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大数据丛林的光谷猎人
冬奥白、科技蓝……对于3月初已经闭幕的2022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武汉东湖大数据交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杜小军,还意犹未尽。
原来在他目前担任研究生校外导师的北京林业大学,有400多名院系志愿者为此次活动贡献力量,其中就有他带过的学生。更重要的是,部分运动员的运动健康管理用到该公司的AI技术,还有更多场景运用到了5G、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科技。他很关注大数据技术如何赋能更多应用场景。
杜小军是一名光谷“猎人”,正在大数据丛林中“掘金”,而他从文科男到大数据掘金人的关键一跃,就是在武汉东湖高新区完成。设立在武汉的大数据交易中心,曾得到两院院士李德仁的撰文肯定,迄今已经为近50家国内外上市企业输送大数据的“电能”。
文科男离开“大厂”去创业
“我其实是一个文科男。”1977年出生于湖北房县的杜小军,本科学的是汉语言文学教育,硕士在北京首都经贸大学读的工商管理,怎么看跟大数据领域不沾边。他觉得,换赛道其实是市场所需、风口所向,更是个人的兴趣爱好使然。
毕业后,他没有拘泥于专业所圈定的发展方向,而是上一线,去到更广阔的海外市场上闯一闯。2001年起,他先后在新浪网、中国移动、华为公司、天音通信等IT和电信行业知名企业,从事市场运营和技术产业化工作,一干就是近20年,见证了“技术驱动市场的空前繁荣”。
杜小军介绍,他曾参与主导实施了中国移动TD-LTE承载数据业务发展规划、全球运营商托管合营项目、新浪网多渠道拓展和智能终端行业应用项目等。这些项目,直接或间接跟数据智能技术相关联。
市场需求让他与大数据结缘,行业风口吸引他创业。2013年底,他离开“大厂”,和合伙人一起创立了第一家公司——中润普达,专门从事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底层技术的研发。
他认为,中国即将迎来的产业互联网时代,侧重于企业和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即互联网思维和技术对生产、交易、流通等各个环节进行智能化、智慧化改造。而改造工具就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两者融合成聪明的“军师”,在企业生产管理中起到辅助甚至主导决策的作用。
“至于大数据产业,就像是高速公路网。”杜小军认为,只有这个路网逐渐完善了,具体的传统企业和产业才能如同一辆一辆的车,高效低耗地驶往更多的目的地。
最初的2、3年,杜小军联合有关机构成立大数据实验室,强化数据智能技术的研究,寻觅落地大数据技术的解决方案和应用场景,其中包括为国内第一个大数据交易中心提供智力支持,成立江苏大数据流通和交易工程实验室,为国内多家企业和政府机构提供产业和技术咨询,并一直在尝试大数据产业发展的更多可落地的应用场景。
项目落地武汉获两院院士点赞
2015年,杜小军在武汉成立东湖大数据交易中心。“交易中心是大数据高速公路的收费站,核心功能是确权、评估(定价)、流通和交易。”他表示,这个布局,与当时武汉市的“互联网+”战略密切相关。
当年7月,武汉市加快推进全面创新改革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出台了《关于实施“互联网 +”产业创新工程的意见》(简称实施意见)。文件提出,要完成包括东湖大数据交易中心在内的 “互联网+”2015 年重点项目。
上述项目还得到两院院士李德仁的媒体撰文肯定。他认为,这个交易平台以企业为运营和创新主体,整合政府公开数据、 行业数据和互联网数据,打造全新的数据再生产、 融合和价值发掘,盘活政府、企业和社会的数据存量,意义深远。
