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中国的应试教育,从科举制算起,迄今已近两千年,在近代其教学方式才与世界通行的学校教育接轨。但应试教育的基调并没有改变,应试教育为社会培养和选拔人才的功用,是不争的事实。

衡水第一中学平湖分校在浙江嘉兴成立,并提前招生,引起了不小的争议。当地有人把这看作是应试教育对素质教育的“入侵”,当然,也是欠发达地区衡水教育模式对发达地区嘉兴教育领域的“入侵”。这让当地教育部门难以接受,也让社会上倡导素质教育、批评应试教育的人难以接受。

然而,研究教育最基本的原则是不能脱离现实国情。现实是我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教育事业发展必然会受到那只“看不见的手”的影响。只要高考还是青年学生进阶的门槛,只要清华北大在国人心目中还是最负盛名的成才之地,投资者运用商业模式、商业手段,运作高考就不可避免。

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已有了长足发展。2015年我国财政教育投入首次在GDP中的占比超过4%,2016年已达4.26%。高等教育已在上世纪末,由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但人们对优质教育需求的增长,与国内优质教育资源短缺的矛盾仍然在扩大。而有着鲜明的市场经济特征的民间资本,以其固有属性,早在国家《民办教育促进法》出台前,就大举进军中学教育及其高考应试教育领域。这其中以中西部最为突出。资本的本性决定其必然寻找最有利于利润增长的空间,于是高考的门槛,重点大学的门槛,无疑就成了民间教育资本最适宜增长的最佳选择点。伴随而来的是在中考前后抢生源,在公办学校“掐尖子”,对高考成绩优秀者重金奖励。所有这一切,无不由资本的属性所决定。民办教育资本的这种表现,也拉动原公办老校以自己的教学实力为资本,与民办教育资本展开了竞争,于是催生了河北衡水中学、安徽毛毯厂中学、湖北黄岗中学以及成都实验外国语学校等“高考梦工厂”。

所以,在今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优质教育资源有限且分布不均的条件下,衡水中学等“高考梦工厂”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同时,简单否定应试教育的合理性,不科学,也没有必要。应试教育,不论怎么样放大,也只是人生的一个阶段性教育,而素质教育,则是伴随终生的教育。所以,不存在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矛盾对立的问题,也不存在二者孰优孰劣的问题。让“高考梦工厂”背负应试教育“黑锅”,显然有失公允。

中国的应试教育,从科举制算起,迄今已近两千年,在近代其教学方式才与世界通行的学校教育接轨。但应试教育的基调并没有改变,应试教育为社会培养和选拔人才的功用,是不争的事实。文革结束后,“恢复高考”已成为我国改革开放,重视教育和科学技术的标杆性历史事件。

放眼当今世界,学校教育也大都是采用应试教育方法,在亚洲日韩以及我国港台等地,这种应试风气更甚,学校考试的压力并不比国内差,而成效也已为世界教育界认可。我们不能简单的否定应试教育,不能把未能很好把握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教育规律问题,统统归咎于应试教育。空泛的提出“素质教育”,不过是“看起来很美”罢了。我们要纠正的是因应试教育而派生出的那些不合规、不合法的作法。切不可因应试教育、因“高考梦工厂”否定民办教育。

中国家长的“双重焦虑”其实不是一方面怕在应试教育中落伍,另一方面又怕子女素质不高。而是一方面担心子女是否考得上重点大学,另一方面又担心重点大学毕业后有没有一个赖以生存的职业前景。试想一下,当用人单位不再把是否上过重点大学作为录用工作人员的一项重要指标时,那些民间资本还会如此倾心于流向那些“高考梦工厂”吗?而恰恰是用人单位选人用人垂青于名校的这种价值取向,才倒逼出今天家长和民营企业不约而同地选择能产生高分的梦工厂作为投资方向。

所以,讨论教育及社会事业等问题,千万不要忘了那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不要因批判应试教育而忘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捋清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发展思路。

制作团队

主编:马卿轩

责编:苏 磊 辛 懿

校对:贺瑞瑞

编委:韩东言

编审:王兵伟

总编:王兰香

立足河北,放眼全国
网评时事,理性表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