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克复刻一战德军“堑壕匕首”忠于历史原貌 索林根刀具再出新品
德国博克刀具公司(Boker Knives)复刻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军装备的Grabendolch匕首。
Grabendolch的意思是“堑壕匕首”,属于战斗刀,其特征是采用直刀身双刃设计,这样便于穿刺,刀身通常有突出的中脊(以增加刀身强度)。这种刀具通常还包括大小不一的十字形护手,会有表面开槽便于握持的刀柄。
1914年秋,战争已经爆发了两个月,德国总参谋部清楚地意识到,获胜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六个星期之内击败法国军队,然后集中力量打击沙皇俄国。在英国远征军的帮助下,法国在西线战场成功阻止了德军在第一次马恩河战役(9月5~12日)向巴黎以东的攻势。这是两张德军士兵佩戴堑壕匕首的照片,左侧士兵的匕首上没有任何装饰,而右侧士兵的匕首上却有“刺刀结(Bayonet Knot)”。
德军无法快速向前推进,因为沙俄军队的集结速度比德国总参谋部预想的要快得多,所以不得不分兵到东普鲁士,以阻击两支进攻的沙俄军队。西线战场因此陷入僵局,堑壕战于是开始,其恐怖和艰苦程度超过所有士兵的想象。一名德军士兵摆着姿势拍下出征前的纪念照片,他将堑壕匕首插入靴子中。
德军士兵们在躲过敌人致命的机枪、步枪射击后,幸运地突破前沿阵地,进入敌方堑壕时,会发现自己不得不进行血腥残酷的近距离格斗,或者在狭窄的环境中艰难行动。在这种环境中,生与死之间的差别就是敏捷性。无论是德国毛瑟98步枪,英国李恩菲尔德No1 MkIII(SMLE)步枪,法国勒贝尔(Lebel)1886步枪,在按照规定都要安装好刺刀之后才能投入前沿战斗,原本已经很长的标准步枪在装好刺刀后更难在堑壕中使用。此外,就算成功刺倒一个敌人后,一旦刺刀卡在对手的肋骨之间,就很难拔出来,这样士兵就立刻失去武器,没有了任何反抗力量。图为堑壕匕首与德军步枪刺刀的对比,刀身较短的匕首在堑壕战中的作用,反而比样子更加威武的刺刀要大。
经验丰富的德国老兵会在战场上收集另一把刺刀,然后将其截短,把他们塞进腰带作为防身武器,这种武器就是战斗刀(Kampfmesser)的雏形。如果他们没有机会得到第二把刺刀,他们会用铲子或挖壕工具,打击敌人下巴(不受钢盔保护)等重要部位,这是一种比刺刀更可怕的武器。还有部分老兵会使用金属指环和中世纪的狼牙棒,就算没有通知,即将开赴前线的士兵也会从家中带走各种匕首和刀具,这些都是用于狩猎或手工业的工具。较短的刀身更适合堑壕战,成为在可怕的肉搏战中求生存的宝贵武器。堑壕匕首通过一枚铝制铆钉连接皮带,将其固定在刀鞘内。
开战几个月之后,在德军高级指挥官的压力下,德国战争部下达了第2067 3 13 A2号命令,规定德军战斗条令,并以此向各家工厂提出采购匕首的需求。命令提到每个步兵连除了现在已经配发的10把短刺刀、5支手枪之外,还将配发6支手枪和6把匕首。正是根据实战的需要,德国战争部才决定向士兵配发用于近距离战斗的匕首。在随后的官方文件中,这种堑壕匕首,也被称为“近战匕首(Nahkampfdolch)”,“匕首刀(Dolchmesser)”或“匕首形的刀(DolchärtigeMesser)”。最早配备这种堑壕匕首的是部队的侦察兵,他们经常渗透到敌方阵地执行任务。随着堑壕匕首配发数量的逐渐增加,已经达到了前线部队的需要,1917年每个德军步兵连配备了40把堑壕匕首。木制刀柄上有倾斜的开槽,用来增加握持力,更好控制刀身。
与其他军队不同的是,德军的堑壕匕首是经过实际设计完成的,以德国传统的狩猎匕首为基础研制的。柏林方面向各州发布了堑壕匕首的设计规格,但实际上,各个制造堑壕匕首的厂家生产的样式各不相同,尤其是刀身、刀柄、护手、刀鞘等的形状(吐槽一句,就是说所有地方都不一样)。以至于研究者为其创建了多个子类别:普鲁士型、巴伐利亚型等,并确定了每个型号的标准和示例。这种匕首刀身长度为130~140mm,制造工艺出色,尖端通常有锋利的假刃。实际上,采用双刃刀身的型号似乎是更昂贵的初期生产型,随后德国企业改用单刃刀身,这样生产成本更低。出于战时保密的原因,刀身上没有制造商的名称,只有代码标记。
刀身或护手上的标记表明经过军事委员会的批准,该委员会负责检验各种私营公司生产的匕首质量。其中最著名的是Ernst Butsch、Union Zella、Gottielb Hammesfahr、Lefold of Geffrees和Böker。在现存的堑壕匕首上,不乏刻有战役或战斗的纪念文字。刀柄上有九个斜槽,斜槽的方向各型号之间有所差别。根据规定,刀柄必须是牛角或钢制,但实际上大多数堑壕匕首都采用胡桃木刀柄。当然,橡木由于很少开裂,因此通常首选材料是橡木,木制刀柄通过两个或三个铆钉固定在刀根上。
另外,刀柄长度也有所不同,尤其是普鲁士型堑壕匕首,特别强调了适应不同手型的士兵的需求。但是所有型号的刀柄都较短,表明采用“锤式握持”,即将拇指放到刀柄尾部以增强握持力。反向握持有利于从上到下对敌人的致命部位(如脖子)进行攻击,这些部位同时不受到头盔的保护。护手样式更多,通常为S形,但也有直线形。刀鞘通常是钢制黑色(普鲁士型),但也能找到皮革刀鞘。使用皮革或帆布带将匕首的刀柄固定,这样堑壕匕首就不会从刀鞘中掉出。
索林根的海因里希·博克·鲍姆韦克(Heinrich Böker Baumwerk)复刻了这款一战时期的堑壕匕首,并将序列号刻在护手前的刀身上。这个序列号延续了二战结束后,博克停产的最后一种堑壕匕首的编号。是的,二战期间堑壕匕首同样是德军的标准装备。
博克此次复刻的堑壕匕采用单刃刀身,刀身长140mm,S形护手,115mm长的刀柄比较短,会让不少人感觉不习惯。皮革刀鞘尖端有金属加固部分,可以在使用中提供像更常见的金属刀鞘一样的耐用性。这样一把堑壕匕首,售价为200欧元,约合人民币1586元。索林根位于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真正的“德国刀匠之乡”,这里生产的刀具质量可以说在全球名列前茅,除了价格之外没有缺点。
当然,延续了博克换个材料就出珍藏版,价格翻番的老传统。博克肯定不会放过堑壕匕首这样好的题材,这是更换了雨滴大马士革钢的堑壕匕首,售价为375欧元,约合约合人民币2973元。
这款堑壕匕首看上去很不错,而且还有一战情怀的加持,不过细一想,小三千块钱就买把攮子,真是脑袋进水了……
与《锻刀大赛》冠军制造升级版M9刺刀 从想法到现实要经历很多
本人是原SC军事贴图区版主hawk26,为大家提供原创军事内容,感谢大家收看。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或搜索“hawk26讲武堂”微信公众号,可以关注收听,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