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别抱怨孩子成不了尖子生,看看人家父母是怎么做的!

刘海兰 布谷学习 2019-05-29

文 | 刘海兰  编辑 | 金雀儿

来源 | 第一阅读(ID:diyiyuedu)

“……不仅学习好,音体美也都不错,简直十项全能!心态阳光,还特别孝敬父母,现如今很多尖子生真是了不得!真不知道人家父母是怎么培养的……” 


多么熟悉的议论声,眼看暑假过去,马上开学了,很多家长又陷入焦虑,每位家长都想让自己的孩子成绩更上一层楼,成为班里乃至全年级的“尖子生”。然而,一提到“尖子生”,很多家长还是只能“万分无奈”地想到一个词儿——“别人家的孩子”?


喏,只听到别人家的孩子是“尖子生”,怎么不看看别人家的父母都是什么样呢?

 

各位,是时候摆脱这种窘况了!趁着假期余额还剩几日,现在,布谷听听就带着大家一起来看一看那些“尖子生”的父母都是如何做的!



尖子生的父母,都是“好厨师”


懂得做好本职,永远都给孩子张开安全、温暖、香甜的家的怀抱。


什么?跟尖子生父母学习如何做父母的第一条竟然是“做饭”?——对!没错!但我们这里所说的“做饭”强调的并不是烹饪本身,而是借此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所共同创造的家的温暖和爱。

 

一位现如今已经出国留学的高考状元曾无比深情地回忆说:“在大洋彼岸的我,依然会经常怀念与父母围坐在一起吃饭的情景,我可以畅所欲言地把学校里发生的一切和父母分享,那是每天最轻松温馨的时刻。”


可见,家的温暖和爱对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影响是多么深远!

 

我至今仍然记得,女儿德明明小朋友刚上初中时,班主任老师在家长会上曾语重心长地对当时在座的所有家长说:“青春期的孩子,难免会有些叛逆,孩子不爱听唠叨你就别唠叨了,不如多给孩子好好做做饭。”


言外之意是让家长们先做好本职,让孩子感受到家长对于家庭和孩子的责任感,家长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孩子自然也不会差!


调查说话


美国前总统里根曾说:“确实有很多孩子,在单亲家庭或父母双亡的困境中生存了下来,但孩子对父母的需要,仍是人性中不可抹杀掉的。”那么,孩子对父母究竟有哪些需要呢?美国学者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特别进行了一次多达十万个儿童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排名前十条的诸如“父母不要吵架”“对每个孩子的爱要同等”“家人之间要互相体谅”“对孩子的爱要稳定”等等,均可以概括为:孩子们需要“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温暖和爱”。


在中国,同样的问题,呼声最高的可能就是“陪伴”了吧!农村的“留守儿童”,以及最近成为热议话题、因为父母工作繁忙导致的“城市留守儿童”,无不期盼着父母的“陪伴”。


这个在时代发展大潮中看似无解的现实问题,最近却由一位有心的妈妈给出了极具创新精神的解答!新华社官方公众号专门发表了一篇题为《出差4年,她给孩子写下无数封信,字里行间都是爱》的文章,报道了这位因为工作需要经常出差的成都妈妈龚女士。

 

孩子小、认字不多,她就用录音笔、画图,孩子逐渐长大了,她就用拼音混合简单文字,直至现在完全用文字书写。


为了让孩子喜欢读,她的每封信都精心设计,花费了巨大的心血,不仅有嘱咐孩子的生活常识,还有做任务、讲故事、寻宝游戏等等,真真是“不在身边胜似在身边”,以一种孩子喜闻乐见的方式完成了本来自己无法完成的“精神陪伴”,烹制出了那一餐餐相信孩子一生都不会忘记的“心灵美味”。

 

纵观那些心态健康阳光、品学兼优的孩子,莫不是家中至少有一位肯于做“好厨师”、在忙碌的物质世界里不忘为孩子营造成长必须的精神世界、守得住职责的好父母。




尖子生的父母,都是“好脾气”


能理性对待问题,懂疏导,善于循循善诱,给孩子适当的空间和宽容。


“没必要对孩子歇斯底里地发脾气。早晨起来要洗脸刷牙,外出归来要洗手,弄乱的东西要放回原处等等,只要有机会就自然地教导孩子,这样不就行了吗? ”日本著名教育家池田大作这样说,但现实生活中,就是有很多父母做不到呀!理由很多:孩子不听话、不够懂事,自己工作和生活压力大……

 

但,您知道吗,对孩子乱发脾气是破坏亲子关系的致命伤!


