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狗熊跨栏失败遭踢踹,观众大喊别打了!福州动物园叫停猛兽表演!

2017-05-16 福建那点热事

微商”

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而兴起的一种新型商业模式。不同于以往的淘宝网店形式,“微商”则更加的简单。




“微商”是什么?

简言之,就是利用互联网社交网络平台进行商业运营的模式。如今,这种新型商业模式已经进入大学校园,甚至成为不少在校大学生创业的首选。


时至今日,这种新型商业模式更是打开了一片新的区域——高校校园,不少在校大学生在“微商”市场火爆的宣传诱惑下投身其中。


然而,

校园“微商”并非看上去那么美好。



大学生做“微商”陷各类骗局



王小五

“自己用过觉得效果好,想卖给身边的人顺便赚点零花钱”

李小男

“自己在外留学或者有亲戚朋友在国外方便采购”

这些是不少大学生做校园“微商”的理由。

他们的运作模式大体分为两种:


一是代理,即自己无货源,需要从上一层代理那里提货销售,销售商品种类有限;


二是代购,即自己有货源,可帮助客户购买到他们想要的商品。



“微商”简便易行,只需利用课余时间完成产品的代购代销,需要投入的经费也比较少,因此学生大多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去体验,但做的时间并不长久,实际上在许多大学生做“微商”的收入并不理想,有些人甚至月入不过百元,也有大学生上当受骗的例子,不仅没赚钱,还被骗了钱。




小A在福建集美上大学,今年2月初,她在微博上看到有人在代售手机,于是想做代理。她在微信上一再跟对方核对“货源是哪里的”“利润是多少”“一般到货时间有多久”等问题。


就这样,小A做起了代售手机的“微商”。


在“朋友圈”努力推广之后,她的同学找到了6单生意。下单后,对方发来一个网站让我的同学查询物流情况。每单都能查到,但货到厦门就没再更新。联系快递客服,无法接通;询问下单的人,也没人收到手机。


最后的结果是,所谓的供货商直接将她拉黑。


此番下来,小A被骗了将近1.5万元。



大学生在做“微商”过程中“越陷越深”?




就读于南京某高校的一名大三学生家境并不好,看着自己朋友圈的“微商”晒出每个月数千元甚至上万元的销售记录,心中便升起了想做“微商”的念头。


从代理商那儿购买产品后,她发现,销售并不容易,更没有像朋友圈里宣传的那样火爆。“微商”要具备一定数量的好友,还要不断地发展“代理”,发展的“代理”越多,销售就越多,提成才会越高。


在这个过程中,她终于知道了“微商”销售火爆的内幕,那是为了吸引他人参与的宣传技巧。另外,上级代理还会对下级代理进行专门培训,教她们如何加好友、推销产品等,同时还会不断推出一些成功案例和心灵鸡汤,让她们坚定做“微商”的信念。



圈内人揭“微商”潜规则




“微商”界一位资深人士说:


实际上,一些‘微商’模式与传销有类似之处,如先要缴纳会费或购买商品成为会员,需要发展下级会员等。与传销不同的是,‘微商’巧妙地规避了法律风险,基本都是打擦边球,游走于法律的灰色地带。但也不是完全没有破绽,每个‘微商’都有自己的会员管理系统或者是代理管理系统,而这个系统内的数据都比较详实,相关部门可以调查清楚。



在2015年带过200人的“微商”团队,目前主要从事为新“微商”提供理论模型与团队管理培训的曾席静说:


大多数‘微商’的货源渠道众多,具备自产自销能力的终究是少数,大部分‘微商’只不过是在分销的基础上被强制扣上了’微信’‘微博’等帽子,于是成为了‘微商’。分销是熟人经济的衍生体,以现有人脉为基础,以口碑传播的形式进行扩散,最终形成交易。如今分销涉及的品类越来越多元化,由一开始的面膜、衣服到如今的各行各业,参与的人员也越来越多,但是能够坚持超过半年以上的连4%都不到。


原因很简单:不赚钱。



中国政法大学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解廷民说:


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做‘微商’恐怕只能算是一种社会实践,而非真正的创业。大学生参与创业实践活动,仅凭创业激情是远远不够的,还应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具备一定的风险防范意识和权益保护意识。


在校大学生一旦遭遇上当受骗甚至创业失败亏损,不妨先找学院的老师、辅导员、学生创业指导部门等寻求帮助。曾经,某校有一位同学因为种种原因借了“高利贷”,通过学校有关部门出面,使事情得到了比较妥善的处理。寻求学校、老师的帮助,显然比学生一个人单独面对要好,也能避免遭受更大的损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