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战中的美军装甲部队 坦克成为巷战利器“盎图斯”顺化战役逞凶
1967年夏,笔者在加利福尼亚州彭德尔顿海军陆战队基地,与舍友进行了一场充满男子汉气概的残酷斗殴。
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坦克营的M67“Zippo”喷火坦克,在广义省平山县附近与敌人交战。
当时,笔者认为自己的一个朋友是坦克兵,他就是一个摆设,永远不会看到真正的战斗。当笔者去执行步兵作战任务时,队友认为笔者就是一个疯子,谁会没有做好手头的工作却去研究跟自己没什么关系的东西?我们马上就开赴越南了,所以这些事情对我们很重要。我们可能会震惊于越南的战争形态,但坦克在东南亚战场的作用确实是一个大问题。
笔者认为,我们正在接受战前有针对性的训练,这种训练强调游击战,避免遭遇各种陷阱装置,并让躲藏在茂密丛林中的越共游击队暴露出来。而坦克和装甲车在这种战斗中能够发挥什么作用?
本文是“兵工厂生活(ArmoryLife)”网站发布的介绍文章,作者Capt. Dale Dye, USMC (Ret),本人翻译并编辑给大家分享。
1968年2月3日,顺化战役期间,一名美国海军陆战队员隐藏在街道旁边搜索敌人的狙击手,后面是掩护他的M48“巴顿”坦克。
六个月后,在顺化战役期间,笔者又遇到了那个朋友,当时他们挤在一辆M67“Zippo”喷火坦克里面。此时,笔者彻底改变了关于坦克和近战的观点。当我们走在顺化危机四伏的街道上,直接暴露在枪弹、炮弹、火箭弹的威胁之下,造成惨重伤亡时,我的朋友和车组也被北越军队(NVA)的火箭筒手折磨得焦头烂额,这些火箭筒手与坦克玩猫捉老鼠的游戏。看着他的喷火坦克摧毁敌人的据点,笔者突然想到,坐在300加仑(1135.6升)凝固汽油罐上,在到处都是RPG的战场上抵近喷出烈焰,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任务。
1970年海军陆战队演习,M67喷火坦克能够有效摧毁敌人阵地。
这就是笔者对越南战争期间,美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使用的装甲车辆感兴趣的开始。主要是因为当时笔者周围就有操作坦克和装甲车的美国海军陆战队车组,所以在这里要说的会带有明显的海军陆战队偏见。稍后,笔者将在另一篇文章中介绍,笔者在越战期间使用美国陆军坦克和其他履带式车辆的经历。
美国海军陆战队和装甲力量
因为美国海军陆战队作为一支独立的作战单位,所有支援武器和后勤保障都在同一个指挥体系下,所以在1967~1970年期间,笔者有机会观察战斗中的坦克和车组的表现。
在越南岘港附近的艾伦布鲁克行动期间,美国海军陆战队第7团2营G连1排的M48坦克进攻敌方阵地。
越战期间,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坦克都是“巴顿”系列,通常是M48A3。配备90mm主炮,可以发射包括空心装药破甲弹(HEAT)、高爆榴弹(HE)在内的各种弹药,以及人员杀伤曳光弹(APERS-T),这种弹药通常被称为“蜂巢弹(Beehive Round)”。
1968年4月3日,顺化富牌西南地区,美国海军陆战队员坐在M48坦克上,当90mm主炮准备射击时,他们捂住了耳朵。
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第3陆战师的两个坦克营,分配到第1军团(毗邻非军事区的最北部地区),为步兵部队执行火力支援任务。除了90mm主炮之外,这种坦克还配备了7.62×51mm同轴机枪,炮手可以通过主炮的瞄准镜进行瞄准,然后由火控系统控制射击。在炮塔顶部,为车长配备了M1全封闭指挥塔,指挥塔内安装了一挺M2HB型12.7×99mm机枪。部分坦克还在炮塔顶部的固定枪架上,安装了不同口径的机枪。
1968年2月,美国海军陆战队在顺化巷战中,跟随M48坦克前进,利用它的装甲提供掩护。
M48“巴顿”是重达50吨的丛林猛兽,但是茂密的丛林严重限制了它的行驶速度,无处不在的地雷和许多地区糟糕的能见度,也让它们的使用受到了一些限制。它们确实具有强大的火力和冲击力,但在茂密的丛林地区,机动性就存在不足。然而,随着北越正规军出现在越南的各个战场上,坦克开始变得更加珍贵。
坦克、装甲运兵车和类似的重型车辆在战斗中证明了自身的价值,修缮过的道路让它们能够发挥机动性,并以强大的火力打击那些以破坏全国内陆交通线为目的的敌方部队。
1967年4月8日,部署在溪山防御阵地内的M42“除尘器”自行高炮,它配备两门40mm机炮。
