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0万人测核酸,不漏一人!上海如何解这道世界难题?
● 全省疫情快讯
广东省卫健委4月2日通报,4月1日0-24时,广东全省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22例,深圳报告2例,珠海报告1例,佛山报告1例,东莞报告6例,肇庆报告12例。
4月1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介绍:3月份,我国新增本土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增长快速,疫情多点散发,波及范围进一步扩大,部分地区社区传播尚未阻断,并有外溢病例报告 ,防控形势严峻复杂。
3月全国累计报告本土感染者103965例,波及29个省份,呈现点多、面广、频发的特点。
其中,1万例以上省份2个:
■ 吉林省疫情仍处于发展阶段,累计报告感染者超过44000例,吉林市长春市管控区内社区传播仍未阻断;
■ 上海市疫情正处于快速上升阶段,累计报告感染者超过36000例,近期感染者数量仍将增加。
近日全国报告新增感染者90%来自这两个省市。
昨日,上海第二批地区核酸筛查工作已开始。浦西地区1600多万人封控筛查规模之大,堪称创下历史。
1600万人测核酸
必须一个不漏!
上海要靠什么解这道世界难题?
上海这样一座超大城市,不惜以片刻静止来实现动态清零,决心可见一斑。既然下定决心,投入了巨大的、艰苦的努力,就必须要将其做到位、做彻底,不负庞大的投入和付出。
最基本的一条底线,就是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有效实现全域静态管理、全员核酸筛查、全面流调排查、全民清洁消杀。
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传播特性一再提醒大家,要实现“动态清零”,必须在风险筛查和防控网络布设上做到万无一失。对于逾千万级的人口来说,做到全面彻底、一个不少,无疑是世界级的难题,是难以想象的任务,却又是上海当下必须回答、必须答好的考题。
这是对一座超大城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重大压力测试,也是检验上海的制度优势、基层基础的试金石。要科学高效地完成任务、实现目标,需要采取最现代化的方式,也需要发挥好我们的传统优势。
上海市委书记李强4月1日实地检查时指出,要结合区域实际,更有针对性地周密部署、细化方案、做好保障。既要用好大数据,也要逐家逐户“敲门”,确保核酸筛查“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数字赋能超大城市抗疫
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是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策略。超大城市的抗疫,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纯粹依靠人海战。数字赋能当是一条必由之路。
这几年,上海着力构建“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两张网,并持续构建数字底座、建立城市生命体征指标体系等,力求赋能超大城市的精细化治理。它们的意义不仅在于提供了全新的城市治理理念,更重要的无疑是在实战中经受检验、发挥作用。
当前的这场“硬仗”,就是最直接的一场实战检验。能否有效利用海量数据特别是实有人口等基础数据,实时准确把握各种底数、需求,不仅事关防控的效能,亦会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基层一线减负增能。
与此同时,城市治理作为一项关乎“人”的工作,不可能完全用技术取代人的作用。超大城市的居住特性决定了要实时、动态、精准地掌握全部人员情况,不能简单依靠数据报表,而需要实打实地排摸、核实,通过“扫楼”“扫街”,真正确保不漏一人。
这样的“扫楼”“扫街”,不仅能真正摸清底数,也能更好掌握特殊群体的特殊需求,听到数据表格里未必能说出的呼声,与群众建立密切的沟通。做到位了,基层治理不仅有了“精度”,更会有“温度”,在“不漏一人”的同时,也能更好地团结每个人。
再发达的数字时代,只要是做人的工作,就不能放弃这样的“笨功夫”。不惟抗疫,日常的社会治理中,也适用这样的道理。当然,我们也不忍总是看到基层干部敲门把手指敲肿。特殊时刻,已经极尽疲惫的他们,需要切实的支援和帮助。
当前,已有大批市区两级机关干部下沉一线,为基层增添人手。对各级下沉干部来说,敲开百家门,当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文章来源:广东省卫健委、广州日报、上观新闻
投稿邮箱:gdpfxmt@163.com
推荐阅读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