垄断威胁,自20世纪80年末以来,包括孟山都、先锋等在内的跨国种业巨头陆续进入我国市场。
据不完全统计,一些进口种子的数量已占据了高端种子市场的50%以上,甜菜种子90%来自国外,向日葵种子60%来自国外。
种子,操控在别人手中,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通过小小的一棵种子,随时就能扼住一个国家粮食生产的咽喉。
可见,种子是国家关键性战略资源,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物产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性战略资源。全面查清农作物种质资源,抢救性收集和保护珍稀、濒危作物野生种质资源和特色地方品种,对保护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多样性,维护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社会各界积极行动起来,支持配合农业农村部门征集种质资源的行动,把符合条件的种质资源毫无保留地奉献出来。其实,有限的补贴微不足道,重要的是巩固国家的粮食安全,端好我们自己的饭碗,造福子孙后代。
雄媒社原创文章,雄新社首发。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作者:天高云淡
推荐阅读
投稿邮箱:1702786888@qq.com 雄媒社欢迎下列稿件:新闻评论、事件剖析、风土人情、乡村传说故事等。文章采用即有稿费,赞赏直达作者微信帐户,作品将在雄新社、雄媒社及各大网站全网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