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访 | 2019第二届北林国际花园建造节一等奖“黑洞”获奖团队

SIZE STUDIO 思泽设计 2021-09-20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

宋代苏轼诗云:“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由于竹子建构化的特性以及其资源广泛、易于加工使用、美观并带有强烈的自然气息和丰富的表现力等特点,竹子成为了最古老和最常使用的一种建造材料。



第二届北林国际花园建造节分为方案设计征集与评选、入选作品施工图绘制和可行性对接、现场建造、现场评奖及展览4个阶段。自2019年1月发布方案征集以来,受到广泛关注,覆盖国内外103所高校、2004名师生。评委会由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澳大利亚、韩国、日本、比利时、荷兰、德国等国家和地区的15位专家学者组成。本次花园建造节由北京林业大学、国际竹藤组织和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共同主办,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浙江竹境文化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和《风景园林》杂志社具体承办。


SIZE STUDIO 很荣幸对一等奖“黑洞”获奖团队

针对本次竞赛进行了专访


▼ 搭建过程延时摄影

团队介绍


小组成员:钱小琴 卢靖 谢家琪 李婷 廖菁菁 聂蕾 梁彤 杨瑞莹

指导老师:冯潇 段威 郑小东

学校:北京林业大学



竞赛主题回顾


本届花园建造节的主题为“花园的诗意”,鼓励设计者在有限的花园空间内,以原竹和花卉为主要材料,设计并建造一座小花园,设计者可充分尊重原竹自然特性和施工技艺特点,通过对原竹空间延展性特征、材料不同排列方式和密度形成的强烈韵律感特征,探索其作为结构材料、围护材料和装饰材料的多种可能性,寻找最适宜的呈现方式,并通过结合花卉的运用表达出设计师对花园诗意内涵的理解,诗意可以是传统的诗意栖居,可以是当代的诗意哲学,可以是有机的诗意空间组合,可以是生机勃发的诗意自然,也可以是手工的诗意体验。


竞赛要求


花园建造基地位于北京林业大学校园学子情广场内,目前中心位置有一座竹构亭“雲在”,组委会将在此场地上设置15个建造地块,每块建造基地面积16㎡。植物材料均为盆栽,不提供露地栽培植物。建造内容包括一个以原竹为主要材料的景观构筑物,以及与之配套的花园空间。其中,竹构占地不超过地块范围,余地留作花园,让花园与竹构有机融合,交相辉映,构建具有诗意内涵的花园空间。

1)竹构要求:以原竹(黄竹、红竹、毛竹)为主要材料,不允许使用其他材料,以低技术合理方式进行搭建,安全牢固,占地面积不超过地块范围边界,限高4m。应可进入,功能不限,形式随宜。

2)花园要求:建造材料仅限花卉和地被植物,须在组委会提供的材料表中选择,不宜使用其他材料和设置水面。

3)请按照以上规则进行建造,否则将被取消参赛资格。


作品展示


▼ 设计图纸


▼ 作品摄影


采访纪实


 PART 1 缘起之谈 

Q1  首先恭喜大家获得了本次花园建造节一等奖!最初参加建造节有什么契机呢?团队又是如何搭建起来的?

我们的学长学姐去年参加第一届花园建造节得了一等奖,当时不管是搭建出来的效果,还是建造的过程都很吸引我们,所以今年也毫不犹豫地参赛了。一开始倒也不是奔着得奖去的,就是觉得能亲眼看到自己的设计落地,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


团队成员都是女生,也基本都是冯潇老师的学生,一个宿舍再加一个导师工作室,组成了我们庞大的 “女汉子”团队!


Q2  我们知道参加建造节不同于一般设计竞赛,既需要方案设计,又需要施工图绘制、现场搭建等等,能否介绍一下整个参赛的流程和各阶段的时间分配?

花园建造节官方组织流程分为了4个阶段:


·  第一阶段是方案设计征集与邀请、评选,确定入选名单(3月——4月)

我们团队的设计模式是每个小组各自想方案,第一次正式讨论后选出了一个比较好的方案,然后结合大家的其他想法往下深化。但是后期制作模型的时候,第一版方案效果不是很理想,所以在方案提交前两天临时改成了结构比较简单清楚的第二版方案。不过第二版方案也是原来的讨论方案之一,是有一定的雏形和铺垫的,所以临时换方案也不是特别仓促。


·  第二阶段是入选作品施工图绘制和可行性对接(5月——8月)

画施工图的时候对方案已经有了调整,竞赛主办方竹境公司有提供结构师来帮助我们协商结构承重问题,对方案进行深化。比如我们原本设想是使用特别细的高度四五米的竹子,结构师就指出一般细竹很难长到四五米高,所以就调整了竹子的粗细要求,包括竹子的数量、编制方法也都做了一定的调整。后期施工图还需要提交给工厂制作节点构件,陆续有过几次图纸调整。


·  第三阶段是为期三天半的现场建造


·  第四阶段是评奖、建造节开幕式及展览



PART 2 设计之谈


Q1  大家能否谈谈自己对竹子建造的理解和感悟?对本次建造节主题“花园的诗意”又是如何理解和破题的?

