瘆人!一小区16栋楼住10万骨灰盒,每平米价格近万元
互联网世界中有一个著名的说法:“你永远不知道网络的对面,是一个人还是一条狗!
网络时代,人与人之间突破了空间距离,但随着边界的拓宽,从熟人社交到陌生人社交,越来越多的未知也出现了。
沟通的距离似乎拉近了,但现实中的距离却远了。
这种感觉,像极了你搬来都一年了,却始终不知道邻居长得什么样。
直到有一天,你刷微博,才终于知道你邻居的庐山真面目:
近日,天津市滨海新区中塘镇,就有16栋楼房,住的都是——骨灰盒!粗略估算,光这小区就住了将近10万个骨灰盒——瘆人不?
想想看,你的邻居从来不上门,一到清明却集体出现,这场景是不是令人发毛?
01
为什么中国人这么执着于一个祭拜逝者的场所?
这事,和中国的“孝”文化渊源很深。
早在西周时期,孝道,便已经成了《周礼》中的六行之一,而丧葬,在西周时期也是“八纲”冠、婚、丧、祭、朝、聘、射、乡之一。
可以说,孝道和丧葬,早在三千多年前,就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本文化符号。
到了儒家文化的时代,这一文化习惯更是进一步延伸。
开山祖师孔子,就特别提倡从精神层面的尽孝,尤其着重表达“哀思”——
三年是子女起码的诚意。
这一点,甚至影响至今:在今天的很多地区,还讲究三年孝期内不贴春联。
而到了孟子这一代,“孝”文化进一步发展,亲人的丧事越办越大,最后发展成了:不光自己要服丧,五服以内的亲戚都要服丧!
从“独尊儒术”汉代以后,中国各大王朝,基本都以孝治天下,比如:大汉王朝,选拔公务员要“举孝廉”;不守孝道的典范要数穿越者王莽了,但结果就是他的结果很悲催,史称“王莽不服母丧,天下诛之。”
此后的唐、宋、明等中原王朝也都对亲人的丧葬格外重视,一般来讲,不管你身居何等高位,哪怕贵为宰相,双亲去世也要守孝3年。
在葬礼的形式上,汉族主要采用土葬,将逝者盛入棺木,填穴堆土,坟头立碑。
碑上面一般都书有铭文,记录逝者姓名、功德、立碑者与逝者的关系,其中,墓碑上会常常出现“故、显、考、妣”等字样,甚至还有“皇”……
这个“皇”字,意思是宏大、美好。
“逝者为大”,儒家要求全体人民必须尊重逝去的人,所以国家允许逝去的人在碑铭上使用“皇”字。
即便到了秦始皇之后,“皇”成了皇家专用,但依然比较“宽容”——只管活人,不管逝者。
所以,很多普通人的墓碑上都赫然刻着“皇”字。
02
基于中国人对“孝”的极致推崇,有些有心人也是抓住机会,各种利用。
比如:一块骨灰盒的官方指导价为1000元,可是经过各种加工、修饰,再经“增值服务”的销售引导,真正交到客户手里,骨灰盒的价格轻松翻滚五、六倍。
再比如:医院的太平间都在提供“一条龙服务”,当“服务清单”已经递到眼前,在那种场景下,那一长串的服务项目,你往往还不好意思问都具体是啥——耽误了流程总感觉对死者不敬!
甚至,人还没死,医院门口已经停了好几家殡葬馆“专车”!
各种操作折腾完毕之后,终于轮到入土为安了吧?如果您是在乡下或者农村,那还好,可如果您在城市,尤其是大城市,那可就比较麻烦了!谁叫咱讲究呢?
电影《坟地喜事》就以荒诞魔幻的手法推销坟墓:“年轻挣钱买房,老了攒钱买坟”“前有黄泉高速路,后有依山傍水奈何桥,左有阴间高尔夫,右有驾鹤机场”,电影中甚至还有“学区坟”等荒诞概念。
这还没完,还有各种推销的附加项目。
2000年前后,在哈尔滨的公墓,给先人烧“小姐”的歪风就流行一时。“清明时节雨纷纷,烧个美女敬先人!”
如果您想开眼,还有“艳舞”表演式的葬礼,保您眼睛辣到——过目不忘!“清明时节雨纷纷,先人墓前跳大神!”
小伙伴们看看,人家这坟地,还真是衣食住行玩,啥都考虑周全了。
不得不说,某些中介真是把“白天卖房、晚上卖坟”的本事演绎到了极致。
价格,当然不便宜。
03
有网友吐槽:这年头,连骨灰盒都有两室一厅了,像我这种连个卫生间都买不起的24K纯屌丝,真是情何以堪?
事实上,买“骨灰房”的主,也不都是为了炫富,实在是“宝宝心里有苦衷”——墓地太贵了!
据查,在上海,一平米不到的墓地,平均要价6万元;在北京,郊区昌平一平米墓地均价3万元,六环内均价6万元。
在一线城市,地段稍好一些的陵园,十几万、几十万的要价,那是一点也不含糊。
当然,这还只是裸墓的价钱,如果算上殡葬费、占地费、管理费等等各种费用,这花的银子可就海了。
稍不留神,大几十万就花出去了——而这还只是20年的租金!要是20年后没人付钱,那抱歉——您的墓地已欠费!
这可不是玩笑,就在2018年的清明节前夕,成都一家大型陵园就登了一则“催账”通知《您的墓位已欠费》,催促过期墓位的家人及时缴纳墓位的维护管理费,否则就会被挪走。
既然如此,很多脑子“灵活”又胆大的主,就开始购买“骨灰房”:房子暂时给先人“住”,如果将来房价涨了,就给先人换个地方,倒手还能赚一笔!
从这个角度看,买“骨灰房”或许还是性价比最高的一种办法。
04
虽然是“刚需”,但还是有人提出了异议:树葬、海葬等多环保、多新潮?
不过,选择树葬、海葬,也就意味着活人与逝者“一葬了之,从此再不相见。”
很多人,尤其是传统思想浓厚的人,从感情上就接受不了。
此外,还有人提出:骨灰房一般都比较偏僻,房价较低,可是一旦形成风气,价格就会立马被推高。
生前,买不起墓,死后,墓地还面临欠费挪窝,这可真是现实版的“死无葬身之地”。
参考资料:
《天津一小区16栋楼住10万个骨灰盒!怎么回事?》、《中国墓碑上的“故、显、考、妣”,各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