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清瑕:天才班,天生我材必有用

清瑕 清瑕Time 2022-01-19


                      

清瑕导读 

自从人类产生,教育就一直是个永恒的主题。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教育也要面对新挑战,适应新要求,进行新变革。特别是全球化和互联网时代,教育在世界范围的交流碰撞、交融互进已经成为一个新的常态。


中美教育,作为世界范围内两个最大的教育文化生态圈,不仅已经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深度进行着交流和互动,更在相互影响中创造着更多新的可能,甚至人类教育发展的新方向。


目前,对于美国教育异于中国教育的地方,过度吹捧让不明就里的大众产生更多的盲目,对于中西教育的真伪,哪些是我们需要借鉴的,哪些是我们需要摒弃的,需要用审视的眼光拨开迷雾,正确对待。美国教育不是“天堂”,更不是“地狱”。它们有着自己鲜活的特色和优势,同样也存在着许多需要改进甚至变革的问题和短板。


坚持平视,直面教育面对的共同困境,应该是我们应该秉持的态度。


“人”需要学会平视,尊重自己,才能尊重他人。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用更加开放的视野,学习吸纳国际先进教育理念和方法,不仅需要,更是必须!我们的任务,就是在比较中发现不足,推动我们获得真正的进步,让教育回归教育的本源。让我们的孩子在教育的交流、交融中更多一些从容,更多一些了解,更多一些适应,更多一些选择呢?


本文选自我的新书《你就是孩子的起跑线》第二部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美式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天才班,天生我材必有用

01

美国天才教育的过往今生


国内不少学校都开有重点班、实验班,大多是以文化课考试的分数作为唯一的录取条件。这样做为的是集中优势资源进行教育,加速提高考试分数,以达到考好大学的目的。

在美国的公立学校里,同样也有这样相对智商高、成绩好的学生实验班。只不过他们不是以考大学为目的,而是为了培养孩子相应智商的能力。英文是Gifted and Talented Program可翻译成“智优班”(智力优势班级)。中国人习惯叫它“天才班”。

美国的天才班,源于19世纪初,由一批民间教育家发起。1868年,美国圣·路易斯学区的学监威廉姆·哈里斯主导论证,并在本校推行了一个天才学生加速发展的计划。1918年,开始开设正规“天才教育”班。20世纪60年代之后,大规模的联邦“天才班”计划开始实施。经过近百年发展,美国的天才教育日渐成熟。

1988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杰维斯资赋优异学生教育法案》,也将此作为授权《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法》的一部分。1994年,美国对《杰维斯资赋优异学生教育法案》进行了修正,强调学校必须提供天才儿童特殊的活动或服务,以培养发展其特殊的潜能。此后,该法案每年均经国会再度确认,并明确规定联邦政府的拨款额度。目前,美国已经成为世界“天才教育”最普及、研究和从教人员力量最大的国家,每个州都有不同实施方法,从小学到高中的公立学校,基本都设有“天才班”。

即使是这样,美国天才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仍然经历着激烈的争论和质疑。2004年,美国天才教育研究者科兰杰洛(NicholasColangelo)等编辑出版的《国家被骗:学校如何阻碍了美国最聪明的学生》,对美国天才教育及儿童教育、学习权利保障进行观点阐述。

报告指出,今日美国教育设计和实践并不适合天才儿童的发展要求和努力,聪明的学生被放在同样的起跑线上,在常规而缺乏挑战的教室内,面对同样的教育教学时间、老师、课堂、课程和进度,被迫用一种锁定的步伐去学习低于他们能够和期望学习的东西。他们的梦想和手脚都被束缚住,他们在观望和等待中,慢慢腐蚀消磨了学习的兴趣,变得冷漠或沾沾自喜;对学习感到无聊并放弃努力,往往成为教室里最失败的学生。

报告引起美国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天才教育再次成为美国教育理论与实践领域的热门话题。针对上述问题,报告强烈呼吁和明确提出强化美国天才教育的加速发展模式。即通过一种在比通常更快的速度,实施教育规划,推动学生发展。坦率承认个别差异,尊重天才学生的个人选择和努力,以积极帮助、合理干预的方式,推动天才学生的加速发展,成为这个报告的核心内容。

