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为民办实事 | 一心为民巧办案 化解争议促和谐
“解决了,十年了,终于全都解决了,再也不用告了,真好!”6月17日,在北京市检一分院检察官的见证下,汪莉(化名)一家终于选到了安置房。
此前,因为析产判决后的宅基地腾退安置补偿问题,她和亲妹妹反目成仇、和母亲近十年不能相见、状告政府四处维权。
补偿纠纷几时休
亲生姐妹反成仇
2006年,汪莉的父亲去世后,她和妹妹因房屋继承问题争执不下,最终提起民事诉讼,法院判决将房屋一分为三,分别由姐姐汪莉继承4间房,妹妹4间房,母亲7间房。由于汪莉外嫁,母亲实际与妹妹妹夫一家同住。
2012年,村委会因城市建设需要,组织村民腾退房屋,就涉案宅基地及地上房屋与妹妹一家签署了腾退安置补偿协议,汪莉未实际获得补偿。
村委会认为,其曾与汪莉协商安置补偿未果,所以与妹妹签署了安置补偿协议。现因宅基地腾退获得的安置房和补偿款已由妹妹统一领取,汪莉要求的补偿应当在姐妹俩之间内部解决。
汪莉却认为,村委会从未与自己协商安置补偿问题,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与妹妹签署了协议,自己的合法利益受到了损失。
妹妹则坚持只领取了属于自己的补偿,未领取属于姐姐的部分,不愿就补偿利益进行分割。
姐妹之间由此心生怨怼,矛盾隔阂加深,彼此不再往来,形同陌路。妹妹和妹夫不让同住老母亲与姐姐通话、见面,骨肉亲人反成仇人。
十年间,汪莉多次要求行政机关给予其宅基地补偿,但总是无功而返。姐姐作为外嫁女能否获得补偿,村委会在腾退工作中是否存在违法……案涉几方争论不休。
检察为民巧办案
多方协调解难题
十年来,汪莉不断提起行政诉讼,又接连败诉。
为什么自己的诉求得不到支持?2021年1月,汪莉因不服某市级行政机关所作行政答复,向北京市检一分院申请监督,第六检察部受理该案。
检察人员审查案件后认为,汪莉的实质诉求在于腾退安置补偿,与妹妹之间的补偿利益分割纠纷可以通过民事诉讼途径解决。汪莉反复提起行政诉讼,要求相关行政机关给其补偿,既缺乏依据,也无益于诉求的实现。
为了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让割裂的亲情能早日恢复,不让申请人的希望再次落空,检察官决定从争议根源出发,推动各方就宅基地安置补偿问题进行和解。
但怎样才能使十年来争论不休、水火不容的各方握手言和呢?这是摆在检察官面前的一道难题。
为此,检察人员一方面就案涉法律适用与姐姐充分沟通,释法说理;另一方面,多次走出去、走上门调查核实,在全面掌握案情和申请人实质诉求后,与村委会、镇政府研究交流化解争议的办法。
▲图为检察人员走访村委会
为了赢得妹妹一家的认可,检察人员在前期多次电话沟通的基础上,主动上门协调,以法为据、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使其从最初的抵触、拒绝,到愿意沟通、敞开心扉,最终理解、接纳,促使争议一步步有了化解的希望。
▲图为检察人员在研究案件
经过检察人员的不懈努力,在镇政府、村委会的大力支持下,姐妹俩分别与村委会重新签订了宅基地腾退安置补偿协议,由家庭矛盾引发的“官民矛盾”终于得以圆满解决。
汪莉的丈夫许某曾因阻止强制腾退而被刑事立案,经与有关部门初步核实,检察官及时移交撤案监督线索,力求尽早解除因此造成的许某在就业、生活中的诸多不便。
寒冰消融迎春现
全家尽露笑欢颜
6月17日,在办案组的见证下,汪莉顺利选到了安置房,同时递交了撤回监督申请书,十年纠纷一朝化解。
▲图为检察官到场见证汪莉(化名)一家选房
“我准备把安置房给我女儿”,汪莉说到,“她该成家了,正好留作婚房。”
女儿的新家有了着落,丈夫的刑事案子要撤了,横亘在姐妹之间最大的矛盾也消除了,一切都在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图为汪莉撤回监督申请
“汪莉家问题的解决是个很好的示范”,村支书说到,“村里其他户的矛盾也能按照这家的模式解决。感谢检察院,帮我们解决了大难题。”
该案的成功化解,最大限度地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化解了家庭矛盾,有效促进了村居和谐发展,维护了政府公信,是检察机关服务首都发展大局、助力首善之区建设的生动实践。
以法律规定为基础,以人心情理为纽带,以民生保障为引领,市检一分院在办案中始终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为抓手,以案结事了政和为目标,把“检察为民办实事”融入办案的每一个环节,让检察温度温暖每一个百姓的心,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