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中有哪些细思极恐的细节?
文章底部有惊喜,
走过路过别错过。
▼
几千年前成书的《山海经》中惊现非洲神秘生物,这到底是一本怎样的奇书?
拜鲁迅先生所赐,看鉴君第一次知道《山海经》还是通过他老人家的一篇小说《阿长与山海经》,也从此记住了这本有着“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和执干戚而舞的刑天”的奇特古书。
九尾狐
帝江
图片来源于中央美术学院绘本创作工作室
作为一本古人脑洞大开的志怪类书籍,《山海经》粗看有点像“神奇怪物在哪里”,用区区三万多字记载了几百种珍禽异兽。虽然其中记载的动物看似荒诞不经,但其实不少在今天已经找到了原型。而且仔细研究的话,它还是一本“野味”食谱。
▼
橐(tuó)驼与寓
“又北三百八十里,曰虢山,其上多漆,其下多桐椐。其阳多玉,其阴多铁。伊水出焉,西流注于河。其兽多橐驼,其鸟多寓,状如鼠而鸟翼,其音如羊,可以御兵。”
“橐驼”看字面意思大概就能猜出个一二来,不过很多人之前一直将它误认为“草泥马”,但其实人家是正正经经的骆驼。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说:“驼能负橐橐,故名。方音讹为骆驼也。””橐橐”是多状硬物连续碰击的声音,古人根据骆驼能载重物的特点,命名为橐驼也是有一定依据的。
抓紧时间露个脸儿
回首掏...
虽然《山海经》里没有明确说骆驼肉是否可以食用,但后世之人对骆驼肉的美味和做法多有提及。晋朝时,西凉王李暠曾为一道美味的油爆驼峰疯狂打call。《清代野史大观》则记载了古人残忍的食用骆驼的方法“其法选壮健骆驼缚之于柱,以沸汤灌其背立死。其精华萃于一峰,而全驼可弃,每一席所需不下三四驼。”
至于寓,根据“状如鼠而鸟翼”和《广韵》云:“寓,鸟鼠,鸟名,谓是也。”可推测大概就是现在的蝙蝠。因为蝙蝠被古人认为是一种长寿的动物,所以历史上有关食用蝙蝠的记载有很多。
这就是飞扬的感觉...
晋代著名野路子化学家、医学家葛洪曾在自己的书中写道:“千岁蝙蝠,色如白雪,集则倒悬,脑重故也。此物得而阴干末服之,令人寿万岁。”而宋人所著的《太平御览》则更将食用蝙蝠的效果吹得神乎其神,“得而服之使人神仙”。
▼
滑鱼
“又北二百五十里,曰求如之山,其上多玉,无草木。滑水出焉,而西流注于诸毗之水。其中多滑鱼。其状如鱓,赤背,其音如梧,食之已疣。”
其中这个“鱓”指的是黄鳝,那么“其状如鱓”的“滑鱼”又是什么呢?从“赤背、可食”来看,“滑鱼”应该指的就是鳗鱼。没错,就是今天鳗鱼饭里的主角。
成熟后的样子
从汉代开始,古代吃货们就盯上了鳗鱼,《韩诗外传》记载:“南瑕子过程本,本烹鲡鱼(即鳗鱼)以进,曰:此乃君子食也。”古人经常将权贵称为“君子”,可见当时已经将鳗鱼视为美味佳肴了。在食用鳗鱼的过程中,古人发明了多种烹制方法,比如在宋代,独特的鳗鱼香肠成为了一种珍馐,典籍《保生要录》记载了其制作工艺:“鳗鲡鱼…….切碎,去骨,以五味调肉羊肠中,系两头,炙之,侯冷,然后切食。”
▼
虎蛟
“泿(yín)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海。其中有虎蛟,其状鱼身而蛇尾,其音如鸳鸯。食者不肿,可以已痔。”
跟据鱼身蛇尾的描述,和两晋时期的训诂学者兼风水大师郭璞的考究“蛟似蛇,四足,龙属。”可大致推断,虎蛟应该是蜥蜴的一种。对于虎蛟的食用性,书中说得很直白,吃了它的肉不仅可以不生痈肿疾病,甚至还可以治痔疮。这个消息对广大有痔人士来说,可谓福音。针对痔疮久治不愈、反复发作的问题,若有虎蛟在手,顿时天空飘来五个字。
全村最帅,不接受反驳!
呵呵
实际上,在短短的三万字中,《山海经》提到“食”字的次数多达九十八次,甭管水里游的、地上跑的、天上飞的,无所不包,植物能吃、动物能吃、哪怕矿物都可以舔一舔。
因此,有人认为《山海经》或许是古人的一本食谱,在注重实用性的古人看来,什么神兽不神兽的,只要能吃上一口就好,至于神兽厉不厉害,尝一口就知道了,而书中那些今天不复存在的神兽很有可能已经被古人给吃灭绝了。
看鉴问答
人类真能把某种生物吃灭绝吗?
扩展阅读
更多精彩内容,戳下面
▼
(时间行者——寻晷者2,古风腕表,黄铜表盘)
戳下图即可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