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育儿顾问:带你读懂孩子的5个成长规律
文 | 晴天妈妈 编辑 | 金雀儿
孩子生来就像一张白纸,却又不只是一张白纸。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指出,孩子并不是什么都不懂,孩子本来就具有科学的探索世界、自己找到答案的能力。
只是大多数家长没有发现,或者根本不知道怎么去发现。甚至还经常用大人的思维去对待孩子、要求孩子。
孩子不是缩小版的大人,也不是一个纯粹由时间积累自然过渡的进化结果,大人和孩子更像是两种不同形态的人类。看似是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其实更像是“毛毛虫”和“花蝴蝶”的演变关系。
他们的思维、大脑和知觉形式虽然都很复杂有力,但却完全不同,服务于不同的进化机能。孩子的发育过程就像蛹化成蝴蝶一般,并不只是简单的成长。
所以,孩子处在漫长的“毛毛虫阶段”时,离不开成人的照料,离不开长期的学习和想象,更离不开对成年世界的模仿和思考。
而这时候,父母只需要在他们探索的不同阶段,提供适宜他们玩耍和观察的刺激,把适合的“玩耍”有效地呈现给这些“最佳学习者”。
像物理定律和数学法则一样,集魔鬼和天使于一体的孩子也有规律可循。很多心理学家、 脑科学学者都用各种科学研究证明了孩子的成长规律。
今天,布谷听听邀请晴天妈妈,一位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也是一位年轻的90后妈妈,将自己生活中养育三个孩子的真实体验和儿童教育理论相结合,带领广大父母了解孩子成长过程中的5个规律,寻找陪伴孩子高质量成长的秘密。
第1条定律:
孩子眼里的“大人国”是非常奇怪的
试想一下,每一个孩子从出生、爬行、站立再到满地奔跑,开始时行动无法自理,吃喝需要被照料,甚至视力和行动能力都非常有限,从一个小大人的“小人国”逐渐过渡到成年人的“大人国”。孩子经过不停地成长、探索、学习、模仿、驯化,慢慢向“大人国”的规则靠近。
这个过程,就像是一条毛毛虫踏入了蝴蝶谷,有惊吓、有好奇、有惊悚,充满了荒野求生的意味。所以,在孩子的眼里,“大人国”的世界是非常奇怪的!
有一个故事很贴切,小朋友和妈妈去逛超市,孩子一直在哭泣,妈妈蹲下来试图用零食哄逗孩子的时候刚好抬头,蓦地发现,从蹲下身的高度看过去,满眼都是大人密密麻麻的膝盖、裤脚,根本看不到陈列架里面五颜六色的商品。对于大人来说很有趣的地方,在孩子的视觉中却一点儿都不美好。
蹲下来陪孩子看世界,其实就是用“小人国”的视角和思维方式来看“大人国”。
3年前,第一次带10个月大的女儿去沙滩,我被远方的灯塔吸引,蓝天碧海青塔,伴着海风,是极有诗意的画面。我一直用手指指着远处,屡次试图让孩子的眼光和我一道欣赏美景。可是孩子不为所动,一直低头摆弄在岸边捡到的鹅卵石。
我想不明白的是,大老远跑来看海,为什么孩子居然只喜欢这种随处可见的破石子?!
但是,看着孩子入迷的样子,想想她才10 个月,哪看得到那么远的风景,如果一颗石子能给孩子带来愉悦,我为什么不能允许她在“小人国”里面多停留一会儿,难道她不是迟早要来到“大人国”吗?