当笔者的部队驻扎在昆天时,这里可以俯瞰滨海河和非军事区(DMZ)。此时,美国海军陆战队的装甲部队体现了在越战早期的重要作用。我们在附近的道路上会有定期巡逻,以保证补给线的畅通。当时我们最重要的武器就是第44炮兵团1营,当我们徒步巡逻时,他们会开着M42A1“除尘器”自行高炮一起行动。
1968年5月,美军一辆M42自行高炮保护澳大利亚第1特遣部队。在珊瑚战役期间,澳大利亚军队与北越正规军、游击队持续作战近一个月。
这种相对较轻的履带式车辆,采用M41轻型坦克底盘,配备两门40mm博福斯机炮,在非军事区和周围乡村可以打出一片地狱般的场景。此时,在没有得到几辆M42自行高炮的支援下,美国海军陆战队不会考虑派出步兵执行徒步巡逻任务。
随后就是1968年的新春攻势和顺化血战。
厚重装甲的保护之下
顺化战斗结束后,笔者在与幸存者的交谈中,了解到美国海军陆战队最初并不愿意派遣坦克进入城市。指挥官认为装甲部队经常被迫进入城市街道中的火力陷阱,敌人会攻击坦克装甲最薄弱的顶部,并且坦克炮塔在狭窄的街道上转动受限,基本上与教科书上的使用原则相违背。
1967年7月7日,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喷火坦克在艾略特行动中烧毁了一个越南游击队的据点。
当顺化战斗爆发之后,这些担忧都消失了。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坦克经常是巷战中的决定因素,在巷战中,需要足够的火力才能够彻底消灭躲藏在建筑物和混凝土工事中顽抗的敌人。几发90mm的穿甲弹,接着就是M67喷火坦克的一连串火焰,通常都会扭转不利局面,有效击退阻挡前进的北越军队。
在顺化战役中,让笔者印象最深刻的画面之一就是一具北越士兵稀烂的尸体,被一群密集的箭形霰弹钉在树上。这可能是M48发射的“蜂巢弹”,也可能是M50“盎图斯(Ontos)”106mm自行无后坐力炮的杰作——它们都发射箭形霰弹——杀伤效果令人毛骨悚然。无助的北越士兵像稻草人一样,被成群的黄蜂蜇死。
1966年6月,美国海军陆战队M50“盎图斯”自行无后坐力炮在广义省,掩护第7陆战团第1、2营的行动。
顺化战役也是笔者第一次有机会看到美国海军陆战队装备的M50“盎图斯”。当时,许多海军陆战队员都在远处看着这种外形怪异的装甲车辆,M50部署在主阵地周围的防御火力点内。相信大多数人都听说过,美国陆军在上世纪50年代后期曾经试用过“盎图斯”,并迅速以装甲薄弱等理由,拒绝装备这种自行无后坐力炮。他们特别提到一个理由就是:射击之后,可怜的车组成员不得不在敌方火力威胁之下,爬出车体为固定安装在顶部的六门105mm无后坐力炮装填炮弹。
但是,“盎图斯”可以在短时间内发射六发炮弹,这对于美国海军陆战队来说是一个很有吸引力的性能,这样强大的爆发火力足以为海军陆战队提供重要的直射支援火力。于是,美国海军陆战队将美国陆军抛弃的M50运往越南,希望它们能够作为步兵部队的机动支援火力。
1966 年4月,美国海军陆战队的M50“盎图斯”伴随步兵部队,在越南广田省巡逻。
尽管在战斗中“盎图斯”因为反坦克地雷和火箭弹遭遇了损失,但美国海军陆战队仍然坚持使用这种轻型装甲车辆。只要地形允许,它就可以紧跟步兵的脚步,使用其106mm无后坐力炮的凶猛火力,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后来,“盎图斯”还是被降级使用,为防御阵地和车队提供保护,直到顺化周边形势恶化,这种自行无后坐力炮才再次发挥重要作用。
1968年2月23日,在顺化战役的休整期间,一名美国海军陆战队员抓紧时间在他驾驶的M50“盎图斯”上小睡一会儿。
M50“盎图斯”紧凑轻便的特点,加上高机动性的履带式底盘,让它可以经常支援美国海军陆战队的步兵部队,因而深受欢迎。在顺化战役期间,它们有效摧毁了大量敌方的防御工事。车组成员经常抵近射击,从侧面摧毁防御工事,或者干脆连续发射两枚炮弹,将附近一切都炸上天。没有关于跳弹的伤害报告,当“盎图斯”即将开火时,美国海军陆战队员都会找地方隐蔽,直到烟雾和弹片散去。
总结
大多数情况下,北越军队在战斗中并没有使用多少装甲部队。偶尔会在胡志明小道上看到装甲车,要么就是在1968年2月,老村特种部队基地遭遇多辆PT-76水陆两用坦克的袭击,这样的情况都非常少。事实上,直到北越军队在美国宣布撤军前,于1972年发动的复活节攻势,以及1975年底的最后一击中,其装甲部队对于美军而言都不是什么大问题。但美军的装甲力量无疑让他们更加担忧。
图说:M79榴弹发射器 越战时期的传奇武器 至今仍是特种部队最爱
T-54坦克为何难以在越战发挥威力?直接影响苏联中国的军援方式
图说:世界上最早的武装直升机“休伊野猪”如何在越南大杀四方
友情提示:由于微信公众号改变推送规则,建议设置星标或进行互动,避免无法接收更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