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复兴有我”主题访谈活动 (十八)|| 永在奋斗的武器火控专家——访南京理工大学郭治
强国复兴有我
“讲好老同志故事”访谈活动
前言
为充分发挥我部离退休干部优势和作用,积极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在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离退休干部局在我部老同志中开展了“强国复兴有我”主题访谈活动。老同志们以亲身经历和切身感受围绕党史党建、改革发展、兴趣爱好、工作经历等,讲理想信念、讲改革发展史、讲幸福生活、讲离退休干部工作,展示了我部离退休干部的良好形象。
我们将通过“工信银龄之声”公众号和《老干部之友》杂志陆续刊登,敬请关注。
永在奋斗的武器火控专家
——访南京理工大学郭治
出生红色家庭 父亲是心中的榜样
郭治的父亲是开国少将、共和国第五任铁道部部长郭维城。他出生的那年恰好是卢沟桥事变后,日寇大举进攻中国的时候。为了抗战,父亲只好把他寄养在天津英租界的伯祖父家中。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天津英租界的英军投降。他这位早已退役的老东北军将军伯祖父,因反日言行被日伪通缉,并于逃亡中病逝。他的伯祖母只好带他潜回老家辽宁省义县,一直到辽沈战役结束后的1948年。其间,在伪满时期,他是一个没有户口的中国人,在国民党统治时期,他的父亲是八路军的副师长。这让他担惊受怕、小心谨慎,养成了内敛而不愿张扬的性格,只能从内心里期盼共产党的胜利。1948年底,他的父亲路过义县,郭治已经11岁了,才第一次见到父亲。年底,他就去了沈阳等父亲的消息。直到1951年春节,才被接到湖南衡阳市刚刚安稳的家,但只坚持了一年半,由于父亲要去朝鲜参战,郭治只好选择独自去北京参加高中入学考试,在义县、沈阳、衡阳三地,历经了三个小学、两个初中,多次转学与插班,知识是残缺的,但仍然被北京第一中学录取,开始了三年的高中生活。当朝鲜战争结束,北京有了家,他已经去了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只有寒暑假才能回家。父子之间见少离多,但父亲的奋斗精神、全力投入工作的作风一直是郭治心中的榜样。
选择从军报国 一干就是一辈子
高考填报志愿时,郭治一开始想学水利、地质勘探,当时国家正处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为此他还参观了清华大学的水利系、地质学院。但是填志愿之前学校推荐他去哈军工。当时哈军工招生干部给他看了一本学院的画报,陆海空的武器样样齐备,身穿不同军兵种军装的学员队伍也非常威武,虽然连学院在什么地方都不知道,只是说入学要参军,培养的目标是军事工程师,郭治便毫不犹豫地选择去哈军工。毕业后,组织提前通知他留校。其实郭治一开始不想当老师,但是作为党员的他,坚决服从组织分配留了下来。学校1962年从武昌迁来南京,那时候有口号“生在孝陵卫,埋在紫金山”,这样他就留下来了,直到退休都没有离开学校。主动请缨攻克难关 从此声名鹊起
1981年,某厂研制的某军品项目精度一直难以过关,该产品在平地上打得很准,一旦到青海西藏就误差特别大,产品验收的时间紧迫,已经不到一个月。如果到验收时还解决不了精度问题,工厂在该项目上的投资不仅收不回,而且企业将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于是他们到处求援,希望在半个月左右时间帮他们解决。
当时谁也不敢去,郭治主动请缨说能完成,他搞过地炮,有相关指控程序资源,在青川县参与相关科研,有实际的经验。那时候郭治还是讲师,带了一个助教就去了。到了工厂的第二天下午,他就查出一个计算上的问题:由于控制的是苏式火炮,使用的地心引力加速度应是苏联的标准,而不应是中国的标准,这个数据修正后,精度提高很多。过了两三天,又发现一个错误,在弹道的标准计算中,美国英国都用某力学定律,苏联自己搞了一个“XXX年定律”,虽然两个曲线差别很小,还是同样的理由,不能因为中苏关系不好,而改用技术标准,在把它修改过以后,仅仅到第5天任务就完成了,高原精度大幅提高,通过了炮兵的验收,为企业解决了大问题。