第2条定律:
孩子的大脑是一台超速运转的复杂机器
有一个比喻很形象,宝宝的大脑就像一个嗡嗡作响的蜂窝,里面有两百亿个蜂巢,大脑联结程度是成人的 1.5 倍,比成人有更多的神经通路。
感受一下,假如我们成年人看到的电影、听到的声音、接触的世界都是 1.5 倍速的,整个大脑就会像鼓风机一样轰轰运转。
人类大脑分为左半脑和右半脑。
它们紧密地分工协作,不可分割但是各司其职。在此特别说明,近年来的科学研究证明了“右脑开发”是个伪命题,左右脑无法离开彼此单独工作,现实中,我们也无法脱离任何一个半脑解决问题。
左半脑是“老唐僧”,做事有板有眼。它喜欢抓细节,比如:遣词造句、运算思考、它能帮助人类集中注意力,进行逻辑推理,保持稳定的情绪。
右半脑是“孙猴子”,能帮助人类迅速做出决策,识别熟悉的面孔,还负责音乐艺术和运动。同时,它很难集中精力,冲动任性,也很情绪化。
父母不必成为脑神经专家,但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有助于理解非常重要的一点:当孩子烦躁的时候,要想哄他们安静下来,最关键的是要通过语调、手势和肢体语言,直接和他们的右半脑交流。
就像我在《玩法养育》这本书里介绍给大家的超多玩法一样,用有趣、夸张、欢乐的方式和右半脑的“孙猴子”一起大闹天宫,这样能有效地让孩子的情绪缓和下来。
好消息是孩子大脑的进化成果是非常可喜的。待孩子即将度过学步期,你会发现,他的左半脑发育日臻完善,开始逐渐控制整个大脑的活动。
他们更加善于言辞,能够集中注意力,不会一旦遭遇挫折就大发脾气。4 岁以上的孩子情绪更加稳定、有耐心、好沟通,更像一个懂事的“小大人”。
还有,别害怕孩子冲动、情绪化、注意力不集中,这些其实是再正常不过的表现。孩子不是大人,当然不可能一直稳定和理智。
所谓的理智、去情绪化是不人性的,更是不符合孩子发展特点的。
第三条定律:
孩子永远是孩子,天生就是个淘气鬼
如果世界上真有“不听话冠军”,我想每个父母都会投给自己家的孩子。
你说东,他往西,调皮起来真是让人头疼。很多孩子干起一件事,就很难停下来。他们似乎很难把注意力从一项活动转移到另一项活动上来。
就像一台没有停止键的“淘气机”。
你经常会在孩子玩耍的过程中发现这种现象:
我要扔这个球——一万次!
我要推倒这个积木——一万次!
听话的孩子都是一样的听话(别人家的);
淘气的孩子是各种各样的淘气(时刻在线)。
1
孩子永远三心二意
超级丰富的神经通路决定了他们能够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时刻准备着分心。
就像掰玉米的猴子,目标感非常弱,脑袋里想的除了玩还是玩。
2
孩子看上去总是注意力不集中
屁股上像长了针,大多数时间都不能老老实实呆一会儿。
3
孩子都很固执
比如孩子说话一定要用固定的搭配和结尾,鞋子必须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排列,睡觉前必须先亲吻洋娃娃再亲吻奶瓶,下楼一定要走某一侧的楼梯。
有时候明明门已经关上了,因为不是孩子亲自关的,他就哭闹着一定要重新开启后再亲自关闭……有人称之为秩序敏感期,有人整理出了上百个“关键期”来解释孩子对于某项事务的偏执。
然而,我不太倾向于用各种各样具体的名目来给孩子的“小任性”贴标签。
其实孩子和成人一样, 越是情绪化,对稳定和秩序的要求就越高。给孩子一个安全稳定的成长环境,让孩子对自己的生活更有“掌控感”,在这个层面上来讲,相对安全的养育环境是意义重大的。
4
孩子天生喜欢打破规矩
父母负责定规矩,孩子的天性就是破坏规矩。
越是你不希望孩子做的事情,他越容易重复做。摸摸这儿、碰碰那儿,即使长大一些了,也依旧对于父母禁止的说脏话、不能乱涂乱画、不能打人的规定置若罔闻,甚至还有你越说,他越起劲儿的意味。
似乎孩子和父母就像一对冤家,一个前面忙着犯规,一个后面追着惩罚。其实,探索和破坏就是孩子成长的方式,那些最好玩的游戏情节,多少都有一些离经叛道。
比如踩泥坑、枕头大战、过家家,都含着一些违反常规的因素。
孩子就是在不断地尝试、破坏、挑战边界、抗拒规则的过程中慢慢探索并了解了这个世界。
