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细心观察二战时期的老照片,会发现不少坦克的车体和炮塔上都挂着成条的履带。履带就相当于坦克的“轮胎”,跟汽车一样带上一些备胎参加战斗,应该不是什么稀奇的事。而且当时坦克拖车并不多,坦克行军时大多数都需要自己开动,这样对履带的要求就比较高,多带一点履带似乎没有什么大问题。
不过,有人提出“这些钢铁制造的履带难道不是另一种形式的附加装甲?”这个问题确实很有趣,毕竟战场上没有第二次生命,能让坦克的装甲厚一点,什么代价似乎都可以接受。
支持“附加装甲说”的理由似乎显而易见,比如这辆德国IV号中型坦克,除了车首前方的那一排履带是它自己的备用履带。车身和炮塔上覆盖的都是死对头苏联T-34中型坦克使用的履带。如果不是充当附加装甲,又能干什么用?
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英国“丘吉尔”坦克,车首前方是它自己的备用履带,炮塔正面挂着的却是美国“谢尔曼”中型坦克的履带。
二战期间,两大阵营坦克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德军入侵苏联后,发现T-34中型坦克和KV-1重型坦克,于是研制了“黑豹”中型坦克和“虎”式重型坦克,很快苏联又搞出了IS-2。技术优势的天平随时都有反转的可能,坦克兵都想多活几天,除了提升自身战术水平,那就只剩下在坦克上多挂点报废的履带,全指望它们等挡住敌人的炮弹。
履带都是实心钢铁制造的,挂在坦克外面确实能起到附加装甲的作用。但您要说有了履带就真的能够抵住炮弹,可能也不行,只能说是增加了没有击穿或跳弹的几率。曾经有苏联坦克兵抱怨德军IV号坦克上挂满了履带,一炮过去,只看见履带板被炸飞,德军坦克却没有任何损伤。当然,披挂履带的方式之所以能够流行,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战场上被击毁的坦克太多了,随便都能找到履带。
正如前面提到的,别管装了多少履带,碰到火力强悍的对手,也只能自求多福。一边射击,一边祈祷,是很多坦克手的真实战斗状态。比如这辆被击毁的M4“谢尔曼”中型坦克,车体和炮塔挂满了装甲,依旧逃脱不了车毁人亡的悲剧结局。
欢迎各位朋友关注“指尖点兵”微信公众号,我们将为大家带来原创专业军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