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年连宣|这些画告诉你,今天的婚姻模式是怎么来的


画家们的艺术创作主题基本涵盖了 50 年代初期新中国的几个重大历史事件,包括中苏关系、土地改革、新式婚姻、民族团结等,折射出当时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及文艺政策之间的关系与转化。50年代,《新婚姻法》的颁布,体现着新旧社会交替之时的显著时代特征,掀起文艺界宣传新婚姻法的高潮。


编辑:廿廿鹿



1950 年 4 月 30 日,毛泽东主席签署了一份中央人民政府令:“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应自一九五零年五月一日起公布施行。其中第一章《原则》明确提出:一个“废除”,即废除包办强迫、男尊女卑、漠视子女利益的封建主义婚姻制度;一个“实行”,即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利益的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四个“禁止”,即禁止重婚、纳妾,禁止童养媳,禁止干涉寡妇婚姻自由,禁止任何人藉婚姻关系问题索取财物。


打破包办婚姻


古元 《马锡武调解婚姻诉讼》


古元的《马锡武调解婚姻诉讼》根据事实改编,表现的是陇东区一个青年农民和一个女青年自由恋爱,但女青年的父亲把女儿许配给了一个有钱的商人。青年农民急切之下,深更半夜抢亲成婚。女儿的爸爸状告到区里,区专员马锡武亲自调查,妥善解决了这个轰动一时的大事。木刻在《解放日报》上登出,轰动一时。画面表现上,马锡五和群众构成了画面中的两个中心,他们因为一件婚姻案件而聚集在一起,并最终达成一致,彼此认同。


拒绝铺张浪费


繁琐、铺张的婚礼在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初基本消失。简单的仪式,节省的花费,使那个时期的婚礼显得既朴素又新潮。据《中国妇女》报道,有一个女子出嫁,不要彩礼,不坐花轿,自己大大方走到婆家。所带嫁妆只有一把新式农具。据说她的婆婆看了以后、非常恼火。但经大家说服,“最后也就想通了”。


彦涵 《新娘子讲话》


彦涵的这幅《新娘子讲话》,表现了新郎和新娘结婚时,新娘子正在讲话的场景,该作品获得了1952年的新年画创作奖金的评奖中获得二等奖。

女性参加建设


1950 年 5 月 14 日,邓颖超在张家口扩大干部会上发表演讲《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报告》,解释了这部婚姻法“根本否定了封建主义的婚姻制度,也根本区别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所谓‘自由平等’的婚姻法”,另一方面,“又不尽同于社会主义苏联今天的婚姻法”,而是“一部合乎中国国情的、切合时宜的、新民主主义婚姻法”。那么,如何实现家庭真正的幸福呢?邓颖超强调,“这是需要夫妻双方自觉的努力的。”她最后呼吁妇女要“积极参加各种建设事业”,才能获得那个时代公认的理想婚姻。《婚姻法》第八条明确指出:“夫妻有互爱互敬、互相帮助、互相抚养、互相团结、劳动生产、抚育子女,为家庭幸福和新社会建设而共同奋斗的义务。”


邓澍 《夸媳妇》 年画 局部


参加生产互助


石鲁的作品描绘了一个农家小院院外的场景:院墙上和画面右下角是连绵不绝的南瓜和葫芦,寓意多子多福;一个吸烟斗的老汉牵着牛走在最前方,一对年轻夫妇紧随其后,周围簇拥着一群孩子。远处是三五成群的乡亲。院门上的春联点明主题:“生产互助大丰收,婚姻自主全家福。”生产互助、婚姻自主意味着当时幸福婚姻的保证。


石鲁 《幸福婚姻》 年画


新婚姻法的颁布,改变了中国数千年的婚姻模式,使女性在农村积极参加生产活动,在城市积极投入各类工作,突出了“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口号。另一方面,重塑婚姻,是一场将妇女解放、劳动生产、国家建设以及共产党的领导相互缔结起来的政治规划,婚姻被赋予了超越其自身的政治和经济意义。



推荐阅读

为开辟评书产业筚路蓝缕 一代大师单田芳辞世

09-12  王文婧

教师节|致敬:画坛巨匠徐悲鸿


09-09  南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