竹子本身就是一个特别好的取自自然的材料,它自身具有韧性,种类形式又很多样,包括竹竿、竹片、竹篾等等,同时竹子特有的编织效果能创造出多样的立面和光影效果。


诗意到处都有,不单是花园中,宇宙中的万物其实都是一座值得探索的诗意花园,关键在于我们能否以一种宁静超脱的心情去探索,所以我们就想创造出一个“黑洞”,营造一座吸引人进入,探索自我、遐想宇宙的诗意花园。


Q2  团队作品的主题是“黑洞”,可以和我们聊聊大家为什么确立这样一个主题吗?

当时正好第一张黑洞的照片被拍摄出来,网络上也在不停的讨论这个话题,所以就自然而然地联想到“黑洞里面到底会是什么?”——可能里面会是一个宁静的花园?


其实刚开始设计构思的时候,并没有立马确定黑洞这个主题。上一届建造节中日本千叶大学做的“举头望明月”方案给我们启发很深,很喜欢那种人被包围其中,仰头看的感觉,我们也想尝试用另一种方式来表达出这种意境。外层利用扭转的弯曲毛竹营造出一个拨开竹帘的效果,引导大家去探索内部世界,内层做出被包围的黑洞的的效果,就形成了最初的方案。方案的第一版实体模型出来以后,从上往下看的平面形体和黑洞的感觉很像,就使用了“黑洞”这个名字。


▼灵感来源于浩渺星河中的“黑洞”


Q3  那方案的形态和结构设计上又是如何去展现这一“黑洞”这一主题的?

其实我们刚开始不管是设计提交还是施工图绘制阶段,对结构的考虑都比较少,我们的指导老师段威老师和结构师在结构方面都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为了创造一种“黑洞的吸引力”,整个构筑采用一个扭曲的形式。


但刚开始我们设想得特别简单,认为竹子上面通过圆环固定就能立住,段老师就给我们解释需要有主要的承重结构,也就是现在模型里的六根粗的弯曲毛竹,它们往同一个方向扭曲支撑。在与毛竹扭转相反的方向上,使用较为密集的竹片进行拉压杆固定,形成稳定的网架筒体结构。上中下各采用一个圆环进行整体圈梁固定。简单来说,相当于把形体往某个方向倾倒的趋势给掰回来,从而保证整个结构特别的稳定,即使整体造型是一个扭曲的形态。内层倒挂的洞也有把重心往下收的感觉,增加了整体造型的稳定感。


▼方案演化

▼结构分析图


Q4  听说现场搭建的形态相较于设计图纸有些改动,能否谈一下施工过程中的二次深化设计?

本来设计的外表皮是用两层细竹子平行排列的肌理,在上部箍住固定,并不是现在的编织固定。但是在看到搭建材料以后发现细竹子长度不够,且过于软起不到固定作用,如果换成达到高度要求又比较粗的竹子,排列两层的肌理过于密,效果不好,所以就采用了不同宽度的竹片加竹篾的编织效果。

 

搭建当天还有一个临时改动的点,就是外层表皮顶部的形状改变。施工图上设计的是所有粗细的竹片、竹篾一样高度,平行于箍住的圆环。搭建当天次级粗度的竹片材料长度不太统一,高于了圆环顶。本来是打算剪掉的,后来发现这个效果很好,有一种自然生长的感觉,就临时决定不剪把它留下。


▼保留的延伸竹材


Q5  花园建造节有两个核心要素,一个是竹子,一个是花卉,你们团队在植物配置上又有哪些考量呢?

在花园的意境营造上,考虑到竹材朴素的特性,采用高大的狼尾草和矢羽芒进一步围合,形成隐秘而烂漫的沉思空间。底部一周环绕星星点点的小白花——“星际爆炸禾叶大戟”,仿佛满地都是坠落下来的繁星。因为希望打造出一个能独身一人安安静静、抬头看天思考人生的肃静空间,大多使用的是素净、淡雅调性的植物花卉,较少使用一些五彩斑斓、明亮的品种。只在入口处点缀着的橙色火炬花和深蓝鼠尾草,两者互为对比色,形成跳跃活泼的氛围。


▼“星际爆炸禾叶大戟”——仿佛满地都是坠落下来的繁星


Q6  这次方案中自己最满意的点或者说觉得最大的亮点是什么?

