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使用过期原料,已被约谈!人民网:该醒醒了
咖啡连锁品牌星巴克
被曝出两家门店存在
篡改食材保质期
使用过期食材等问题
深陷食品安全争议
星巴克两门店私换配料标签,使用过期食材
在江苏无锡的一家星巴克门店,店员在注意到一桶巧克力液已经超过了桶上标明的使用期限后,并没有及时更换,而是继续使用这桶巧克力液制作饮品,送到消费者手中。在门店内过期的食材并非只有这一种,包括抹茶液、桃果肉和可可碎片在内的多款常用原料,都存在过期后继续使用的情况。
此外,如果旧料剩余过多,店员会直接更改标签上的保质期。让原本保质期一两天的食材,被人为延长。
江苏无锡某星巴克门店店员:比如桃果冻等,如果剩得多,就改个保质期。
”在江苏无锡星巴克的另一家门店,也存在篡改食材保质期的情况。承诺“开封后不过夜”的糕点,会在第二天偷偷上架。
江苏无锡某星巴克门店店员:上面都是这样的,一代一代传,师父带徒弟都是这样带的,无所谓的。
”星巴克深夜道歉并承认违规行为
13日深夜
星巴克中国回应表示
两家无锡门店的伙伴(员工)
确实存在营运操作上的违规行为
并表示向所有星巴克顾客
致以最诚恳的歉意
根据10月29日星巴克发布的2021财年(2020年10月-2021年9月)财报,星巴克在中国市场同店销售额增长17%。此外,星巴克本财年在中国市场新开了654家门店,其中第四季度开了225家新店,截至目前,星巴克已在中国的208个城市开设了5360家门店。
无锡市场监管部门:已介入调查
13日晚,无锡市场监管发布公告称,初步核实相关企业有更改食品原料内控期限标识、使用超过内控期限原料的行为,已责成2家涉事门店停业整改,并对星巴克(中国)华东北区进行了行政约谈。
在对无锡市其他82家星巴克门店的排查中,发现从业人员未戴工作帽、加工区物品摆放零乱、消毒记录不全等15处问题,均已责令整改。
构成经营者“明知",属于故意违法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四条明确规定,禁止生产经营标注虚假生产日期、保质期或者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经营者经营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需承担惩罚性赔偿责任。因经营者是否“明知”是主观状态,消费者很难证明,审判实践中也较难把握。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食品安全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六条对司法实践中较为常见的情形进行了列举,强化经营者责任意识。
第六条 食品经营者具有下列情形之一,消费者主张构成食品安全法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的“明知”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一)已过食品标明的保质期但仍然销售的;
(二)未能提供所售食品的合法进货来源的;
(三)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进货且无合理原因的;
(四)未依法履行进货查验义务的;
(五)虚假标注、更改食品生产日期、批号的;
(六)转移、隐匿、非法销毁食品进销货记录或者故意提供虚假信息的;
(七)其他能够认定为明知的情形。
星巴克门店工作人员在知道原料过期的情况下,仍然使用过期食材,甚至篡改保质期,属于故意违法行为。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七十五条规定,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等单位有食品安全法规定的违法情形,除依据食品安全法的规定给予处罚外,存在“故意实施违法行为”、“违法行为性质恶劣”或者“违法行为造成严重后果”这三种情形之一的,还要对违法单位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有直接责任人员处以其上一年度从本单位取得收入的1倍以上10倍以下罚款。
人民网:没想到“浓眉大眼”的星巴克也沦陷了
针对此事件,人民网发表评论表示,“如果此事出现在“三无”门店,食客也许不会太愕然。而星巴克这种世界知名品牌,在业界是“浓眉大眼”的头部企业,为何也干这下三滥的勾当?”
“星巴克需要回答三大关切:
其一,这种不法行为是不是潜规则,难道只在无锡这两家店存在?
其二,如何给消费者一个交代?关店只是基本操作,对消费者造成的伤害如何弥补?
其三,商业模式是否出了问题?星巴克食品售价是出了名的高,消费者是为食品买单,也是为品牌“溢价”买单,这很正常。问题是,与高售价相匹配的得是高品质食品和服务。连基本的食品安全都不达标,还好意思卖高价吗?”
食品安全无小事!
来源:央视财经、无锡市场监管、人民网、人民法院报、司法部
推荐阅读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