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进M26“潘兴”坦克内部 因“虎”而生 美国第一种成熟坦克型号
在乌拉尔矿业和冶金公司(UGMK)军事装备博物馆内,M26“潘兴”坦克绝对算得上重量级展品。
博物馆内的M26“潘兴”坦克。
M26“潘兴”重型(中型)坦克是美国第一辆真正可以称得上是成熟的坦克型号,尽管一些专家称“谢尔曼”是最好的坦克,但是它距离技术成熟的现代坦克还有相当的距离。美国尽管有很多天才的设计师和工程师,但他们对坦克本质的理解都太晚了,不得不说,二战时期美军装备的,包括“谢尔曼”在内的绝大多数坦克技术都不成熟,作战性能非常普通。
M26“潘兴”与以往的美国坦克有着很大的差异。
M26“潘兴”以前的美国坦克,发动机和变速箱都是分别设置的,中间通过传动轴进行连接,这就造成了坦克外形非常高大。在设计M4“谢尔曼”之前,美国设计师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但由于设计思想的局限,依旧沿用了M2、M3的动力设计,以及平衡式悬挂系统。
“潘兴”的首要目标就是击毁德军的“虎”式重型坦克。
很快,美军发现现役坦克根本无法击穿德军装备的“虎”式重型坦克,于是启动了M26“潘兴”重型坦克的研制计划。正是在“潘兴”坦克上,美国首次采用发动机、变速箱后置布局,扭杆悬挂系统,并配备90mm长身管主炮。此时的“潘兴”重型坦克成为了一辆真正成熟的现代坦克。
没想到,“潘兴”却在朝鲜战场上,迎来了真正的对手。
问题是,当M26“潘兴”抵达欧洲战场时,战争已经接近尾声。那么问题出现了,德国战败后,谁会成为M26“潘兴”的敌人?鉴于当时美国对苏联的敌视态度,这个敌人很快就决定了,那就是苏联当时最出色的中型坦克T-34/85。
可以看到这座博物馆收藏了不少欧美武器装备。
根据美军的数据,在朝鲜战争期间,M26与T-34/85的战斗中,自身损失6辆,击毁29辆朝鲜坦克。而根据朝鲜方面的数据,有11辆M26被击毁,自身损失17辆。需要提醒的是,根据当时的划分方法,M26是重型坦克,T-34/85是中型坦克,因此这是一场不对等的战斗。
M26高度2.78米,比“谢尔曼”的2.97米要低。
这辆坦克是以当时美军唯一的陆军特级上将约翰·约瑟夫·潘兴命名的,他曾经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远征军的司令。1942年5月25日,M26“潘兴”的研制工作正式开始,设计需求中特别指出,新型坦克高度应该更低矮,战斗全重与“谢尔曼”相当,并配备更好的装甲。
“潘兴”的车体外形比“谢尔曼”更简单。
为此,将传动装置布置在尾部,战斗舱不再有贯穿前后的传动轴。此外,美军提出将全部车体布置在履带之间,这样取消了履带上方的车体,因此显著降低了车体部分的重量,在保持重量不变的前提下,有助于加强前部的装甲厚度。
驾驶员舱盖上的潜望镜。
1942年5月,通用汽车公司接到了制造新型坦克(T20)原型车的订单,成为第一家研制新型坦克的企业。1942年9月,克莱斯勒(T22)、通用电气(T23)参与了新型坦克的研制工作。所有参与竞标的企业,必须向美军提供两辆原型车进行测试。
M26采用新型双销履带。
通用电气是第一个提交新型坦克原型车的企业,1943年1月,第一辆T23驶入测试场,两个月之后,第二辆T23交付美军测试。这种坦克保留了垂直螺旋弹簧悬挂(VVSS),这为整个研制工作赢得了时间。T23采用机械变速箱,发动机的动力经过变速箱传送给主动轮。
1943年5月,第一辆T20原型车交付测试,通用汽车在这种新型坦克上采用了Tork Matic 30-30V液压机械自动变速箱。
1943年6月,T22原型车的测试开始。克莱斯勒并没有改进传动系统,只是简单地将其移动到车尾。简单地说,克莱斯勒变速箱就是M4A3“谢尔曼”变速箱的改进型。
