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陕西:以专业人才引领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中国人才杂志 陕西先锋 2023-02-03


陕西作为科教大省,拥有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近年来,陕西省以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为抓手,通过完善政策措施、开展专项培训、加强平台建设,推进技术经理人全流程参与科技成果转化,推动技术成果与市场需求精准对接,全力打通创新驱动发展的“最后一公里”。


2021年,陕西省技术合同成交额达2343.44亿元、增长33.23%,位居全国第六位,科技型中小企业首次破万家(11189家)、增长38.67%,高新技术企业达8397家、增长35.48%,科创板上市企业达到11家、总量居西部第二,陕西省科技活动产出指数连续六年排名全国第四位。


抓制度,全力打造优质成长环境


出台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为打破科技优势与经济发展转化“堵点”,陕西省高起点建设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聚力打造全省创新驱动发展总平台和创新驱动发展总源头,将其建设成陕西省最大的孵化器和科技成果转化特区。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的总窗口设在西部科技创新港和西咸新区,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和市(区)都可参与其中。2021年4月,陕西省印发了《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明确提出打造“科技经纪人”等三支队伍,采取政府主导培育一批、依托专业培训机构提升一批、鼓励市场化引进集聚一批等方式,建立具有专业素养、投行思维、服务意识的高水平科技经纪人队伍,建立市场化的薪酬机制、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加快创新供给与产业需求高效衔接,推进成果转化。


开展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探索。今年3月,陕西省制定了《陕西省深化全面创新改革试验 推广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试点经验实施方案》,将技术转移人才评价和职称评定制度作为“三项改革”之一,主要破解高校“不想转”难题。结合国家“破四唯”的改革要求,明确技术转移人才参与职称评审的两条成长路径和评价标准,对面向经济主战场,开展新技术概念验证、中试熟化、产业化工作的高校教师,按照分类评审要求纳入“教学科研型”参加职称评审,重点评价其科技成果转化取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价值;对专职服务成果转化的科技管理人员,纳入工程序列参加职称评审,重点评价其在推广本单位科技成果取得经济社会效益过程中所作贡献,以能力、业绩和贡献评价人才,充分调动更多科研人员和科技管理人员投身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主动性。


构建技术经理人人才评价体系。2017年4月,西安市出台了《西安市专业技术人才分类评价指导意见》,并在当年开展实施了西安市科技创新工程师(技术转移系列)初、中级职称评审工作,首次将技术经理人纳入职称序列。2021年10月,陕西省发布了《陕西省高校技术转移转化专业人才职称评价标准(试行)》,在工程系列中专门增设技术转移转化人才职称,支持鼓励陕西省高校技术转移转化专业人才推动国际和国内科技成果落地陕西,在省内就地转化和解决省内企业技术需求。扩大技术经理人人才评价覆盖面,推行分级分类职称评审,由陕西省人社厅牵头抓总,实行高校自主评审、高新区及其他单位人才归口科技部门评审,全方位、全领域畅通技术转移转化人才职称评审渠道,实现“能评则评、应评尽评”。


抓培训,着力提升专业服务能力


陕西省以各高等院校、陕西省技术转移中心、西安技术经理人协会为主要培训基地,基本形成了层次分明、各有侧重的技术经理人培训体系。


积极探索高校技术经理人培训体系。西安交通大学组建了西部科技创新港职业技术经理人培训中心,围绕技术经理人具体业务设计模块化、标准化、实用性强的科技成果转化课程,根据不同受训群体确定培训目标,灵活采用主题报告、专题讲座、专家指导、沙盘模拟、分组研讨等多元化的课程形式,不断完善“理论+实践”技术经理人培训体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统筹校内外创新创业资源与政策,通过搭建“省级、校级和科研团队”三级复合型专兼职技术经理人队伍,打造技术经理人全程匹配技术转移服务链,形成促进技术转移服务的新模式和新业态。


扎实推进其他领域技术经理人培训体系建设。陕西省技术转移中心形成了针对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提供技术转移相关服务的第三方机构以及高校院所的科技成果管理部门等相关工作人员的较为完善的技术经理人培训体系。在课程设置方面,从成果端入手,形成了以公共知识为主要内容的6门初级培训课程、实务技能为主要内容的15门中级培训课程构成的等级培训课程体系。在专家资源方面,建立了省内专家为主、省外专家为辅的40余人的培训师资团队。在培训模式方面,不断探索“理论+实践”的培训新模式,逐步形成了包括集中培训、分组实战、导师辅导及总结汇报等环节在内的新型训练营模式。此外,通过不断总结培训经验,指导部分高校制定内训教程,组织多名省内专家编撰技术经理人初级培训教材,通过不断推进其他领域技术经理人培训体系建设,初步形成技术经理人遍地开花的局面。


探索技术经理人全程参与服务体系。陕西省探索建立技术交易市场+技术经理人协会、技术经理人公司、技术经理人的“1+3”服务体系,通过技术经理人项目储备对接、技术经理人公司组织运营、技术经理人协会搭建平台和组织活动,将技术供方、技术需方、技术中介整合,集成技术、人才、政策、资金、服务等创新资源,并按照全链条一体化的建设思路,建立了一套成果筛选—孵化—转化的运行模式,提升了科技服务水平,有力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2015年,西安市技术经理人协会被科技部火炬中心认定为首批“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2018年,“1+3”服务体系被纳入国家发改委“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百佳案例”。2019年,陕西省《技术经理人全程参与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入选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第二批支持创新相关改革举措推广清单,在全国范围复制推广。


抓平台,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近年来,陕西省以强化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路演平台、网络平台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挥技术经理人作用,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强化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建设。围绕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和“两链”深度融合发展,着力提升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的服务能力,培育了111家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其中21家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陕西省根据国家对技术转移示范机构要求,结合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修订完善了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评估体系,按照区域类、高校院所类、重点企业类、服务类等对省级技术转移机构进行分类;重点围绕各单位技术转移工作基础条件、服务绩效、社会效益、服务能力、管理水平、资质信誉等方面,突出对技术成果梳理汇总、推介服务、促成技术交易能力等服务绩效开展评估。


常态化搭建路演平台。2021年以来,为推动科技成果供需两端有效对接,陕西省出台了《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系列路演活动实施方案》,按照秦创驿站、每周发布、月度专场3个层级,常态化举办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路演活动,围绕高端装备、互联网、新材料等产业领域,累计组织全省各创新主体开展路演活动160余场,推介科技成果转化项目4000余项,辅导路演700余项,300余家投资机构参与,通过技术经理人撮合对接,路演项目(团队)融资规模超过18亿元,充分发挥“小路演、大平台”的载体作用。


加强网络平台建设。陕西省技术转移中心以技术经理人为主体,按照“体系完整、资源支撑、操作可行、运行持续”的原则,开发出“技术人”APP公共服务平台,将技术转移与SNS(社交网络)有效结合,汇集技术经理人管理展示、多维度成果数据汇总查询等多种功能,帮助解决技术转移过程中技术人员交流渠道少、技术转移信息有效性差及技术转移对接难等问题。西安科技大市场对服务体系进行改版升级,将原来的“一网一厅”信息展示平台升级为“三网一厅”的业务服务平台,特别是其探索形成的技术经理人“1+3”管理运营服务体系,是国内首创的新型服务模式。该模式构建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生态系统将技术市场、技术供方、技术需方、技术中介整合于统一平台上,对有效成果和需求进行挂牌,推动供给侧和需求侧双轮驱动,实现资源层与产业层的有效对接,持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往期回顾

省委组织部传达学习省委十四届二次全会精神

以饱满精神状态和实际工作成效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觉得好看,请点亮这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