第四条定律:
学会尊重孩子的特质,
能让你节省一半以上的精力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个宝宝都是独一无二的。
外貌、性格、喜好、特长、脾性,每个孩子都各有不同。即便是同卵双胞胎,比如我家的小万小亿,还是有不相同的特点。
一些针对同卵双生子的多年追踪研究也越来越认证了这一点——孩子,都是不同的。
很多人会把这些让人觉得扑朔迷离、捉摸不透的“性情”与孩子性别、出生顺序、基因特点、抚养环境等联系在一起。
比如血型说、体型说、星座说等,但是目前较为公认的还是气质类型说。
气质类型,关乎父母的教养方式,气质是人格的先天基础。早在 2500 多年以前,古希腊“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就根据自己的观察将人划分为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四种气质类型。在这里要注意,人的气质类型并不一定是单一的,有很多人会同时具备多种气质类型。
1
胆汁质:社交家
胆汁质的宝宝特别热情,直爽,精力旺盛,脾气急躁,心境变化剧烈,易动感情,具有外倾性。典型的人物代表如猪八戒、李逵、鲁智深、张飞等。
2
多血质:梦想家
多血质的宝宝活泼、好动、敏感、反应迅速、喜欢与人交往、注意力容易转移、兴趣和情感易变化等。典型的人物代表如孙悟空、王熙凤、曹操、赵云、薛宝钗等。
3
黏液质:实干家
平静,善于克制忍让,生活有规律,不为无关事情分心,埋头苦干,有耐久力,态度持重,不卑不亢,不爱空谈,严肃认真,但也有缺乏灵活性的问题。典型人物代表如沙和尚、林冲、诸葛亮等。
4
抑郁质:思想家
抑郁质的孩子很容易显得孤僻、不合群,但是他观察细致、非常敏感、表情腼腆、多愁善感、行动迟缓、优柔寡断,具有明显的内倾性。典型的人物代表如唐僧、林黛玉等。
孩子气质类型不同,会展现出不同的特点,孩子还可能同时具备多种气质类型。
而且,孩子的性格也具有延展性,并不是气质一说定终身。父母可以将孩子的气质类型作为参考,并相应调整自己的教养方式。
接纳孩子的气质类型,因材施教,尽量尊重孩子的特点和成长节奏。外向或者内向只是特点,而不是缺陷。
在传统价值观中,我们都希望孩子活泼开朗亲近社会,对一些内向的孩子恨不得逼着他上台表演赶快成为“优秀的孩子”。
孩子的气质并没有缺点,只是特点。
第5条定律:
过度教育,不如放弃“教育”
看完前四条,或许很多人都会同我有一样的感受,我们以为孩子是我们的孩子,可是我们居然对孩子了解得如此之少。我们因为生了孩子成为生理上的父母,因为想给孩子更好的养育而成为真正的父母。
有时我们太迫切想成为一个合格的父母,用权威、道理、惩罚来与孩子沟通……
但似乎我们说得越多,效果往往越令人担忧。那些被棍棒和说教堆砌的童年里,有太多的创伤和压抑。父母的本心和孩子的个性更需要精妙的平衡。
没有完美的孩子,没有完美的性格,但是有适合孩子的教养方式。放弃过度的权威、比较、控制、约束、教条,跟着孩子的特点和节奏,和孩子一起成长。
牵着“毛毛虫”去散步,允许“小人国”的小人用自己的方式——“玩”,来慢慢学习、探索、长大。
父母用“大人国”的爱与陪伴,给孩子相应的支持,静待破茧成蝶的那天。对孩子而言, 刻意教育常常失败,有笑声有玩耍才是最美好的童年。
各位父母了解了吗?育儿路上,让我们一起共勉。
本文出自作者新书《玩法养育》
《玩法养育》
点击阅读全文,当当网一键购买!!!
晴天妈妈
原名郭俞杉,国家认证亲子咨询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高校课题特邀研究员、北京大学心理协会特邀咨询师,北大硕士,CASEL认证情商指导师,作家,主持人,亲子阅读推广人。是3个孩子的妈妈,5000万妈妈喜爱的咨询师,明星大V妈妈们的育儿顾问,畅销书《玩法养育》全网热卖中。
布谷猜你喜欢
点击“阅读原文”,当当网一键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