亲子关系一旦被破坏,孩子就会跟您变得疏离,有话不想对您说,有事不敢对您讲。


有的孩子迫于压力,表面屈从您的管教,但内心却在偷偷地反叛,以至于从小就养成了“当面一套、背后另一套”的坏习惯。


长此以往,恶性循环,您不仅仅会因为坏脾气失去孩子对您的敬重、爱与孝顺,更可怕的是,很可能孩子品行上出了问题,您还被蒙在鼓里!

 

平时没事要保持心境平和,不乱发脾气,当孩子真的做错事了也要容忍吗?当然不是!


笔者认识的一位尖子生妈妈就非常有智慧,她曾分享过一个很优质的教育心得,那就是:当孩子做错事时,当自己想批评孩子的时候,先让自己缓一会儿,给自己一个思考时间,想想怎么说孩子最容易接受,找到最佳表达方式时再开口。

 

笔者亲自践行了这个方法,非常神奇。因为孩子自己也是有自省能力的,本该挨批的时候,父母用沉默以待,很多时候,孩子自己就主动来认错和反省了,这种效果反而会比父母发脾气让孩子记忆更深刻。


经由孩子自己认识到的错误,改正起来也是发自孩子本心的,根本不再用父母操心去监督了!

 

教育的本质就是让孩子自己学会思考,而那些在生活中已经学会独立思考的孩子,在学习成绩方面高人一等也是顺理成章的了,难道不是吗?



尖子生的父母,都是“好演员”


不仅仅做父母,还能适应“ 亦师亦友 ”多种角色。


很多人以为尖子生的父母一定多是那种对孩子要求特别严格、整天板着面孔的虎妈虎爸,其实不然。


当您真的认识很多尖子生的父母之后,就会惊讶地发现,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不仅为人十分谦和,而且思想也十分开明。不少尖子生自己也说,平日里跟父母的关系就跟朋友一样,但在某些该认真的时刻,父母也是比老师还严格的角色。

 

与一味摆出所谓的父母威严或是一味奉献溺爱的父母相比,有多重角色转换能力的父母能让孩子感觉更加安全、有依靠,在有多重角色转换能力的父母身边成长起来的孩子,也更容易形成健全的人格,保持健康平和的心态。

 

有多重角色转换能力的父母,通常都很享受自己“好演员”的角色,他们用自己对生活的真诚与热情,感染着身边的孩子,这也是现如今很多真正的“尖子生”不仅学习好,更热爱生活,不仅有能力获得好的学习成绩,更懂得享受学习过程的原因。



尖子生的父母,都是“好观众”


欣赏和尊重孩子,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和自由。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

 

“世界”这个词用得好大,但却能让人一下子明白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人要想真正“自由运转起来”的复杂性。

 

其实所谓的“尖子生”不过是在学习领域体现出了孩子“自由运转”的能力,等到他们将来真正走向社会,需要面对的境况会比单纯的校园生活复杂得多;但那些只面对学习时都能没能体验到“自由运转”所带来的成就感的孩子,将来走上社会,需要面对的就不仅仅是外界环境,还难免会受累于自己那不够自信的内心,以及脆弱的意志力等等更多复杂问题。

 

那些尖子生的父母之所以能够给孩子足够的欣赏和尊重,正是因为他们明白这些道理,他们知道:未来孩子的世界是要靠他自己去创造的,只有现在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和空间,让他们自己去探索、求知,不断地在失败中总结经验,才能更好地锻炼他们自由运转自己小世界的能力。


而在这个过程中,父母给孩子最好的支持就是做一位“好观众”。



尖子生的父母,都是“好伯乐”


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懂得因材施教、长善救失。


曾经有这样一段话风靡一时:“每个孩子都是一颗花的种子,只不过每个人的花期不同,有的一开始就会很灿烂地绽放,有的需要漫长的等待。不要看着别人的花怒放了,自己就着急,你的那颗种子也许永远不会开花,因为他是参天大树!”