M26的随动轮与负重轮相同,这成为后来的美国坦克一大特点。
三种原型车都采用带垂直稳定器的M1型76mm 52倍径主炮,具有良好的穿甲性能。同时保留了12.7mm高射机枪,车组成员5人。T23重32.9吨,T22重31.4吨,T20重29.8吨。在测试中,最终的T23表现出良好的机动性,最高速度达到56千米/小时,T20最高速度48千米/小时,T22只有40千米/小时。
除了扭杆悬挂之外,部分负重轮的平衡肘上方还有弹簧限位器。
一切似乎都非常顺利,美军订购了250辆新型坦克,通用电气准备开始批量生产。此时,美军在突尼斯遭遇了德国“虎”式重型坦克。美军新型坦克配备的主炮根本无法击穿“虎”式重型坦克的正面装甲,于是美军放弃了新型坦克的生产计划。
M26车体右侧有一挺7.62mm前列机枪,这挺机枪由机电员控制。
于是,美军命令在新型坦克上配备90mm主炮,后来确定为M3型。此外,还增加了正面装甲厚度,两辆原型车被命名为T25和T26。与T20相比,正面装甲从76mm增加到102mm,这样就导致了T25重量达到36.7吨,T26重量超过了40吨。如果在以前,美军会表示自己不需要这种重型坦克,他们无法使用这样重的坦克取代“谢尔曼”。但是,“虎”式重型坦克的出现,让这些反对的声音都消失了,前线的美军需要可以击毁德国坦克的重型装备。
机电员位于车体右前方,这是机电员舱盖上的潜望镜盖板。
经过考虑,决定使用Tork Matic液压机械自动变速箱取代传统的机械变速箱,这就是T25E1和T26E2。这两辆原型车由密歇根州格兰德布兰卡的通用汽车工厂生产,Т25Е1重31.8吨,Т26Е1重36.9吨。测试结果让美军对悬挂系统的表现不满意,对于重型坦克而言,弹簧悬挂显然已经不合适。最终决定,采用扭杆悬挂,这不仅简化了悬挂的生产和维护,还保证了重型坦克的可靠性。
M26战斗全重41.9吨。
“谢尔曼”履带宽483mm,在采用扭杆悬挂之后,负重轮可以更宽,履带宽度自然可以不受限制。T25E1依旧沿用483mm宽的履带,T26E1则采用610mm宽的履带。在接下来的测试中,T26E1的悬挂系统比更轻的T25E1的可靠性更好,加上诺曼底登陆战役的实战经验,美国军方对T25E1已经没有了兴趣。
M26“潘兴”的整体布局与当时的苏联坦克相比,互有优势。
两辆坦克的炮塔其实都是T23炮塔的改进型,只不过增加了一个尾舱。很多资料将T25E1和T26E1的尾舱称为放置炮弹的部分,其实这并非其主要原因。事实上,这个部分就是为了平衡前部较重的火炮。两个炮塔只有在炮盾上有细微的区别,两个炮盾型号都是T99,但T26E1上的是T99E1,厚度达到114mm,比T25E1安装的T99更厚一些。
M26车尾,可以看到炮管固定架和炮塔尾舱。
阅读当时美军将领的回忆录,就会发现当时军方并不想装备这种坦克,他们在尽可能拖延装备速度。尽管他们的想法很牵强,却是可以理解的。尽管“谢尔曼”已经落后,无法对抗德军坦克,但它们可以作为一款成功的步兵坦克。由于M36“杰克逊”这样的坦克歼击车装备了与“潘兴”完全相同的主炮,而且可以利用“谢尔曼”生产线制造大批的坦克歼击车,M26则要建设全新的生产线。1944年6月29日,这种坦克坦克被划为重型坦克,这极大限制了它的战斗任务。
钻进这辆M26“潘兴”的炮塔,可以看到很多内部设备被拆除,并有明显的战斗损伤。
事实上,T26E1的所有测试工作在1944年春就已经完成,但美军并没有宣布列装。当德国“虎”式重型坦克将“谢尔曼”打成满地零件、坦克歼击车因为装甲薄弱无法应战时,美军高层终于意识到前线需要T26E1。于是,这种坦克便不再受到任何阻拦,立刻被赋予M26“潘兴”的编号,准备派往欧洲战场。1945年初,当第一辆M26“潘兴”抵达欧洲时,为了方便指挥,它被划为中型坦克。
