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魔幻台湾:在妈祖庙前看钢管舞,在送葬队里看比基尼

崇衫 看鉴 2022-01-22


在中国人的认知里,「庙会」是传统的祭祀仪式,也是小时候逢年过节必打卡的热门景点。


在你的印象里,庙会上可能有30一串的羊肉串,有50一个的陶瓷兔爷儿,有摩肩擦踵的人山人海……


但在台湾省人民的印象里,庙会上还有“辣妹脱衣”这种特殊表演。


(图片来源于@极昼工作室)


在台湾的传统庙会上,钢管舞是十几年来新出现的“传统艺能”。


流行电音舞曲响彻庙宇,衣着清凉的钢管舞女在妈祖面前献上热舞,所有人都对“庙会蹦迪”习以为常。


1

妈祖绕境:“庙会蹦迪”重灾区


台湾一年中最大的宗教活动之一,就是「妈祖绕境」,也叫“疯妈祖”。


每年3月,妈祖的诞辰日前后,全台百万信徒跟随妈祖的轿子,步行往返340公里,绕岛祈福。


「妈祖绕境」在台湾是不亚于“选举”的大事,沿途的城乡都会提供免费流水席,路边还会有比马拉松休息站更完备的免费取用物品摊位。


当然最贴心的,还是电子花车上面“送福利”的钢管舞女郎。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妈祖绕境」中,能看钢管秀地方有好几处。


庙宇正门口或侧边会搭建定点舞台,供信众围观欣赏,越是声势浩大的庙宇,前面的钢管舞就越是热辣。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妈祖绕境」中也会有移动表演,舞团以徒步或站立在钢管舞车上的方式,随着“阵头”队伍沿路歌舞。


通常能看到一辆辆改装吉普车上都竖着一人高的钢管,穿着暴露的舞者就站在上面,一路走一路舞。


(图片来源于网络)


气氛到了,钢管舞娘还会主动走下电子花车,跟观众热情互动,把节日的气氛推向另一个高潮。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台上辣妹热舞,台下的男性信众已经在“女菩萨”们的抚慰下,忘记了白天的徒步之苦。


参与「妈祖绕境」的大多是一些中年男性,伴随舞者曼妙舞姿的,是他们此起彼伏的欢呼声。


甚至有的人还会提前打听下一站哪里有钢管秀,迫不及待地踏上前方的漫漫长路。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歌舞升平的欢乐中,钢管舞女也能享受天后般的待遇。


她们永远是最受欢迎的庙会表演者,能把气氛炒到最热,有的还会像地下偶像一样,拥有自己的粉丝。


这些粉丝会背着灯牌和舞者的海报,骑车跟在花车之后。


(图片来源于@极昼工作室)


也许是女性经济的日益强大,部分沿路商家另辟蹊径,邀请猛男舞团在线热舞,试图取悦女性信众市场。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让人只想问一句:钢管舞到底是怎么混进妈祖庙的?


2

钢管舞是怎么混进妈祖庙会的?


妈祖庙会上的钢管秀,在台湾是一种常态。


当地人都调侃,彰化以南看到的钢管花车比计程车还多。


台湾的传统习俗中,庙会一般都会使用钢管舞女郎和电子花车,尤其是偏道教的神明过生日的时候,除了敲锣打鼓放鞭炮,都会有辣妹热舞表演。


从早上四五点一直high到晚上,有时都准备睡觉了,还能听到远处庙会上唱歌的声音。


台湾的「中元普渡」节日是另一个钢管舞重灾区

(图片来源于网络)


庙会钢管舞的缘起,最早可追溯至上世纪六十年代,但在当时都是正经的仪仗队。


台湾社会学者张琼霞的田野调查显示,1967年全台第一支纯女子西乐队成立,她们有着姣好的面容,身着靓丽的水手服,迈着整齐的步伐,在庙会“阵头”队伍里颇受欢迎。


到了70年代末,电子花车出现,成为女性歌者的新舞台,并且卖艺不卖肉,属于正常的歌舞表演。


(图片来源于@极昼工作室)


