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军用伪装迷彩的诞生和发展 传奇画家 古怪教授主宰这个领域
在历史上,军队服装都非常鲜艳,直至射程远、精度高的枪械大规模列装之后,军人开始寻求隐蔽和伪装的技巧。
驻英属印度的侦察部队由于任务需要,开始对军服进行染色,使其颜色接近于灰色。当时将其成为“hack”,就是波斯语“脏”或“阴影”的意思,类似白色制服被咖喱、咖啡或茶弄脏,变成的褐色样子。他们也成为欧洲军队中,首个将明亮鲜艳的制服改成与周围环境相近的作战单位。图为身穿卡其色制服的第33旁遮普团,约1909年。
1899年爆发的英布战争中,南非布尔人身穿的衣服很好融入当地环境,而对面的英国军队依旧穿着鲜艳的红制服,偏巧布尔人的射击技术非常好,于是“龙虾兵”变成了靶子。血的教训,让英国军队迅速穿上了卡其色制服,继英国之后,其他国家也开始采用了类似的暗色军服。图为英国军官罗伯特·巴登-鲍威尔的肖像,他就穿了一身卡其色军服,1903年。
1909年美国艺术家阿伯特·塞耶(Abbot Thayer)出版了《动物界的伪装》一书,书中描述与周围景物融合的技术成为后来许多军事伪装的理论基础。塞耶指出,由于有光影反差效果,才能发现普通的物体,对于需要与背景融合的动物来说,就进化出背部较深,腹部明亮的特征。动物学家休·班福德·科特(Hugh Bamford Cott)支持他的观点,建议采用上下不同的两种颜色来伪装飞机。图为阿伯特·塞耶(左)和他的绘画作品(右)。
阿伯特·塞耶被公认为现代军用迷彩伪装的理论奠基人。
1917年,法国成立了“伪装师”这个职位,招募艺术家为士兵,尤其是狙击手设计特殊的迷彩服,并为他们的步枪刷上迷彩,以提高伪装性能。法语中首次出现了“伪装(camoufler)”一词,是从“换衣服”这个动词变形而来。图为法国“伪装师”设计的迷彩服,1917年。
1917年,英国海军陆战队军官、画家诺曼·威尔金森(Norman Wilkinson)创造了所谓的“船用迷彩”,灵感来自立体主义画家的作品。船身上布满各个方向的明亮条带,他认为这样可以防止敌方在远距离确定船只的特征、速度、航向,甚至可以混淆船艏和船艉。图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泰坦尼克”号的姊妹舰“奥林匹克”号采用的“炫目迷彩”。
1929年,意大利陆军帐篷上采用了这种三色迷彩图案,是世界上第一种公认的在纺织物上印刷迷彩图案的实例。
上世纪30年代,苏联军队开始为狙击手和侦察兵配备著名的变形迷彩。二战后,华约国家配备了各种迷彩装备。上世纪80年代,苏联在这种变形迷彩的基础上,推出了改进版本,被很多人称为“西瓜迷彩”。
1936~1940年,奥托·席克(Otto Schick)教授为德国党卫军研发了一系列迷彩图案:“悬铃木(Platanenmuster)”,“棕榈(Palmenmuster)”,“橡叶(Eichenlaubmuster)”。此外,席克教授还为德国国防军研制了另一系列迷彩图案,其中之一就是采用虚线分割色块轮廓的“割裂”迷彩(如图)。后来,波兰等社会主义国家根据他的设计,研发了“雨滴”迷彩。
1941年,英国军队首次装备“画笔描边”类型迷彩图案,同时也是英国第一种迷彩——丹尼森(Denison)。至今,在世界上还可以找到它的改进版,这种迷彩后来被用于时尚产品,被称为“豹纹迷彩”。法国空降兵采用了它的改进版“蜥蜴迷彩”,并在阿尔及利亚战争中使用。图为身穿丹尼森迷彩服的英国陆军元帅伯纳德·蒙哥马利。
1942年,美国出现了第一种迷彩——“青蛙皮(Frog-skin)”,这种迷彩图案是由园丁、《最佳住宅和花园》杂志的编辑诺维尔·吉莱斯皮(Norvell Gillespie)发明的。
1944年,在所罗门群岛与日军苦战的美国海军陆战队,他们认为自己身上的迷彩服大幅降低了暴露几率,从而减少了伤亡。
1948年,美国工程研究与开发实验室研发成功丛林迷彩图案——“森林”。
1981年美国军方采用了它的改进版,被称为M81,这种丛林迷彩至今还有很多国家在使用。
上世纪60年代,英国研制成功一种破碎形迷彩图案,随之称为世界使用最多的迷彩图案之一,至今很多国家仍在使用。
1996年,加拿大陆军首次使用像素迷彩图案(CADPAT),由于像素化图案的视觉感知特殊性,观察者很难将焦点对准物体上,尤其是移动物体,现在类似的像素迷彩已经成为各国军队重要的伪装方案。
“欧洲前进”联合军演照曝光 奥地利试用新型迷彩 仅有一件罩衣
本人是原SC军事贴图区版主hawk26,为大家提供原创军事内容,感谢大家收看。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或搜索“hawk26讲武堂”微信公众号,可以关注收听,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