 

尖子生的父母通常都很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对自己家孩子特有信心。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反应迟钝的男孩成绩不好,经常拖班级后腿,每次开家长会,老师都会对男孩点名批评。但每次男孩的妈妈开完家长会回到家,都会跟男孩说:老师觉得他很优秀,很值得培养。然后这位母亲一直自己默默地帮助辅导孩子,最终,孩子从学渣逆袭成了学霸。


父母是孩子的“好伯乐”,想成为尖子生的父母,那就从现在开始,先摘掉您的“有色眼镜”,细心体察,从生活中发现您孩子的独特优势,扬长避短,因材施教,帮助您的孩子打一次漂亮的“翻身仗”吧!



尖子生的父母,都是“好教练”


善于激发孩子的主观能动性,明白“身教胜于言传”。


真的跟尖子生们接触后,您会发现,他们身上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都非常要强!他们对自己要求都很高!永远都有一股不肯服输的劲头!他们不仅有理想,也能够为了理想而付出行动;他们不仅有着强烈的学习欲望,也会运用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他们懂得知识的获取规律,能主动预习,知道“遗忘曲线”,还特别重视及时复习……了解到最后,您就会不由自主地想问一句:“为什么同在一个教室屋檐下,俺家娃不这样呢?”

 

秘密就在于:他们通常都至少有一位称得上是“好教练”的父母,他们很多好的学习习惯,不是靠在学校里那点时间而是早在家中、在日常生活中就已经养成了!


这时,您可能又要问了:“城里的孩子,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的,您说这些我信,难道农村那些父母都是农民的孩子,也都有一个好教练?”

 

没错!我们这里所说的“好教练”不是指那些能够直接辅导功课的父母,而是指:那些能够激发出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并且以身作则的父母。农村艰苦的环境,以及农民父母们“勤劳、能吃苦”特性的耳濡目染,恰好就是很多农村娃能够成为尖子生的秘法。



尖子生的父母,都是“好学伴”


做不好就学,有终身学习的观念。


很多父母整天在孩子耳边念经:“你要好好学习”,但自己却吃完饭就抽烟、喝酒、打麻将,孩子嘴上不说,心里却向往着能早日脱离学习苦海过上像父母那样的“逍遥”日子。而在尖子生家庭,您极少会见到类似现象。尖子生的父母通常都是孩子的“好学伴”,孩子学习的时候,父母通常也都是在各自学习。

 

很多尖子生的父母都有这样的共识:不学习就会跟不上时代,不学习的话甚至跟不上孩子的思想发展。现在的孩子太灵了,手机、电脑、各种高科技软件比很多家长用得都灵!生活条件的优越、科技的发展,让现代城市里的孩子们视野开阔、思维活跃,如果家长不学习,很快就会在孩子眼里变成“孤陋寡闻”“没有共同语言”的“老”爸“老”妈!

 

另一个促动尖子生父母也都特别爱学习的原因是,不少尖子生家长都意识到了一个特别关键的问题,那就是:养育孩子也是一门科学,是有很多科学系统的知识需要主动去学习才能获得的。


很多尖子生父母之所以能把孩子养育得那么优秀,不是他们生来就懂教育、会教育,而是他们对孩子有责任感,为了能把孩子养育好,他们不断地利用生活中各种空余时间在用心地学习。

 

谁都不是天生的好父母,您与尖子生父母之间,就差一个“学”字。

刘海兰

作家、编剧,《奢侈品》《爱丽》《健康与美容》《ZL》杂志、全球奢侈品中文网等媒体及公众号《品味美好时光》(GOOD200288)主编。曾出版图书《从草根到精英》《传统无处不在——设计师访谈录》《空间创意集锦》等。编剧作品包括电视连续剧《都是金钱惹的祸》《相信你就像相信我自己》《风起科尔沁》,30集动画片《星星眨眼的王国》、动画片《我是中国人》等。其女儿德明明小朋友:曾获得作文奖项包括:在第十三届“语文报”杯全国小学生作文大赛中荣获省级一等奖;在北京市海淀区中小学数字德育平台2015年寒假征文中荣获二等奖;在北京市海淀区2016年寒假中小学网络心理征文中荣获三等奖;在北京市“传家风 共成长”主题征文中,作品被选为优秀家风故事等。


布谷猜你喜欢

反鸡汤科学实验:错过孩子学习习惯养成关键期,后悔莫及!


名校硕士宅家啃老:你替孩子走的路,最后都成了坑


 孩子写作业磨蹭,怎么了?!怎么了?!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教育干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