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政治轮训第3讲】为人民司法 对人民负责
检察工作是政治性极强的业务工作,也是业务性极强的政治工作。为切实强化青年检察干警政治素养,市检一分院成立青年理论学习小组,聚焦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采取分解专题、分头负责、共商共研、互教互学的方式,录制“中国之治·检察之为”系列微课,着力将政治建设深度融入业务建设,努力做到政治上更敏锐、业务上更精通,以新时代“检察之为”助推“中国之治”发挥更大优势、实现更好效能。
一、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思想
时代发展波澜壮阔,思想创造博大精深。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思想内涵十分丰富。党的十九大提出“十四条基本方略”,第二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第五条“坚持人民当家作主”,都有所阐述。我们可以选取八个关键词,来加深学习和理解:
第二个关键词:“生命线”,讲群众路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坚持群众路线,核心的问题是党要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为此,十八大后分全党开展了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了实际成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习近平总书记还特别讲到,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
第三个关键词:“飞来峰”,讲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政治制度模式,政治制度不能脱离特定社会政治条件和历史文化传统来抽象评判,不能定于一尊,不能生搬硬套外国政治制度模式。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古今中外,由于政治发展道路选择错误而导致社会动荡、国家分裂、人亡政息的例子比比皆是。不能想象突然就搬来一座政治制度上的“飞来峰”。照抄照搬他国的政治制度行不通,会水土不服,会画虎不成反类犬,甚至会把国家前途命运葬送掉。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必须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始终保持政治定力。只有扎根本国土壤、汲取充沛养分的制度,才最可靠、也最管用。
第四个关键词:“真民主”,讲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用来解决人民要解决的问题的。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中国式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要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这套制度体系,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三项基本政治制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这样一套制度安排,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是为人类政治文明进步作出的充满中国智慧的贡献。
第五个关键词:“好商量”,讲中国特色的协商民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习近平总书记说,实现民主的形式是丰富多样的,不能拘泥于刻板的模式,更不能说只有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评判标准。人民只有投票的权利而没有广泛参与的权利,人民只有在投票时被唤醒、投票后就进入休眠期,这样的民主是形式主义的。我国人民民主在实践中形成了两种重要形式:即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前者是选举民主,后者是协商民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协商民主在我国有根、有源、有生命力,与选举民主不是相互替代、相互否定的,而是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的,共同构成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特点和优势。
第六个关键词:“石榴籽”,讲民族团结。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历史演进中,我国各民族在分布上交错杂居、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形象地说,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做好民族工作,最关键的是搞好民族团结,让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他强调,要坚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把加强民族团结作为战略性、基础性、长远性工作来做,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第七个关键词:“相适应”,讲宗教工作。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怎么做到相适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关键是要在“导”上想得深、看得透、把得准,做到导之有方、导之有力、导之有效,牢牢把握宗教工作主动权。一是坚持中国化方向,就是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用中华文化浸润我国各种宗教,支持各宗教对教规教义作出符合当代中国发展进步要求、符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阐释。二是提高法治化水平,就是要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制渗透、打击犯罪,引导信教群众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不允许有法外之地、法外之人、法外之教。
第八个关键词:“同心圆”,讲统一战线。统一战线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结成了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新时代的统战工作,就是要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两大旗帜,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两大主题,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通俗地说,统一战线就是把拥护我们的人搞得多多的,把反对我们的人搞得少少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某种意义上说,统一战线工作做得好不好,要看交到的朋友多不多、合格不合格、够不够铁。交朋友的面要广,朋友越多越好,特别是要交一些能说心里话的挚友诤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想交到这样的朋友,不能做快餐,而是要做佛跳墙这样的功夫菜。要坚持讲尊重、讲平等、讲诚恳,也要坚持讲原则、讲纪律、讲规矩,出于公心为党交一大批肝胆相照的好朋友、真朋友。
