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马晓青:德国交通能源转型之路积极但缓慢

国际能源网团队 储能头条 2022-07-27

文 | 国际能源网专稿

 

【国际能源网专稿】2021年1月24日,清华大学·大同第二届能源转型国际论坛暨碳中和愿景下能源转型路径研讨会进入议程第二天。在“零碳欧洲第二场报告会”中,德国马尔堡大学物理化学硕士研究生 、清华能源转型中心每人一千瓦光伏课题组成员马晓青以自驾环德国考察的亲身经历,系统讲述了德国各地的能源转型状况。


德国马尔堡大学物理化学硕士研究生 、清华能源转型中心实习生  马晓青

马晓青介绍,在考察团使用电动汽车环德国考察的11天里,行程共计2836公里,充电产生费用总计126.58 欧元,有效充电费用为105.68 欧元,此外,获得了10次免费充电。而同样的行程如果换算成燃油车,预计产生的燃油费用大概是300欧元,也就是充电费的三倍,这说明在德国驾驶电动汽车出行已经可以在经济上胜过燃油车。

在这里,马晓青重点讲述了考察团一行在Lidl超市的一段体验。据马晓青介绍,Lidl是德国一家全国连锁的廉价超市,这家超市的亮点在于该超市在自家的停车场里设有免费快充桩,使用的全是清洁电力,这样的设计既可以为购物者提供购物加免费充电的双重实惠,也可以为全球抗击气候变化,实现碳中和作出贡献。马晓青表示,若未来地方企业能够推广卖场充电站形式,必然有利于推动新的出行方式,并且带动电动车行业快速发展。

国际能源网了解到,德国联邦政府此前通过多种途径来鼓励社会各界使用电动汽车。德国2011年5月18日至2020年底注册的全电动汽车享有十年免税期;国家为6万欧元以下的非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提供4000欧元、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提供3000欧元的购买补助;拨款3亿欧元用于建设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然而,德国能源转型工作虽在世界享有盛誉,但是在交通能源转型方面却依然存在不少问题,部分传统燃油汽车企业对于能源转型还持有敷衍态度。

马晓青表示,目前的德国市民对于城市电动的规划知之甚少,当电动汽车走在德国的道路上时很难快速找到方便快捷的充电设施。即使找到充电桩,亦面临着系统故障、在现场无法充电、实际功率与描述不符,导致充电时间太长等一系列问题。

谈到这里,马晓青以欧宝汽车的能源转型之路为例指出,欧宝虽然早就关注着电动汽车的发展,并与吕瑟斯海姆市政府联合推出电动城市计划,但由于该地群众对电动汽车的认知普遍较低,与同样推广小城市电动计划的瑞典马利斯塔德相比,显然还有不小的差距。她说道,“欧宝的战略表态非常好,但在行动力方面仍旧有些不足,未来转型任重道远。”

马晓青通过对比中国和德国电动车市场数据得出:中国电动汽车相对而言市场规模更大,车辆充电的付款监测方式以及收费方式等都明显优于德国;从充电设施角度来讲,中国充电站规模以及停车优惠策略远远高于德国;在清洁能源供电方面,中国同样发展非常迅速,略胜德国。

马晓青表示,从停车优惠上来说,德国基本已经实现停车专位并且免费,基本充电站对于公共开放比率相对较高。但与中国比较,德国电动汽车市场发展依旧较为缓慢。在当今全球开始推动零碳的大背景下,中国电动汽车行业发展迅速,主要优势在于强大的政策支持和快速发展的电池技术。

目前,正值欧洲绿色协定推进绿色复苏之际,马晓青认为,走在全世界领先地位的中国电动汽车,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可以从电动汽车电池、充电桩以及光储充等技术方面为德国城市交通能源转型上提供强大的借鉴价值。最后,马晓青为全球能源转型之路送上自己的殷殷祝福,她表示,希望中国与德国在新能源汽车等领域优势互补,竞争与合作并存,共同推进交通领域能源转型。


推荐阅读→

第二届清华大学∙大同能源转型国际论坛
暨碳中和愿景下能源转型路径研讨会
2021年1月23日-31日  全球直播
报名请点击“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