但同样是这一时期,“大家乐”赌博风潮吹了起来。


赌徒赢了钱要请戏班子还愿谢神,但赌博的事不能求妈祖这样的“正神”,只能求“阴神”,同理还愿也要选择“阴神”喜好的色情表演。


电子花车上的表演,就从歌舞秀进化到了脱衣舞,并延伸到了“正神”的祭祀典礼上。


(图片来源于网络)


即使是登报痛批,也阻止不了色情表演在性压抑的农村盛行起来。


80年代末期,电子花车上的歌者服饰全面三点化,许多农村女孩为了赚钱纷纷进入这一行业,后来钢管舞就应势而生了。


2000年后,当地政府曾以“妨碍风化”为由,取缔过一些露骨的演出,但市场需求庞大,这项庙会例行节目并未就此停止,仍活跃于各地庙会,甚至在葬礼上都能看到钢管舞娘的身姿。


17年台湾一“政客”去世,请了50名钢管舞女送葬

(图片来源于@观察者网)


既然市场有需求,那就是说有钱可赚。


07年的一篇报道这样写道:“业者推估,电子花车加钢管秀一年业绩可上亿元,全台至少有两百个综艺团,抢食这块市场大饼。”


在当时,一场下来四首歌舞能赚一千五百台币,勤快点跑场,婚宴多接点,月入近十万不是问题,敢脱的挣得更多。


(图片来源于@极昼工作室)


是谁在付这个钱呢?


当然是庙会的赞助商家和庙宇。


台湾一直以来就有“献祭”女性,讨好男性消费者的前科,很多脱衣舞娘都是由穿着暴露的槟榔西施转行而来。


(图片来源于@大象公会)


妈祖虽然是女神,但妈祖文化依然是男性说了算。


在台湾,妈祖庙宇的负责人、活动统筹者、扛神轿者等关键角色也是由男性担当,手捧神像出巡也基本是男性信徒的专利。


因此为了招揽人气,沿路的赞助商家都会安排辣妹热舞,以求牟利。


(图片来源于网络)


除此之外,举办妈祖庙会的庙宇也会用钢管秀来“秀肌肉”。


各个妈祖庙存在面子上的竞争关系,都不想被其他庙比下去。


所以每到妈祖或其他神明的节庆日,庙方都会花钱请钢管舞团来表演,越是声势浩大,越是气氛热烈,就越说明这座庙有牌面。


台湾神庙里看起来就很凉快的美女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越是搞这些牛鬼蛇神,也就越让人误解妈祖文化。


3

妈祖文化对台湾省意味着什么?


妈祖的原型是宋朝一位生活在福建沿海的女性,名叫林默,自幼聪明伶俐,长大后多次遇异人指点,练就一身水性及善观天象的过硬本领。


湄州湾海域内有不少礁石,每当台风来临,有船只容易遇险,她就驾舟出海,白天引臂高呼,夜晚红灯高举,指引船只进港避风。


久而久之,当地人就将她视为神女,还在她去世后,把她奉为海上的守护神妈祖。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全世界的妈祖信徒多达3亿人,其中台湾省的妈祖信众有1600多万人,庙宇也有5000多家。


台湾各地妈祖庙宇名称不一,有天妃宫、天后宫、妈祖庙等等称呼,又因各地祭奉的妈祖神像来自大陆的不同地方而有不同称谓,比如来自湄洲的称“湄洲妈”,来自泉州的称“温陵妈”,来自同安的称“银同妈”。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妈祖信仰在台湾如此之盛,因为她对台湾有着特殊的意义。


台湾人民的祖先大部分都是从大陆移民到台湾的,其中闽南人占绝大多数。


最开始台湾水土不服、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频发,条件比较艰苦,人们寄希望于向神明寻求庇护,各个移民部落都建起了神庙,其中就有保佑海事平安的妈祖。


后来随着台湾的开发,妈祖信仰遍及各地,也就从海上渔民的守护神,变成了大陆移民的守护神。


移民们也借着供奉妈祖,抒发自己的思乡、归根之情。


(图片来源于网络)