炮尾中弹受损严重,通过炮膛可以看到天空。
车体布局非常传统,从前至后分别是驾驶舱、战斗舱、动力舱。车体本身是焊接的,但部分采用铸造或轧制,比如车体前部和炮塔就是铸造的。在驾驶舱,左侧为驾驶员,右侧为机电员,两人中间是散热风扇。两人都有独立的舱盖,舱盖上安装M5周视潜望镜。机电员操纵7.62mm前列机枪,不过这挺机枪并没有安装瞄准装置,因此需要通过潜望镜根据曳光弹的弹道进行修正。
主炮左侧安装并列机枪。
需要说明的是,机电员同样有全套驾驶装置,而且坦克的仪表盘安装在两人中间,方便两个人使用,因此机电员完全可以叫做“副驾驶”。两人的座椅经过特殊设计,可以调节高度,以便开舱驾驶时将身体探出车外。
战斗舱左侧为装填手,可以看到炮弹固定架,从他的位置可以看到前面的驾驶舱。
战斗舱是其他车组成员的位置,主炮右侧是车长。他有一个指挥塔,四周安装了六个潜望镜。另外,车长舱盖上还有一个M6周视潜望镜。车长前方就是炮手,他使用M71C瞄准镜进行射击。炮手可以通过一个M8A1潜望镜观察外界情况。炮塔左侧是装填手,他同样可以通过潜望镜观察车外的动静。
驾驶员座位,前方的车体被切割处理,苏联方面通过这样的方式测量装甲厚度。
主要武器是一门M3型90mm 50倍径主炮,一挺M1919A4型7.62mm机枪,一挺M2HB型12.7mm高射机枪。车长和装填手都可以操纵高射机枪,不过部分型号并没有安装高射机枪。
机电员前方就是前列机枪,同时他有全套驾驶装置。
M26“潘兴”携带70发炮弹,7.62mm弹药5000发,12.7mm弹药550发。另有装填手操纵的位于炮塔顶部的51mm烟雾弹发射器,备弹12发。
驾驶员和机电员之间安装仪表盘的固定架。
由于生产批次的不同,M26“潘兴”的电台有很多配置方案。大多数配备SCR-528电台(VS 603接收机和VS 604发射机),安装在炮塔后部,不仅可以与指挥部联络,还能够提供车组内部通话。连长车则配备SCR-508电台,增加了一台VS 603接收机。营长车配备SCR-506电台,安装在装填手前面的固定架上。
拆除了炮长的瞄准镜,只能看到部分控制手柄。
采用福特GAN V形八缸发动机,是福特GAA发动机的改进型,发动机高度有所降低,使用80辛烷值汽油,2600转时功率为500马力。配备Tork Matic液压自动变速箱,三个前进档,一个倒车档。
俯仰机构直接在炮身下方,右侧则是转动炮塔的手柄。
“潘兴”两侧各有六个负重轮,尺寸660×152mm,13齿主动轮位于车体尾部,随动轮位于车体前部。负重轮通过平衡轴与扭杆相连。此外第1、第2、第5、第6负重轮的平衡肘上配置了额外的减震器。
主炮左侧的炮弹架,装填手可以随时取用。
二战中,只有20辆M26“潘兴”参战。1945年2月28日,“潘兴”终于在埃尔斯多夫镇附近碰到“虎”式重型坦克。“虎”式重型坦克率先开火,击毁了一辆美军坦克,随后“潘兴”击毁了“虎”式重型坦克和几辆IV号中型坦克。
炮塔内侧的伤痕。
M26“潘兴”性能参数:
车体长:6208mm
炮向前长:8090mm
车体宽:3505mm
全高:2769mm
离地间隙:440mm
被拆空的发动机舱。
车体前部装甲:102mm / 46°
车体侧面装甲:51~76mm / 0°
炮塔侧面装甲:51mm / 0~30°
底部装甲:13~25mm
炮塔前部:102mm / 0°
炮盾:114mm
M26炮塔尾舱内部。
爬坡:30°
越矮墙:0.9米
越壕沟:2.45米
涉水深:1.2米
最高速度:48千米/小时
续航里程:120千米
钻进“祖国母亲在召唤”巨型雕像 沿着检修通道 竟然攀爬到头顶
钻进“飓风”机场消防车 MAZ-7310魔改版 红色暴力美学的经典之作
钻进美国M3A1装甲侦察车 曾是二战苏军重要装备 赢得士兵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