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流传最广、刊印量最大的毛泽东肖像出自他手
毛泽东主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首,新中国的代言人。他的肖像悬挂在天安门城楼上,他的遗体安放在长安街的毛主席纪念馆。对于他的相貌,十几亿人民都是再熟悉不过的了。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许许多多的画家都为他绘制过肖像,很多个经典的版本流传于世,而这其中,流传最广,刊印量最大的,除去人民币上刘文西绘制的主席像以外,就是“文革”中人人手里“红宝书”上的那一张了。
文字 繁芜
▲“文革”时期的语录
这张像是谁画的呢?
1950年3月11日,文化部与出版总署联合发布《关于绘制毛主席像的暂行办法(草案)》,给领导绘制画像的工作已经提上了日程,此后著名美术理论家王朝闻先生在《人民美术》发表了文章《端正我们的创作作风——把画领袖像的工作提高一步》,当时很多画家响应号召,创作了一批以毛泽东形象和事迹为题材的美术作品。此后,这个题材的绘画就时时出现在全国人民的视线当中了。
1966年“文革”开始后,毛主席的肖像被更多的艺术家创作出来,其中有一位画家名叫沈尧伊。这一年他刚刚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毕业,还是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他创作的一幅画在日后成为了经典,那就是木刻版画《跟随毛主席在大风大浪中前进》。当时这幅画并未署名。
▲跟随毛主席在大风大浪中前进
在那个特殊的时代,全国上下都饱含着一股狂热的激情,美术家更是时代的弄潮儿,一马当先的响应时代风潮。当时的中央美院版画系师生迅速成立了非派系的版画战斗组,这其中就有沈尧伊,战斗组当时创作的一套共十余幅作品的木刻组画中,就有一幅就是上文提到的,沈尧伊的《跟随毛主席在大风大浪中前进》。
不久后,《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工人日报》等刊物都相继发表了这件作品,并印制成单页和明信片,受到大众的普遍欢迎。1966年10月份,由于原梨木版尺寸较小,不利于展出,沈尧伊就将原稿放大,用五合板又刻了第二版,就是下图这两幅。怎么样,是不是很眼熟。
▲毛主席肖像 第二版
这幅画被印在大量发行的各式毛泽东语录上、首长讲话和笔记本上,还有各类报刊和非正式群众组织的宣传刊物上,可以想见当时的风靡程度,它几乎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流传最广、刊用量最大的毛泽东形象了。
▲邮票《著毛主席万寿无疆》,1967.7.1
1967年7月1日,中国人民邮政发行了题为《祝毛主席万寿无疆》的邮票。这组邮票共五枚,面值分别是4分、8分、35分、43分和52分,邮票上采用的就是沈尧伊画的毛主席肖像。沈尧伊的这版毛主席像绝对堪称“爆款”,它的影响力深入到了当时社会的各个角落。
1967年沈尧伊还制造了另一个“爆款”图像。他在文革期间创作多多幅以领袖为题材的木刻作品,其中1967年5月完成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万岁》(又称《马、恩、列、斯、毛》)也是“文革”期间印刷数量最大的美术作品之一。
▲马、恩、列、斯、毛
时代的特殊性使得这些作品的印发量大的惊人。但使它们在众多以元首和革命为题材的作品中脱颖而出的,正是这几幅经典肖像的艺术性。作为宣传画,《跟随毛主席在大风大浪中前进》以及《马、恩、列、斯、毛》中的元首形象都被沈尧伊处理的简练概括而形神兼备。
这些木刻摒除了西方版画中经常出现的“阴阳脸”形象,线性的造型和适当的明暗十分符合中国人传统的审美而又具有相当高的写实性。在那个特殊的时代,沈尧伊兼顾了意识形态和审美理想。政治运动的风波已经停息,而美术作品中的形象在今天依旧是不可忘却的经典。
推荐阅读
07-05 廿廿鹿
07-11 南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