再后来,台湾几经帝国主义殖民,信仰妈祖就变成了一种民族情结。


尤其在日本侵占台湾的50年间,台湾民众利用妈祖这样来自祖国大陆的传统信仰,抗拒日本的殖民地化进程,表达不忘家乡、怀念祖国的民族情怀。


到了现在,信仰妈祖已经成为了台湾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片来源于@中新网)


以至于每逢妈祖祭典,比如妈祖绕境,台湾“政客”都会悉数到齐,拉进和选民之间的关系。


不知道他们前去参拜的时候,看到妈祖庙前的钢管舞表演会作何感想;


也不知道宝座上端坐的妈祖要如何面对这场“庙会蹦迪”。


4

什么才是文化创新的正确打开方式?


在钢管舞风靡妈祖庙会前,这类神明祭典是歌仔戏、布袋戏等职业戏班的舞台。


传统戏班需要从小跟徒学习,剧本也需要随着时代翻新,成本很高,演一场歌仔戏要三万五千台币;


但电子花车随便一个门外汉都能经营,一场钢管舞只需三五千块,气氛可能还更热闹。


被钢管秀抢占阵头后,传统戏班的生存空间日渐缩小。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为了生存,在钢管秀最出格的那几年里,有些戏团还曾在演出中添加成人元素,试图挽回一点市场,还好后来没有一条弯路走到底。


不管是妈祖庙会还是传统戏班,想靠“玩花活”吸引受众可以理解,但文化创新可以接地气,不能接地府。


与其一心想走下三路,还不如学学“电音三太子”是怎么光明正大地蹦迪的。


(图片来源于@莆田旅游网)


电音三太子,就是用电子音乐伴奏,哪吒三太子大神像随着音乐跳舞的一种台湾民俗艺阵表演。


最开始的三太子阵头表演使用传统锣鼓,有一次表演者为了吸引小朋友改用了儿歌,大受欢迎,又加入了流行音乐,颇受年轻群体的喜爱。


其实最初伴奏的电子音乐,跟夜店文化颇有渊源,但跟三太子的结合却一点也不低俗。


哪吒三太子在台湾是可爱又顽皮的儿童保护神,扮演者也都是年轻人,经常有新花样。


所以就算他带着墨镜,在庙会上给你搓一手《如果我是DJ你会爱我吗?》都不违和。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许多地方传统文化不断消亡的时候,电音三太子正在台湾地区和大陆部分地区蓬勃发展。


2009年,电音三太子曾登上高雄世界运动会的开幕式,后来又相继在上海世博会、台北花博会等大型活动上演出,在东南沿海地区也大受欢迎。


北京、厦门等城市也有电音三太子舞团,不仅上过央视综艺,还多次受邀出国表演交流。


新加坡可能是最欢迎电音三太子的一个国家。


30年前,新加坡的道教信徒占人口的七成,随着时间推移缩减到了两成五,引入台湾电音三太子后,信众人数明显增加。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什么才是传统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式?


我想,只有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剔除那些牛鬼蛇神,不完全以利益为最终导向,文化创新的“花活儿”才能玩得转。


否则,像“庙会蹦迪”这种在女性神明的生日上,利用女性的身体,取悦男性信徒的“文化创新”,不要也罢。



参考资料:

妈祖信仰在台湾社会文化变迁中的影响力

台湾的妈祖信仰文化摘要

没看过钢管舞的中元节是不完整的

台湾庙会性感女郎钢管舞盛行 威胁传统戏班

台湾庙会女郎钢管舞盛行

妈祖庙前的钢管舞者

台湾妈祖庙会为什么总有人跳脱衣舞?

电音三太子百度百科


本文创作团队
作者 | 崇衫
策划 | 崇衫
编辑 | 沉夕



更多精彩内容,戳下面
朝代:秦朝 | 唐朝 | 宋朝 | 明朝 | 清朝
闲谈:苏轼 | 吕雉 | 韩信 | 猪毛 两头婚
点在看,谈谈妈祖文化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