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硬骨头六连与雄县有啥渊源?

雄媒社 2021-05-02

说起“硬骨头六连”,不得不提“天下第一团”第八团,不得不提雄县米家务镇的板家窝和雄县米家务镇米东大村的刘佩荣。


1939年5月的一天,冀中大地春光明媚,百花盛开。在大清河南120师三支队临时搭建的会场上,欢歌不断,笑语一片。会场上的大字横幅上写着“热烈欢迎六支队正式队加入我部”。这一天是冀中军区六支队正式改编的日子。大会开始后,刚刚取得雄县板家窝大捷的冀中军区三支队支队长贺炳炎讲话,他首先正式宣布江东升领导的六支队正式编入120师,为120师三支队第八团,该团下辖三个步兵营,每营三个连队,团直属队下辖特委务连、特务科,全团703人,团长左清臣,政委刘佩荣( 系雄县米家务镇米东大村人)。并说三支队从今天起建立司令部、政治处、供给处、卫生队等机构。根据师部任命:贺炳炎为三支队司令员,余秋里为政委,江东升、常德善为副司令员。贺司令员宣布完后,会场上响起一片掌声、欢呼声。这就是日后威震敌胆的第八团,也就是后来的天下第一团。那么要追溯他的历史,还得先从六支队的来历说起。

   

六支队是在雄县诞生的一支抗日部队。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军相继攻陷北平、天津,国民党大军一路溃败,纷纷撤退南逃。当时国民党53军的某团三营七连从北平南逃到雄县西边小辛庄过河时,七连一排长江东升、司务长左清臣不愿再往南撤,遂合谋把打骂士兵、克扣军饷早已引起公愤的孟连长杀死在船舱。江、左二人带领此连90余人中途哔变,挥戈北上,途经白沟、泗庄,最后在北沙口村落脚。停顿后,江东升即率领部队攻打固安县马庄镇的烧锅、钱粮行,后经北沙口村开明士绅陈丹樵出面调和,收编为当地三十六村自行组织的联庄会武装,由联庄会保证供给。江东升把部队编成四个大队,群众通称其为“四大队“。从此,四大队开始招兵买马,扩大武装,在新( 新城县,即现在高碑店市)雄边(雄县 )界大张旗鼓地打起了“抗日保家”的旗帜。

   

上图为刘佩荣


当时,地方党委对该部的行动是肯定的,为防止被敌人利用,为发展我党的统一战线,保属特委曾派新城县工委书记刘佩荣带领10名同志通过陈丹樵的侄子陈德音介绍到该部做争取工作,宜传《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此时的冀中地区是“旗帜遍城乡,司令满天下”,各路绿林、杂色武装、趁乱而起,都打着抗日的旗号,坐地要钱,互相争夺。


刘佩荣在江东升部利用四大队政治处的名誉,办起了《抗战日报》,宣传前线的消息,启发官兵抗战觉悟;每日上午教部队官兵唱抗日歌曲;到各村召开群众大会,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号召军民团结抗战。经过一段工作,由于统战经验不足,成效不大,又因我方急缺党员干部,将刘佩荣等几名党员调到冀中吕正操、孟庆山部充实部队党的领导力量,争取江东升的工作暂由剩下的同志接替。

    

1938年1月初,中共冀中省委孟庆山等领导的抗日游击队在高阳县宣布成立了“河北游击军”。不久,由孟庆山收编的地方武装首领高顺成率河北游击军第八路军进驻雄县,江东升为争地盘向高部进行攻击,结果江部被反包围,大部被击溃,数万人被俘。为争取江东升、左清臣抗日,孟庆山司令员指示刘佩荣以党代表身份再次返回江部进行争取改造工作。江、左见到刘佩荣后十分惊喜,刘向他俩讲明了政治身份和孟司令员的意见:只要真正抗日,我们决不计前嫌。并当面提出了改编条件,要求他们接受党的领导并接受改编坚决抗日。当时江、左深受感动,表示愿意接受,刘佩荣就留在江部继续开展工作。

   

刘佩荣经过前段时间的工作总结,斗争经验大为提高。这次到江部后,抽调干部加强内部的下层工作基础,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激发士兵的抗日情绪,收到显著效果。到1938年5、6月,我党在江部站住了脚。经过大量工作,并在群众的支持和推动下,刘佩荣、左清臣率部袭击了高碑店车站,全歼日伪军四十余人,烧毁站房,掀翻路轨,名声大振。我党不失时机宣传发动,扩大影响,号召群众踊跃参军抗日。不到半年时间,江部就由四、五百人一下子发展到二、三万人的武装力量,改编成华北民众自卫军,江东升左清臣分任正、副指挥。刘佩荣又帮助其成立了政治部、军政学校等组织,对部队进行政策纪律教育,整顿军纪。在我党耐心细致的教育帮助下,江东升的思想也开始有所转变,逐渐向我党接近。

  