在如今的美国公立学校里,“天才与资优教育计划”有着单独的经费支持,各方面师资配备相对比较好。对于经费充足的学区,可以大量开设,不一定需要达到百里挑一的标准。很大程度上变成了类似于国内的重点班,尤其是亚裔的孩子,在美国上这种班的很多。

教育不是拔苗助长,教育更不是标准化生产。如何面对差异,实现因材施教,或许永远是教育的努力方向。今天介绍美国“天才教育”的历史,主要想真实地展示其对教育规律本身的尊重和思考。重点班并不一定是坏事,关键看如何因材施教,孩子适合不适合。

 

02

Allison和她的天才班学习


Allison如今是是宾夕法尼亚州费城公立学校九年级的学生了。她从二年级开始,一直在天才班学习。

Allison的父母对孩子的学习从不强压,当他们了解到孩子就读的学校有天才班时,就给女儿进行了申请。女儿二年级时,学校对Allison进行了智商测试,当时的测试结果属于比较高水平。由此,Allison从小学开始,进入了天才班。

宾夕法尼亚州的天才班,更像国内学校的开小灶。进入天才计划的学生平时分散在各个班正常学习,天才计划的专职老师,每周会把天才计划的学生召集在一起,针对不同的话题进行讨论或外出调研。每个学生都会发表自己的观点,老师也会加入讨论,但通常不下结论。例如,在小学时,老师曾让他们讨论,日常产生的垃圾最终去了哪里?大家议论纷纷,涉及垃圾的定义,垃圾的种类,垃圾和环境的关系等,但没有垃圾最终去哪里的一致意见。

后来老师把他们带出去参观,先看了垃圾的中转站,在这里大家知道了垃圾是怎么被进一步分类、压缩的,可回收垃圾的纸张、塑料、玻璃、金属、废油等被送到什么工厂,什么类型的垃圾送电厂燃烧发电,什么类型的垃圾需要填埋。这样的天才班的学习,更类似于中国的社会实践课,更注重思维的训练和认知的扩张。

到了初中,老师曾组织他们看过电视真人秀节目。节目中,当发明家展示他们的发明,投资人现场决定该发明是否值得投资时,老师会问同学,这些发明是否还有其他用途?同样的发明,是否可用其他材料和方法代替等。如今作为九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天才班里,讨论了IS这个恐怖组织,以及被老师问及世界上主要国家对该恐怖组织的政策和看法。每次讨论都有趣而热烈。

每一学年结束前,天才项目的专职老师首先和学生的任科教师一一沟通,详细了解学生各科的学习情况及成绩,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估,以确定他们下一年度是否继续留在天才班里,最后再和家长进行沟通。Allison的父亲说:“每次沟通时,负责老师都会详细介绍Allison在各个学科学习的情况,并给我看每一学科老师对孩子的评价。同时给我一个成绩表,这成绩单中会反映孩子这一年中的学习成绩和各科教师评价及建议,最后征询是否同意Allison下一年度继续在天才班里学习。如果同意双方就签下年度合同。”

爸爸问过Allison,在天才计划里是否感到有压力?以及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她说从未感受到压力,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思考。

Allison在小学阶段参加天才计划学习时,还参加学校里的奥林匹克阅读计划和校际间的阅读竞赛,参加学校里的合唱团。中学比小学要紧张得多,Allison在八年级时,已经试考了ACT(类似于中国高考题,美国九年级前的这类试考可以不计算进未来申请大学的成绩)。现在九年级的Allison已经和同伴参加了全美环境、航模、数学、物理等的奥林匹克比赛,在麻省理工学院、宾夕法尼亚大学、普林斯顿等美国名校参赛,而且已经获得一个个人单项奖和团队第二、第三的成绩。九年级的她,对于学校高中参加奥林匹克竞赛团队,还只是一个年龄最小的选手,常常只能作为替补队员。