2018年,东湖大数据交易平台落地到光谷的武汉未来科技城,其实有更多现实考量:这里创业环境浓厚,园区公共服务优秀,技术创新人才一流——环境、服务和人才合力,促使交易中心在几年内完成两大蜕变。
“首先是实现技术蜕变。”杜小军认为,懂语言者得天下,在中文互联网世界里,海量的数据大多不是能用0和1能直接表达的非结构化数据,进行高效的数据挖掘、采集和分析存在难度。
他们团队持续研发,引入数百家合规数据源,应用新一代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实现多模态数据的融合计算,形成面向人工智能、气象、保险、能源等行业的数据流通技术应用平台。
其次是商业模式升级。大数据交易平台成立之初,曾经尝试提供脱敏后个人、企业数据包的网上流通交易服务,但是很快,这个平台从数据源交易撮合的角色,转变为大数据技术价值服务商。
为此,杜小军打了一个比方:最开始的大数据交易中心像是“沃尔玛”,输入输出的都是原材料,而现在是将原材料烹饪成各大菜系的佳肴,甚至是高于佳肴的产品、辅助决策能力、数据治理体系等。换一句话说,是基于AI的算法模型、面向具体应用场景的辅助决策型产品。
“是光谷的创业创新土壤,成就了我们。”杜小军在他抬头就能望见马蹄莲的办公室中,告诉记者,在湖北省或武汉市主导的大数据科研和应用场景项目征集中,光谷推荐的、代表光谷揭榜的,经常是他们团队。
助近50家上市企业“掘金”
近年来,东湖大数据交易中心依托自身融合数据流通平台,先后构建了面向气象、汽车、保险、健康等数十个行业数据流通案例,为国内数据流通和交易产业发展作出了有益探索。
例如现在人们习以为常的车辆保险费用浮动计费模式,车主上年度交通违章越少,来年的保费就会越低。怎么计算出来的?还是有赖于合规大数据技术手段。
杜小军回忆,2017年他通过湖北老乡得知,世界500强企业泰康集团在开展线上车险的核验数据服务,目标是借鉴国外车险浮动收取保费的科学做法。
“当时他们要求,能够在线核验车辆数据,相关数据来源要合规,算法模型必须精准和科学。”杜小军说,车辆违章数据属于典型的多源和多模态数据,他们恰恰就擅长这类数据的模型搭建,加上本身就是国内数据流通交易模式的创立者,于是达成合作。
2018年,杜小军遇到泰康保险董事长陈东升。“我向他介绍,说自己团队也是泰康保险的服务商,提供的技术已经为泰康带来了上亿元的效益,并且还引导司机更文明驾驶。”杜小军说,两人杯中的红酒一干而尽,还拍了一张合影。
能够让人们享受到智慧、高效服务的“可用不可见”大数据应用案例,还有很多。
他们自主研发出1平方公里单位小场景专业气象服务产品“气象AI”。气象AI与一家企业合作,双方通过打通数据建立配送模型,帮助客户制定未来2小时的配送计划,降低天气因素对订单的损失。而在化妆品行业,某化妆品在其官方网站上集成了气象AI的天气实况数据,并针对不同天气向用户提供有针对性的护肤建议 ,这让用户倍感贴心……
截止到目前,他们已经签约的客户包括第四范式、云从科技、金山云、今始科技等10多家AI家独角兽企业,还跟现代汽车、国家电网、华风集团、现代汽车集团、中国国旅集团、航天云网、上海格蒂、中国电子等近50家国内外上市企业开展了合作,年营收已经超过两亿元。
“数据正式列为与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并列的第五大生产要素,引导培育大数据交易市场、依法合规开展数据交易,也成为国家层面共识。”杜小军说,大数据是万物互联时代的“电能”、人工智能时代的“粮食”,而基于独有技术形成的算法和模型就是场景化应用的辅助决策工具,他们团队想持续做“电能”和“粮食”服务商。(本文作者:极目新闻记者 胡长幸)
▼更多精彩,请关注我们▼
东湖大数据成立于2015年,是国内领先的数据资产运营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内数据流通竞争力TOP3企业,2018、2019、2021年度光谷“瞪羚企业”、光谷“3551”企业、武汉市大数据协会副会长单位。公司深耕垂直行业大数据应用和人工智能数据服务,提供集智慧招商、数据服务、产业咨询规划等一体的数据智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