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 | 新《未成年人保护法》为“少年的你”织密安全保障网
1996年
相关部门确定
每年3月最后一周的星期一
为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
今天是第26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
我们就来说说
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
如何为“少年的你”
织就安全保障网
即将于今年6月1日实施的
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中
出现最为频繁的关键词就是
安全
据统计
“安全”一词在新法中亮相35次
比修改前的旧法多出近30次
这部法律中就未成年人安全问题是如何规定的?
突出强调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安全教育不仅仅是国家、社会、学校的事情,更是每一个家庭的事情,是作为监护人的家长应当履行的监护职责。例如,第16条有关监护人职责的条款中就明确要求监护人要为未成年人提供生活、健康、安全等方面的保障,对未成年人进行安全教育,提高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关于场所安全
在未成年人集中活动的场所方面,特别强调这些场所必须符合国家或者行业安全标准,并采取相应安全保护措施。
对可能存在安全风险的设施,应当定期进行维护,在显著位置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并标明适龄范围和注意事项;必要时应当安排专门人员看管。大型的商场、超市、医院、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游乐场、车站、码头、机场、旅游景区景点等场所运营单位应当设置搜寻走失未成年人的安全警报系统。场所运营单位接到求助后,应当立即启动安全警报系统,组织人员进行搜寻并向公安机关报告。
关于网络安全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72条规定,信息处理者通过网络处理未成年人个人信息的,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和必要的原则。处理不满十四周岁未成年人个人信息的,应当征得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同意。
最近,检察机关就办理了一起网络安全方面的公益诉讼案件,近年来杭州市余杭区发生的几起相关违法犯罪案件反映,某知名短视频公司在开发运营该公司APP的过程中,未以显著、清晰的方式告知并征得儿童监护人有效明示同意允许注册儿童账户,并收集、存储儿童个人信息。在未再次征得儿童监护人有效明示同意的情况下,向具有相关浏览喜好的用户直接推送含有儿童个人信息的短视频,同时也没有采取技术手段对儿童信息进行专门保护。
“这些行为对不特定儿童人身安全、生活安宁等造成潜在风险,甚至若干儿童个人信息被不法分子利用后,产生了损害后果。”3月11日,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检察院诉国内某知名短视频公司侵犯儿童个人信息民事公益诉讼案,经杭州互联网法院出具调解书后结案。此前,检察机关就该案提出了停止侵权、赔礼道歉、消除影响、赔偿损失等诉求,某公司均无异议,目前已针对存在问题全面开展整改。
据悉,该案系民法典实施及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后,检察机关针对“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提起的民事公益诉讼全国第一案。
关于校园暴力、学生欺凌
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9条对此就进行了专门规定,具体来说学校对防治学生欺凌具有以下七个方面的职责:
学校应当建立学生欺凌防控工作制度;
学校要对教职员工、学生等开展防治学生欺凌的教育和培训;
学校发现学生欺凌行为后应当立即制止;
学校应当通知欺凌者和被欺凌者双方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参与学生欺凌行为的认定和处理;
学校应当对欺凌者和被欺凌者甚至严重案件的旁观者及时给予心理辅导、教育和引导;
学校应当对相关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给予必要的家庭教育指导;
对实施欺凌的未成年学生,学校应当根据欺凌行为的性质和程度,依法加强管教;对严重的欺凌行为,学校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并配合相关部门依法处理。
电影《少年的你》中,女高中生陈念被几个女同学殴打、剪头发、拍下具有侮辱性的照片,令人发指,而这样的镜头在日常生活中也屡屡出现,严重危害中小学生安全。
校园欺凌为何屡屡出现?
治理学生欺凌问题的难点究竟是什么?
第一,学生欺凌这种行为仍然存在发现难的问题
有许多学生被欺凌后,出于各种原因选择沉默,比如被施暴者要挟、担心他人嘲笑、认为揭发后施暴者仍然得不到应有的惩罚等等。
因此,一方面学校、家庭、社会、政府要加强平日对学生欺凌的教育,让学生认识到法律对于这种行为的处理和制裁是十分明确和严厉的,让青少年了解法律、敬畏法律;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学校教师的培训,让他们切实履行起知悉学生欺凌情况后的强制报告义务。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9条第三款规定:对严重的欺凌行为,学校不得隐瞒,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并配合相关部门依法处理。
第二,思想认识上要明确学生欺凌的含义
长期以来,许多学校老师或欺凌者仅仅把学生欺凌现象当作是学生之间的嬉戏打闹或仅仅是开个玩笑。
但是,什么是玩笑?通俗地讲,玩笑是你笑我也笑,没人因为它而收到伤害。但如果是你笑,我不笑,并且让我感受到侮辱时,那它就是欺凌。用电影《少年的你》里那位老警察的话来说,校园欺凌中的孩子可怕的是,他们根本不知道分寸,不知道那样打同学,会死人。
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30条就学生欺凌的概念进行了明确定义:学生欺凌,是指发生在学生之间,一方蓄意或者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压、侮辱,造成另一方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或者精神损害的行为。
第三,学生欺凌在处理上仍然存在取证难的问题
电影《少年的你》里,陈念被几个女同学殴打、剪头发、拍下具有侮辱性的照片等,这些欺凌行为恰巧被街道角落里的摄像头拍了下来,所以施暴带头人魏莱惧怕被陈念因此举报,还向她下跪道歉。
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第88条明确规定:公安机关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依法维护校园周边的治安和交通秩序,设置监控设备和交通安全设施,预防和制止侵害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行为。
这一规定对于解决学生欺凌取证难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第四,解决学生欺凌问题必须高度重视解决家庭内部问题
很多问题学生的背后必然有一个问题家庭,家庭教育对未成年人的思想和行为会产生重要影响。电影《少年的你》中的欺凌带头人魏莱是一名家庭条件优越的女生,其父母都是优秀人员,受过高等教育。按理这样的家庭,不应出现教育方式的问题。他们虽然对孩子没有殴打,但他们对孩子的冷暴力,更伤害孩子。没有直接殴打,没有言语直接伤害,对女儿复读的讨厌转而为不理会,直接忽视她,久而久之,情感需求的不满足,导致女儿心理问题,出现疤痕。
第五,解决学生欺凌问题还需赋予学校老师明确的惩戒权
长期以来,学校老师之所以无法对欺凌者施以有效的惩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明确的惩戒权,惩戒的边界总是感到难以把握。
对此,3月1日开始实施的教育部《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规定的严重教育惩戒,就适用于违规违纪情节严重或者影响恶劣的学生,包括停课停学、法治副校长或者法治辅导员训诫、专门人员辅导矫治等。严重教育惩戒,只能由学校实施,且必须事先告知家长。
此外,《规则》明确,对违规违纪情节严重,或者经多次教育惩戒仍不改正的学生,学校可以给予警告、严重警告、记过或者留校察看的纪律处分。对高中阶段学生,还可以给予开除学籍的纪律处分。对有严重不良行为的学生,学校可以按照法定程序,配合家长、有关部门将其转入专门学校教育矫治。这一点就和即将在今年6月1日实施的修改后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关于专门学校、专门教育的有关规定相衔接了。
今年初,教育部发布了防范中小学生欺凌专项治理行动工作方案,三月初,北京市教委也发出了相关通知。为预防和处理包括学生欺凌在内的校园安全事故,3月13日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发布了修改后的《北京市中小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条例》,去年五月,市教委等部门还发布了《北京市中小学校幼儿园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相信这些规定的出台对于保障学生安全都具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