二、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深刻总结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经验和成效,提出“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人民民主,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的显著优势”,明确五个方面制度安排:
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四中全会《决定》提出:一是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保证各级人大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保证各级国家机关都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二是支持和保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包括立法权、监督权、决定权、任免权。同时健全人大对“一府一委两院”监督制度,保证行政权、监察权、审判权、检察权依法正确行使。三是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健全代表联络机制。各级人大代表要通过调研、视察、走访、代表之家、代表活动室、代表接待日、网络平台等方式和渠道依法履职,察民情、聚民智,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四是健全人大组织制度、选举制度和议事规则,完善论证、评估、评议、听证制度。五是适当增加基层人大代表数量,增强代表性和参与度。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强调,党政干部、企业负责人不要挤占应该给基本群众的名额,不得搞偷天换日、移花接木的欺骗手段。六是加强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建设,健全基层国家政权体制。
新时代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四中全会《决定》提出:一是展现我国新型政党制度优势。包括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推动各民主党派做中国共产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包括健全相互监督特别是中国共产党自觉接受监督、对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实施专项监督等机制。包括完善民主党派中央“直通车”向中共中央提出建议制度。二是完善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制度。专门协商机构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新提法,人民政协三大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都要依托专门协商机构这个载体来进行。包括丰富协商形式,健全协商规则,优化界别设置,健全发扬民主和增进团结相互贯通、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的程序机制。三是坚持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独特优势。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统筹推进“七大协商”,即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以及社会组织协商,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协商民主体系,确保协商民主有制可依、有规可守、有章可循、有序可遵。
(三)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我国现有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还有将近1000个民族乡作为民族区域自治的重要补充形式。四中全会总结“十三个显著优势”,第五个就是“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显著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深刻指出,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要做到“两个结合”:一是统一和自治相结合;二是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四中全会进一步作出部署:一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就是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保证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权,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二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包括坚持不懈开展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宣传教育,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三要支持和帮助民族地区加快发展。习近平总书记说,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在全面小康进程中,56个民族一个都没有掉队。同时我们也看到,一些民族地区特别是“三区三州”地区,群众困难多、困难群众多,同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小康目标难度较大,必须千方百计加快发展、改善民生。
(四)健全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识是奋进的动力。新时代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要把握好四个方面:一是坚持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牵头协调、有关方面各负其责的大统战工作格局。2018年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明确中央统战部统一领导国家民委、统一管理宗教工作、统一管理侨务工作、统一领导海外统战工作,就是强化大统战工作格局的重要举措。二是坚持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的方针。统一战线是一致性和多样性的统一体。一致性是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的一致,多样性是利益多元、思想多样的反映。统战工作就是要做好求同存异、聚同化异的工作,在尊重多样性中寻求一致性。三是统战工作对象为党外人士,重点是其中的代表人士。可以分为大陆范围内、大陆范围外两个范围联盟,具体包括十二个方面,呈现出空前的广泛性、巨大的包容性、鲜明的多样性和显著的社会性。四是工作目标上要谋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五大关系”和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磅礴力量。