最满意的应该是实景图和效果图的统一。当你走进这个竹构,不管是站着、坐着还是躺着,上面正好都有一个洞,晚上我们还在内部用灯做照明,抬头仰望浩瀚星空、内心宁静而安详,确实实现了我们当初图纸上的构想。我们的效果图是一个小女孩捧着灯仰望星空,当我自己成为这个小女孩的时候就特别开心。


营造出的光影的效果算是一个亮点,一天内不同时刻太阳投射下来的光影都是在不断变换的;晚上内部灯光投射下,创造出的又是另一种虚实光影。


▼白天的“黑洞”及细部

▼夜晚的“黑洞”及细部


我们方案能脱颖而出的另一个点,是这个方案在外部看和内部看的感受是不一样的,不是一眼能让人看透的。整个方案在外边看是一个比较厚实稳定的体量,从入口人字形竹帘进入后,空间一下子收束变小,抬头往上仰望“黑洞”,视野又一下子变得开阔起来。可以说是存在一个有节奏变化的空间感受序列,这种有变化的空间体验感也增加了我们方案的叙事性效果。


Q7  整个设计过程中有没有遇到的困难或瓶颈,团队又是如何解决的呢?

实地搭建的时候,固定那六根支撑竹子花费了我们一整天的时间。现在想来也很有意思,可能因为我们都是女生,女生思维和男生不太一样,当时就简单地想六个人每人扶起一根竹子,用上面的圆环往下套,就能一口气固定住这六根竹子。我们认为只要达到某一个位置,就能像模型一样整个支撑结构都立住。但现实情况是立住了这根竹子,另一根竹子会歪;这根竹子稳住了,下一根又在变动。后来我们听取了施工师傅的建议,一根一根去固定,每一根竹子都用一个柱子撑住,就比较顺利了。在找到支撑物之前,就有六个人每人扶着一根杆子在那边傻站着,画面真是很有趣!

 

因为这个方案我们终于下载了grasshopper,并且摸索着开始入门。一开始很多图纸上的想法,我们不知道怎么建,就很头疼。只能去现找网上的指令和电池组的连接,一边找一边建模。通过这次竞赛掌握了grasshopper,也算是一个很有益的收获!



PART 3 收获之谈


Q1  参加完这样一个有趣的建造节,有怎样的惊喜和收获呢?又有没有什么小插曲或者难忘的回忆?

最难忘的是评选那天,有很多敬仰的大师来到我们的竹构里和我们坐着聊天,聊他们对“黑洞”这个作品的想法,他们能一下子get到我们想表达的东西,这一点让我们很兴奋。影响最深的是章俊华教授,他评价我们这个构筑是“无为而治”,特别简单的形体扭曲达到了想要的宁静的效果。我们学校的蔡老师也说,“渺茫时空里的宁静奇点”,他们真的是能一下子抓住我们设计的精髓!还有一个外国教授也评价道,“When landscape meet architecture, creates magic and simple good moment.”——当景观和建筑相遇,就能创造出简单而奇妙的瞬间。


▼我想对“黑洞”说


实地搭建的三天时间也是格外难忘。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基本都是第一次动手,亲自把图纸的东西落实下来,参与真实的施工搭建过程。看到自己的设计真实落地而获得的成就感与满足感是无与伦比的。三天里每天早上8点工作到晚上6点,是既辛苦又轻松快乐的一段回忆!

 

这次参赛经历也加深了我们对竹材的理解,还有对结构和承重体系的理解。现在展示的竹构照片都是我们自己拍的,以前基本没拍过类似项目摄影的照片,第一次尝试拍出来的效果还挺好的,算是提升了摄影技能吧!


Q2  现在回顾参与建造的过程,能否为学弟学妹提供一些经验或建议?

第一,不要放弃,说不定会有很大的转机。我们的模型就是临时改的,但它能得到认可,做出来的效果也很不错,这很大程度上和我们的坚持分不开。任何想法坚持深化下去,都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千万不要一想到哪里不行就直接放弃了。


第二,要贴近时事热点,主题比较重要。“第一张黑洞照片引发的黑洞花园遐思”,也是我们方案的引人之处。


第三,用简单的手法和简单的原型创造出的有趣的空间。可能刚开始设计总会想创造一些特别复杂东西,但其实好的竹构都是很简单、很整体的设计,并不是特别碎的,拼凑、装饰出来的东西,整体感非常重要。


第四,要有好的想法,也要有可以去实现的图纸技术。既指结构承重方面的考量,也包括软件建模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图面表现,一张美丽的效果图能为你的方案加分不少!


第五,组建默契又高效的合作团队。保证团队成员各有专长、分工明确,能提高不少效率!








END

声明


本文版权归思泽设计及获奖团队所有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如需转载请与后台联系

欢迎转发



编排 / 撰稿 / 采访 :贰壹



思泽设计



 设计之路 

精准保航

▲长按关注我们

设计研究/设计沙龙/境外游学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