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法尚应舍”是佛法也要被抛弃的意思吗?

2017-03-27 老九 老九读佛

在佛教著名般若经典《金刚经》中曾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因此很多依文解义的半吊子“解经者”认为,佛法也是方便,最终也要被抛弃,谁过了河还背着船筏呢?这种似是而非的解读,给很多佛教徒带来了迷惑与错解。在辨析前,先解释几个相关的佛法概念。



1.

“法”是梵文“达摩”的汉译,在梵文中有多种含义,譬如存在、被认知对象、方式方法、心灵境界、文化民俗以及教导教诫等。如“诸法毕竟空”的“法”是指所有的存在;“法门无量”的“法”是指方法;而“法宝”的“法”却是指内心的无漏悟境。因此不分语境随意解释是很low的行为!

 

2.佛法

在丁福保的《佛学大辞典》中是这样解释佛法的:“佛所说之法,八万四千之法藏是也。”因为以偏概全,因此误导了大批佛教徒对于“佛法”的正确理解。

 

被称为千部论主、唯识宗师的世亲菩萨说:

佛正法有二,以教证为体,

有讲说持者,佛法住世间。

什么意思呢?佛法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教正法,就是三藏十二部经典,属于理论教导的部分;另一方面是证正法,是通过对教法的修持而产生的内心证德,下到内心生起皈依的标准上至圆满佛陀三身证德都在其内。证正法与法宝的区别是,见道以上者的内心证德是法宝的法,所以证正法包含了法宝。

 

因此,“佛法”不仅指佛陀传下来的教法理论,还包括通过对教法的修持而产生的内心证悟!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3.方便

在传统的佛法诠释中,方便是与智慧对应的一个专业术语,特指福德资粮。以六度为例,布施、持戒、安忍这三度都属于方便,禅定与智慧属于智慧资粮。不是简单的理解为“方法”的意思。如《维摩诘经》中说:

方便未摄慧系缚,方便所摄慧解脱;

智慧未摄方便缚,慧摄方便即解脱。

这里的方便主要是指福德资粮。只有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配合才能成佛,缺一不可。

 

明白上面三个概念,问题应该就会迎刃而解了。《金刚经》中所说的应该抛弃的法,只是教法,而不是整个佛法。因为教法是导向证法的因,证法是修持教法获得的果,当内心获得悟境,教法自然也就不需要了,但这内心的证悟——法宝,却是最终构成佛陀智慧法身的根本,不能抛弃。我们也可以在佛陀的21组智慧法身中发现法宝的身影。

 

依据合格经论的说法,但凡法宝(见道者的内心悟境)都是无漏,都是道谛,而修学佛法的目的就是获得无漏灭除有漏,这是皈依法宝的终极含义,怎么可能会把无漏法宝抛弃呢?

 

还有人用“以碶出碶”的比喻来论证佛法最终也要被抛弃,其实说到底还是把“佛法”仅仅当成了教法而已。另外,这种“以碶出碶”的观点也源于《圆觉经》,经中佛陀告诫弟子要用分别辨析的智慧观察抉择所观的境,从而产生无分别智。当时有弟子问到,能观察的心是有分别,所观察的境也是虚幻,用有分别的因怎么可能得到无分别的果呢?佛陀就比喻说,就像两棵树互相摩擦,最终产生火之后反把树烧光。意思是,只有通过有分别的抉择才能产生无分别的智慧。因此,这个比喻并非说佛法是要被抛弃,只是说有漏的分别最终会被抛弃。

 

啰啰嗦嗦写了这么多,无论各位看官是否都能看懂,暂且就END吧。



如果您喜欢此篇文章,记得分享哦!分享智慧,福运常伴您!

搞清楚佛法各种术语含义,请点击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