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更加自觉地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人民检察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载体,也是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的坚定拥护者、践行者、捍卫者。坚持人民至上,为人民司法、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是检察机关、检察人员的初心所在、使命所系。这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植入名称、注入血脉、融入行动,贯穿检察工作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第二,在做强民事检察中践行司法为民。近年来,检察机关受理的民事申诉信访持续高位运行,超过刑事申诉信访案件量。针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各级检察机关全面加强对生效民事裁判、调解书和审判、执行活动的法律监督,构建起多元化监督格局。同时提出精准监督理念。比如,针对法院执行活动中选择性执行、超范围查封扣押等违法情形加强监督,共同破解“执行难”问题。再比如,针对民间借贷、以物抵债、企业破产等领域为获取非法利益而虚构事实打“假官司”问题开展专项监督,重点监督涉案人员众多的“规模性造假”和中介服务机构“居间造假”,2019年纠正3300件,对涉嫌犯罪的起诉1270人,同比分别上升122.4%和154%,有力维护了诉讼秩序和司法权威。
第三,在做实行政检察中践行司法为民。行政检察是对“民告官”进行法律监督。形象地说,是“一手托两家”,既监督行政审判是否公正,又监督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行政检察是“四大检察”中“弱项中的弱项”“短板中的短板”。以2018年为例,全国各级法院审理行政诉讼25.1万件,各级检察院受理行政申诉案件9350件,占比不到4%。而就这不到4%,也很难说做到解决当事人的实际问题,往往“案虽结事难了”。当前,高检院、各省级院都单独设立行政检察部门,并将“案结事了政和”作为工作目标,将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专项监督作为突破口,既“保护权利”,解决老百姓“天大的事”,更“监督权力”,督促纠正行政机关不作为、乱作为。未来行政检察必将大有作为。
第四,在做好公益诉讼检察中践行司法为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检察官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肩负着重要责任”。2019年检察机关共办理涉及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国有财产保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英烈权益保护等领域公益诉讼12万余件。与2018年相比,民事公益诉讼上升62.2%,行政公益诉讼上升10.1%。同时,对2018年办理的10万余件诉前检察建议落实情况“回头看”,发现逾期未回复、实际未整改、整改不彻底8751件,跟进督促职能部门履职,让违法者为恢复受损公益“买单”。此外,还对法律明确赋权领域之外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公益损害问题,积极稳妥拓展办案范围,探索立案7950件。比如,北京、湖北等地检察机关针对校园周边商户向孩子售烟问题发出检察建议,引起主管部门重视,8部委部署开展青少年控烟行动。
在扎实履行“四大检察”法定职责的同时,检察机关始终牢记司法为民宗旨,针对新时代新变化新要求,树立检察新理念,“多点开花”供给检察新产品。比如,整合各类检察服务平台、渠道,一体建设12309中国检察网、检察服务热线和检察服务中心,全国四级检察院服务群众统一窗口、一个平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一网通办、永不掉线”。再比如,自我加压,用真情落实群众来信“7日内程序回复、3个月内办理过程或结果答复”的郑重承诺。2019年全国检察机关新收到群众来信49万件,7日内程序回复率100%,3个月内实体答复率99.2%。不仅做到件件有回复,更注重推动事事有着落,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又比如,从人民立场出发,针对一些案件经历多个诉讼环节却“程序空转、问题难解”等情形,创立“案-件比”质效评价标准,意在督导检察官强化“整体质量意识”,努力把工作做到极致,决不能“简单办案、机械司法”。也就是让当事人的一个“案子”,进入检察程序后一次性优质办结,案结事了;尽量不要办成检察环节的多个“案件”,避免不应有的程序空转,减少当事人讼累。让司法资源投入最少,当事人感受最好。还比如,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高检院第一时间出台办理涉疫案件专门规范,并以每周一批的高频次,连续发布10批55件涉疫典型案例,依法维护医疗秩序、防疫秩序、市场秩序、社会秩序,收到规范司法、警示犯罪、教育社会的积极效果,以法与情写就中国抗疫故事的“检察篇章”。
第一,自觉接受人大法定监督。各级检察机关都由人大产生,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对本级人民检察院的工作实施监督,这是宪法和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的明文规定。检察机关接受人大监督,主要方式包括:一是每年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以最高人民检察院为例,自1978年恢复重建以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报告检察工作42次;2004年以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专项工作16次,今年下半年将就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适用情况进行专项报告,并接受专题询问。二是认真办理各级人大代表的建议。代表建议反映民情民意、汇聚民智民力,高检院要求各级检察院都要走心、用情、求极致地去办理。办理过程中注重精准联络、当面反馈、特色沟通,把办理过程作为回应民意的过程,更精准、更及时对接人民群众期盼和要求,增强代表的参与感,提升代表的满意度。三是各级检察机关常态化邀请人大代表视察检察工作,参与案件公开审查、公开听证,零距离接受监督、赢得支持。
第二,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主要方式包括:一是各级检察院主动向同级政协通报检察工作情况,参加协商座谈,听取意见建议。二是邀请政协委员就相关重点工作视察调研。以北京市检察院为例,2019年共邀请203名政协委员参与重要会议、专题调研、专题座谈,让民主监督更直接更深入。三是认真办理政协委员提案,提升办理层级,提高办理质量。四是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健全重大决策咨询、重大问题联合调研等制度,通过走访、座谈等形式,诚恳听取监督意见。
对照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更高要求,检察机关司法为民永无止境,接受监督永无止境。我们要坚持稳进、落实、提升,把守初心、担使命体现在每一项检察工作中,解决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往期回顾
第64讲:【微课·政治轮训第2讲】坚持“最大优势” 做到“两个维护”
点击文末左下角“阅读原文”获取更多课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