矢志教书育人 桃李满天下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郭治时任自动控制系系主任。那时教师、研究生纷纷出国,最严重的时候,整个学校的电工课就一个教师能上课,其他都出国了,还要自筹全系教师、职工的奖金,为此成立了一个技术开发公司,郭治成了首位总经理。好在困难很快过去了,郭治培养的硕士、博士研究生也开始发挥作用。培养研究生,他特别强调研究方向应当紧紧围绕解决实际问题,以实际需要作为导向。他的研究生都很好分配,在理论、工程方面都比较扎实,能够真正搞科研项目。郭治不断地把自己理论与技术上尚未解决,自己正在思考的问题告诉学生,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让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更要在概念搞清楚以后,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只有如此,才能运用计算机进行运算处理,发现和提出新的理论与技术。几十年下来,他的学生,有的成为欧洲工程学院院士、新加坡科学院院士等,更多的在国内已经成为行业骨干,这让他一直引以为豪。
与病魔战斗 同时间赛跑
采访过程中,郭治教授的爱人王老师一直陪在他身边,不时观察着郭治的身体状况。老两口是几十年的恩爱夫妻,形影不离,让人羡慕。1999年12月,郭治被查出肠癌中晚期,医生说存活期5年。说起这个事情,郭治看着王老师笑着说:“那时她几乎躲着我哭了很多次。医生说存活期5年,我不管,那时我还有一个某火控系统改造工程项目,作为总设计师,我一定要把项目搞成,医院病房不能开会、讲话,我就在医院旁边的茶馆和课题组讨论问题。”王老师这时嗔怪地说:“他那时癌症已经很严重了,有4块癌,最大的7.5厘米,都把肠道堵塞了,是中晚期的。在手术准备期间,他写了7000字的科研材料,到临上手术的时候,他才把这些材料交给他的博士后。手术后,他身上还挂着化疗药泵就外出参加技术协调会、科研评审会,他简直是拼命!”去年开始,郭治心脏主动脉的瓣膜闭锁不全,达到了手术指标。郭治想装一个人工膜瓣就行了,但是手术出了问题没装好,又装了一个人工起搏器,又换一个新的主动脉,胸腔做了两次大的手术,身体极度虚弱,开门的时候手都没劲了,经常要到医院去复查,多亏王老师的细心照顾。王老师说:“郭治对生死看得很明白。这次又是面临生死关,病危通知书下来,最严重的就是心源性休克,用抗生素控制不住,手术对他来讲风险特别高。”郭治说不要手术,因为手术后要很长的时间恢复,可能就不能再干什么科研了,一开始就这样维持,给他两个月时间,科研思路就能写出来了。可是那一天晚上突然病危了,医生说心脏骤停的风险很大,手术还有一线希望。为了争取完成撰写科研材料的时间,他还是决定冒着生命风险做手术。郭治是70岁才退休,退休以后又一直被返聘。采访中得知,为了提高高速行进间的坦克射击精度,他还想再努力奋斗几年,写三篇文章,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一些新的理论与方法,但是初稿还没有写完。住了一年的医院,心脏也开刀了,都休克了,他内疚不能上班,跟医生说还想上班。希望能够把火控系统中毁伤概率的公式,从炮弹、导弹到原子弹都用一个公式统一,不同的应用方向上都可以用。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亲耳所听,真不敢相信,一位如此高龄的老人,在罹患癌症20多年,刚做完心脏手术的情况下,还在思考如何推进科研项目!郭治说,他最大的幸福快乐来源于工作。只要有任务,就一定要完成!(南京理工大学离退休处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