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全球鹰”对IS武装进行侦察 远征维修中队曝光

4月1日,西南亚某机场,美国空军的RQ-4“全球鹰”无人机执行对IS极端武装组织的侦察任务。


此次任务由第380远征维修中队进行后勤支持,这次飞行也是“全球鹰”无固定维护设备的第1000次任务。


RQ-4“全球鹰”是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研制的世界最先进的无人机,是“高空持久性先进概念技术验证(ACTD)”计划的一部分。1995年,包括“全球鹰”和“暗星”两个部分在内的研制计划启动。1999年6月到2000年6月是“全球鹰”在美军组织下的部署和评估阶段。


ACTD计划最初由国防先进研究项目处管理,1998年10月转由怀特·帕特森空军基地的空军系统计划办公室接管。后来“暗星”计划于1999年1月取消。“全球鹰”block 10批次,美军在作战能力评估中正式确定“全球鹰”具有了完整的作战能力。


RQ-4“全球鹰”长13.4米,翼展35.5米,最大起飞重量11610千克,最大载油量6577千克,有效载荷900千克。可从美国本土起飞到达全球任何地点进行侦察,或者在距基地5500km的目标上空连续侦察监视24小时,然后返回基地。


机上载有合成孔径雷达、电视摄像机、红外探测器三种侦察设备,以及防御性电子对抗装备和数字通信设备。合成孔径雷达的探测距离范围为20~200千米,能在一天当中监视1.374×105千米的面积,图像分辨率为0.9米,可区分小汽车和卡车;或者对1900个2×2千米的可疑地区进行仔细观察,图像分辨率为0.3米,能区分静止目标和活动目标。


电视摄像机用于对目标拍照,图像分辨率接近照相底片的水平。红外探测器可发现伪装目标,分辨出活动目标和静止目标。侦察设备所获得的目标图像通过卫星通信或微波接力通信,以50Mb/s的速率实时传输到地面站,经过信息处理,把情报发送给战区或战场指挥中心,为指挥官进行决策或战场毁伤评估提供情报。


“全球鹰”于1998年2月首飞,在ACTD计划执行期内完成了58个起降,共719.4小时飞行。全球鹰飞行控制系统采用GPS全球定位系统和惯性导航系统,可自动完成从起飞到着陆的整个飞行过程。


1999年3月第二号原型机坠毁,携带的专门为“全球鹰”设计的侦察传感器系统毁坏;1999年12月,三号机在跑道滑跑时出现事故,毁坏了另外一个传感器系统。因此在之后的试飞中,没有加装电子/红外传感器系统。但测试了单独的合成孔径侦察雷达,并获得了侦察影像。


2000年3月试飞继续,6月一个完整的“全球鹰”系统重新部署到了爱德华兹空军基地。


2001年4月22日,“全球鹰”完成了从美国到澳大利亚的越洋飞行创举。全球鹰在2001年4月进行的飞行试验中,达到了19850米的飞行高度,并打破了喷气动力无人机续航31.5小时的任务飞行记录。这项记录曾经是compass cope-r无人机保持了26年之久的世界记录。


作为2010年海地地震地震救援工作的一部分,美国五角大楼从阿富汗战场上调动了一架RQ-4“全球鹰”侦察机,拍摄地震灾后画面,并向非政府组织和其它救援组织提供间谍飞机拍摄的照片,让他们能更清楚的了解地面形势。该“全球鹰”最初是在阿富汗执行美军任务的,2010年1月14日调整了任务,让它在海地飞行了14小时,拍摄了数百张照片。美国空军计划1月15日派其拍摄更多灾区照片。

 


2011年3月11日,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发生后,美国紧急于3月17日从美军关岛基地调派一架RQ-4“全球鹰”侦察机,拍摄反应炉受损影像。


第380远征维修中队是专门为RQ-4“全球鹰”提供后勤支持的部队,他们前往“全球鹰”起降的任何海外军事基地,为RQ-4的作战任务提供后勤保障服务。这样的保障维修能力,使得“全球鹰”的作战效能更高。此次美军使用对“全球鹰”IS极端武装组织进行侦察,也可以看出美军对中东局势的高度重视程度。



本人是SC军事贴图区版主hawk26,为大家提供原创军事内容,感谢大家收看。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或搜索“hawk26讲武堂”微信公众号,可以关注收听,谢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