在天才计划教育下的Allison,确实实现了较早的起飞,也印证着美国教育在这方面的因材施教的优势。美国各大教育部门在各州天才班的投入有些会大于一般的普通班。比如,纽约的天才班计划里的项目有非常丰富的课外活动和实地考察旅行,一年中他们就组织了50次,平均每周有1~2次。学习历史就去自然历史博物馆,学习美术就去中央公园或者各景点写生,还去大都会博物馆等接受熏陶。学习政治就去现场观摩民主党和共和党辩论。顶级的艺术文化中心,比如林肯中心、卡耐基音乐厅、纽约城市芭蕾、百老汇都和学校有合作项目,课堂延伸到社会,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不会觉得太有压力。

教育是一门技术话,天才教育更是一个全方位对孩子的引领,虽然现在全美对所有孩子无法做到个性化教育,但相比较于我们的更倾向于数理知识的学习,美国天才教育的广度、深度和实践性,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


03

美国天才教育的利与弊


美国天才班主要针对那些智力好的孩子,有些州还会打破学区的限制,如果按学区你分在一个3分的小学,你可以因为天才计划去一个10分的小学上课(美国学区内的学校都有1~10得分评价,在一个大的学区里,可以根据得分的多少了解哪所学校比较好)。因为上天才班的学生都较好的基础和能力,所以整体的学习氛围比较好。

当然,天才班的设立,也带来了负面影响。因为竞争激烈,也就造成了压力大,出现了“牛尾效应”。比如说,在普通的班级里,很多上天才班的孩子因为心智碾压同龄人,很容易成为领导。同样,天才班毕业的学生,熟悉的往往只是本班的同学和生活中的一些朋友。而普通班,因为每年都打乱重新分班,毕业的时候几乎所有的人都曾经同班过,这对于孩子的社交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上不上这样的天才班,每个家庭的感觉会不一样,孩子的感受也会不一样。在美国有很多家庭的孩子即便智商比较高,他也不一定去上天才班。而那些智商平平的孩子,也就无所谓去上了。有的朋友会问,这样的体制考不上的孩子是否会自卑?

这关键取决于心态,父母的攀比心理比较严重的可能会导致孩子自卑,争强好胜也可能会感到自卑。这也是一个文化问题,美国文化相对而言,并不认为智商低的人就一定生活不好,且生活中,你住多大房子、开怎样的车、孩子成绩是否很高,不是评价一个人成功的标准,再何况智商高并不能决定文化课成绩的绝对好坏,情商和努力在生活中也占有很大比例。

任何事物都呈现着两面性,但尊重规律是每个从事教育者的基本起点,无论你是老师还是家长。作为家长,孩子进不进天才班或者说我们的重点班是否重要,关键是了解孩子,始终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努力寻找一个适合孩子的教育途径。这或许和孩子的智商关系不大,却和家长的教育理念息息相关。

——本文选自新书《你就是孩子的起跑线》第二部分。


当当购书网址链接:

http://product.dangdang.com/26475846.html


《你就是孩子的起跑线》

长按识别二维码直接购买

出版社优惠,新年礼物




点击阅读往期热文文


【清瑕】一个国际家庭中的“混血教育”(荐读)

【清瑕】有一种教育方式叫“温和成长”,这位妈妈方法值得借鉴

【清瑕】父母的淡定,是孩子成长最好的推力

【清瑕】奇了,打赌赢进了哈佛

【清瑕】申诉哈佛歧视亚裔,为华人公平读书,她和大家在努力



清瑕简介

清瑕:教育作家,中美跨文化教育媒体人,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专家讲师团成员。美国Global A&C Education CEO。曾任中国少年报社培训中心校长,中央电视台“非常6+1”教育点评嘉宾。曾领衔并参与多个国家级教育课题研究,在中美各地进行数百场专题教育讲座,出版《向阳的智慧》《你就是孩子的起跑线》等多部教育类图书。


从老师到校长,再到教育媒体人,三十余年职业经历,从未离开过教育。如今游历中美。致力于做教育行者,中西合璧育儿理念的研究者、传播者、力图将实用且适用的教育方法,科学且现代的教育理念,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传递给大家。

荐读 

荐读

您点好看、打赏、转发、留言、支持都是动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