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未”爱守护」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特别提示:网络也能施暴?同学们要当心啊!




同学们,今天是第25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疫情期间同学们都是在家学习上课,即便短暂外出也要戴口罩。这种暂时的单调学习生活是不是让你们更加倾向沉浸在网络世界呢?那里不用戴口罩、量体温,没有新冠病毒,然而它对你们也不一定安全哦。一种无形的危险时刻潜伏在你们身边,那就是网络暴力!
什么?网络还能打人、施暴?其实,网络暴力是一种暴力形式,即通过网络发表具有伤害性、侮辱性和煽动性的言论、图片、视频的行为现象,人们习惯称之为“网络暴力”。网络暴力是网民在网络上的暴力行为,是社会暴力在网络上的延伸。同学们若想获得自由表达的权利,也要担当起维护网络文明与道德的责任哦,因为可能稍不注意,你在网上的自由表达就是对他人的一种网络暴力呦。



网络暴力都有哪些主要表现形式呢?


网民对未经证实或已经证实的网络事件,在网上发表具有伤害性、侮辱性和煽动性的失实言论,造成当事人名誉损害;
在网上公开当事人现实生活中的个人隐私,侵犯其隐私权;
对当事人及其亲友的正常生活进行行动和言论侵扰,致使其人身权利受损等等。


同学们,面对网络暴力的种种表现形式,检察官提醒大家要注意以下几点,有效识别并远离网络暴力。


首先,要做到文明上网,无论是QQ、微信、微博还是贴吧上,都不要主动去说别人的坏话,更不能因为和同学、朋友发生了小争执就将他们的小秘密传播出去。

其次,经常上网检索资料、查找信息的同学们一定要注意啦!很多时候电脑上会跳出一些莫名的网页。这个时候,如果要你填写个人信息或者家庭信息时,可千万不要上当,仔细寻找出处,必要时询问父母,谨防信息泄露被不法分子所利用。
再次,如果同学们不小心遇到了别人在网络上对你进行侮辱或者自己的隐私被上传到网络时,不要心急更不要立即语言回击,还需要保持冷静和自信,多多向家长和老师寻求帮助。



总之,互联网的开放性、交互性、匿名性,很容易使有些同学“一不小心”的言行演化为“网络暴力”,侵犯他人隐私权等合法权益的同时,容易给他人造成极大精神痛苦和心理伤害,同学们不仅要保护自己免受伤害,更要避免伤害别人哦。
希望通过这次学习,能够使同学们增强自己在网络中的识别能力、选择能力以及对低俗文化的免疫力,进一步培养健康的心态和健全的人格。未检检察官会和你们的爸爸妈妈以及全社会一道为你们构建健康网络,让我们一起拒绝网络暴力吧!


往期回顾

【战疫一线】院领导到战疫一线同下沉党员一起过“生日”


【微课·职检司法实务新聚焦】挪用公款罪“谋取个人利益”的认定 ——以刘某挪用公款案为例

市检一分院召开教育培训暨线上微课工作推进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