1938年11月,日寇为扑灭熊熊燃烧的抗日怒火,对冀中区大清河北进行了大规模围攻。此时,江东升正被刚刚取得的胜利冲昏了头脑,迅速膨胀着军阀主义和个人英雄主义,拒不接受我党迅速转移的劝告,错误的与敌人阵地战,日寇连续围攻七昼夜,部队伤亡惨重。最后,江东升不得不率部突围,这支年轻的抗日武装在突围逃亡中大部溃散。此后,为扩大抗日武装,刘佩荣同志在党的指示下,仍以江东升名义收容溃散之兵,组织起了两千余人的队伍,称为冀中第三纵队第六支队,直属冀中军区领导。

组建几个月后,刘佩荣同志发现这支队伍由于成分复杂,思想情绪很不稳定,极需改造。经请示,上级决定六支队与在板家窝驻防的120师三支队合编,正式组建成八路军120师第八团。

   

改编后不久,江东升因嫌在八路军里受约束,就带部分人到大清河北扩大队伍去了。队伍扩大后,江东升想另立山头,脱离八路军。为严肃纪律,消除影响,三支队常德善副司令员、刘忠参谋长带人解决了江东升的队伍,枪毙了江东升(后定为错杀,1988年9月14日中共新城县委予以平反)

   

八团成立后,经过党的整顿和教育,一直在冀中地区开展平原游击战争,积极参加根据地建设。组织群众,打击敌人,发展民兵武装,扩充部队,军政素质明显提高,作战能力大大增强,先后取得了莲子口战斗和马家营战斗的胜利。1940年5月14日,八团随三支队奉命开赴晋西北,归为120师358旅建制。在晋西北地区,八团粉碎了日寇的多次扫荡,并参加了著名的“百团大战”。此后,为向敌占区开展反“蚕食”斗争,八团先后进行了袭击石家庄战斗、智取石门堰战斗、班家窳伏击战、武家湾伏击战。通过一次又次的战斗胜利,极大的提高了抗日群众对敌斗争的心,鼓舞了广大群众的抗日情绪,使反“蚕食”斗争顺利地推向到敌人的据点附近。1943年6月八团随358旅开赴陕甘宁边区,担负起保卫党中央的光荣任务。


在解放战争期间,八团为保卫抗战的胜利果实,先后参加了卓资山战斗、包头战斗、大同战斗和集宁战斗,有力地还击了国民党的挑衅进犯,粉碎了敌人的阴谋。在党中央撒离延安的艰苦岁月里,八团为完成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的光荣任务,连续参加了延安保卫战、青化砭伏击战、羊马河战斗、蟠龙战斗、沙家店决战和二打榆林等战斗。在战略大反攻中,八团参加了著名的宜川瓦子街战役。由于在此次战役中战功卓著,被野战军总部授予“攻如猛虎、守如泰山”的战斗锦旗,获得纵队授予的“每次都能完成任务、证明你们勇敢善战”的奖旗。彭德怀司令员亲自发出通令嘉奖八团,成为了全军学习的榜样。瓦子街战役中还涌现出了全国特级战斗英雄刘四虎和闻名全国的英雄,连队“硬骨头六连”。

  

 “硬骨头六连”是于1939年3月以14名红军战士为基础在雄县板家窝组建的,当初连队成员大部分都是雄县人。由于雄县历史上地处燕赵之地,长期为边关古战场,自古多慷慨豪杰之士,民风质朴,团结义气、劲勇强悍,所以六连自成立之日起就骁勇善战,果敢顽强,勇猛无比,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138次作战中,整个连队活生生用刺刀杀出一个“硬骨头”的英名,先后湧现出刘四虎、尹玉芬、李恩龙、高家凯等15位闻名全国全军的特等战斗英雄。1948年和1951年两次荣获“战斗模范连”荣誉称号。和平建设时期,连队继承了先辈敢于冲锋陷阵、刺刀见红的优良传统,弘扬了“三股劲”(压倒一切敌人的狠劲、百折不挠的韧劲、坚持到底的后劲)、“四过硬"(战备思想硬、战斗作风硬、军事技术硬、军政纪律硬)的“硬骨头精神”。1964年被国防部授予“硬骨头六连”称号。叶剑英、刘伯承、贺龙、徐向前、聂荣臻等先后为之题词嘉勉。1978年和1984年两次赴滇参加对越自卫反击作战,又湧现出一大批英模。1985年6月6日,再次被中央军委授予“英雄硬六连”荣誉称号,并在全军轰轰烈烈地开展了学习“硬六连”运动。六连不但为八团争得了无上光荣,也为他的诞生地雄县,乃至雄县的米家务,争得了无上光荣。


雄媒社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作者:染色体150

推荐阅读

投稿邮箱:1702786888@qq.com 雄媒社欢迎下列稿件:新闻评论、事件剖析、风土人情、乡村传说故事等。文章采用即有稿费,赞赏直达作者微信帐户,作品将在雄新社、雄媒社及各大网站全网发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