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LIVE |在“设计之都”米兰打造自己的展览
展会设计方案
作品解析
Blanking Boundary
设计概念
设计的关键词是“消解边界”。从存在主义的角度来说,一切皆已存在。在这次的案例中,边界原本也是存在的,就像在这个博物馆里,人们被墙体,柱子,拱门所围合。所以重塑或保留边界不会改变本质。我们设计者承担的角色更像是改编者, 我们将人与展品之间的点对点关系重新编码来产生新的关系。
我们希望我们能逐渐消除原有界限,从而引发观者产生新的行为。我们使用一些元素,如小木块,导览线,半透明的纸,透明鱼线等来实现我们的概念。
然后边界——地面上的导览,手工制作的桌子被逐渐添加到我们的第一个展厅中,我们也在那里添加了更多的光线。之后,我们选择使用半透明的纸来创建一个序列空间,上面印有古代和现代的标志性建筑的图纸。由于这种特殊材料, 边界感和围合感相较于前面两个房间会更模糊。这个空间也很像东方建筑中的灰空间,内部和外部的边界被消除。配合灯光逻辑,房间里的光线也是均质柔和的。
▼AR应用墙不断逼近观者 观者产生劈开的动作,同时配有石匠打石的声音,隐喻着原视状态时的建筑建造技艺。墙断裂成为柱,柱子又不断逼近观者,同时配有木块碰撞 / 木工工作时的声音,隐喻着现代建筑建造技艺。柱子体量被再一次消解成为多柱空间,配有金属碰撞的声音,隐喻着当代建筑建造技艺。
其他佳作
前期分析与概念
首先展览场地只有一层,比较局限
第二传统展览空间,通常都是面无表情的白盒子,放之四海而皆准。为了体现此次展览的独特性,希望能在情绪上给参观者一下反馈,在参观作品的过程中调动或者是激发起参观者的情绪
第三作为一个建筑展,希望能同建筑设计一样,考虑到空间的层次变化以及空间序列,即使是固定的场地,也能对主题做出一些回应。同时由于AR技术的引入,改变了传统建筑的表达手法,一次次的革新与转变,需要引导观者的感受
一是结合现有家具,展示空间的虚拟和真实变化。二是通过流线型的引导,让人们感知空间体验的变化。
通过虚实变化来增强空间的趣味性和呼应主题,所以我们首先在人的参观流线上设定了由实到虚的变化。
Z轴在讲实体空间与虚体空间,特别是框架这个家具,将其尽可能的汇集起来,超尺度的呈现让观者很容易注意到,接下来这也自然而然的成为了一个良好的独立展区,建筑设计不同于其他方向设计,很多时候如同这个超尺度展位一样,是在一定的框架里进行的不是天马行空的,所以在这里摆放的模型希望也是能呼应这个展位的
Y轴在表达有形与无形这个事情,纸的特殊性,竖向一层一层叠起来,会给人一种无形的暧昧感,而横向的排列又很容易勾勒出轮廓,再者卷起来或着折起来形成一个tube又是一种不同的感觉,然后回到狭窄空间这里,这个空间对情绪的带动可以很强烈,有两种手法,一是在布展的时候加深这种界限感,让原本狭窄的空间更加限制,甚至可以造成人在行为上的冲突。二则是形成反差,尽可能拓宽原有空间。
在设定了流线后,将观展流线分为了三个空间区块
02 Rhythm of Behavious
根据人们不同的参展行为,设计了一个装置来重新定义展馆中的边界并创造一个全新的展览体验。参观者可以在参观时顺着,穿过甚至是跨过我们的曲线装置。为了易于建成落地,根据预算的不同,我们提供了3种建造计划。同时整个装置也被设计为模块化安装,可以轻松组装和更新。
所以,我们的主题是“缔造全新界限来打破原有的界限”。
显而易见,我们不能忽视原有的界限,但是我们可以用简单的方式包裹他们,从而做到弱化原有界限的效果。那么,这种全新的界限是由被材料包裹的墙体或者柱子所形成的。通过这种简单的方式,整个展览空间将看起来像一个整体,从而构建了一个具有更强的连续性和更加舒适的展览空间。
我们认为策展是一个中介物,来平衡参观者和展品之间的距离感。被模糊的边界可以从视觉上引导参观者的流线并影响他们观展的情绪变化。由半透明的拷贝纸构成的模块化的“展位盒子”是设计的主要部分。它们用材简单可控,既在视觉上隔绝了展品和观者,又激发了观者的好奇心,使人与空间之间有了互动。
展会信息
承办地简介:意大利华夏博物馆曾作为2014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评委的建筑大师张永和在意大利举办个人建筑设计作品展的承办基地。华夏博物馆从属于米兰中欧创新中心——第一个专注于亚洲和欧洲之间文化、商业合作的综合性机构。在设计、建筑、饮食文化等多个领域构建全新的合作平台,以独特的视角推动和联结中国和欧洲在相关创新产业的发展。米兰中欧创新中心旗下的意大利米兰华夏(集团)为意大利综合性集团公司,是具规模和实力的大型旅意华人企业之一。
http://milanhuaxia.com 更多本届设计展详情,请访问Archifor事务所官网:https://www.archiford.com
设计作品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