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各大城市抢人才:你的学历值多少钱?

2018-03-15 国书坊


关注《国书坊》

2018最受欢迎深度文化公众号

与高者为伍,与德者同行

来源:本文经授权转载微信公号“学术志(ID:xueshuzhi001)”

作者:梆博士


伴随着老龄化和二胎放开,

人口,人才突然成为各个二三线城市的工作热点,

2017年,武汉、南京、成都、西安、长沙等城市

仍接连出台各种人才政策招贤纳士。

2018开年的楼市关键词那必须是“抢人才”

近段时间,包括武汉、郑州、合肥、南京等在内的多个二线城市,

频繁出台落户新政,降低住房门槛,

向各类人才抛出橄榄枝。

“送”户籍 “送”房子,二线城市“抢人”各显神通,

我们简单盘点一下,看看哪家最实惠。


郑州:落户零门槛  学位有补贴


河南,是目前中国第一人口大省,

郑州,应该是二线城市最不担心缺人的城市,

但是,郑州“零门槛”落户,范围扩大,

2017年11月,郑州市出台郑州史上

最高“含金量”广纳人才新政

“零门槛”落户范围覆盖职业(技工)院校毕业生、高校毕业生、留学归国人员。

对新引进落户的全日制博士研究生、

35岁以下的硕士研究生、本科毕业生,

三年内按每人每月1500元、1000元、500元的标准发放生活补贴;

鼓励先落户后就业,落户后暂未就业或创业的,

按上述标准发放6个月的生活补贴。

对符合上述条件的博士、硕士和“双一流”建设高校的本科毕业生,

在郑首次购房分别给予10万元、5万元、2万元购房补贴。


武汉:“五年留下百万大学生”


自2月打出“五年留下百万大学生”口号后,

武汉几乎每月都有政策出台。

现在,武汉已经放宽落户制度,

大学生几乎可以“零门槛”落户,

并将推行“社区公共户”“人才住房券”等制度。

而且武汉市大学生在就读期间就可以个人名义缴存公积金。

未来5年,武汉将建设和筹集250万平方米以上大学毕业生保障性住房,

满足20万人的租住需求;

争取“让更多留汉就业创业的大学毕业生以低于市场价20%买到安居房、

以低于市场价20%租到租赁房”。


长沙:人才新政22条,学历更值钱


2017年8月,“长沙人才新政22条”正式落地。

湖南长沙对新落户

并在长沙工作的博士、硕士及本科毕业生(不含机关事业单位人员),

两年内分别发放每年1.5万元、1万元、0.6万元租房和生活补贴。

博士、硕士毕业生在长沙工作并首次购房的,

分别给予6万元、3万元购房补贴。

新进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的博士后科研人员,

给予10万元生活补贴。

长沙计划用五年时间,吸引储备100万名青年人才在长沙就业创业。


沈阳:首次购房给补贴


对新落户并在沈工作的全日制博士、硕士和本科毕业生,

在沈首次购买商品住房的,

分别给予6万元、3万元和1万元购房补贴。

原籍非沈阳的全日制高校毕业生首次来沈就业创业,

可享受博士800元/月、硕士400元/月、学士200元/月、

不超过三年的租房补贴。


成都:“先落户后就业”


2017年7月19日,

成都发布“人才新政12条”,

推行“先落户后就业”,

普通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毕业生凭毕业证即可落户。

同时,在本市同一用人单位工作2年及以上的技能人才,

可凭单位推荐、部门认定办理落户手续。

成都今年还提出“蓉漂”计划,

为前来成都找工作的人才提供7天免费住宿。


西安:只要毕业证和身份证


2018年2月

西安发布了户籍新政,

其中西安对在校大学生落户开辟绿色通道,

公安机关每学期主动入校开展宣传、受理业务,开学季、

毕业季均可落户西安。

同时放宽单位、社区集体户的家属随迁限制,

本人通过学历、人才、投资纳税落户同时,可同步完成举家迁入。


东莞


东莞取消实施近10年的积分制落户办法

实施“参加城镇社保满5年且办理居住证满5年”

为落户条件的户籍新政。具体而言,

东莞不仅将对高校及职业院校毕业生、技术工人

和留学归国人员等三类群体全面放开落户限制,

还将制定更加宽松的政策措施,

对新生代农民工、举家迁徙的农业转移人口、

农村学生在东莞市大中专院校就读将户口迁入学校的人口等五类群体

放宽入户限制。


宁波对高校毕业生、创客、基础人才的购房补贴


从1%提至2%,最高8万元;

新型领军和拔尖人才,以前给予50万至150万元安家补贴,

新政实施后最高可补300万元。


杭州力度大:聚才10条


杭州也于2017年

出台了《杭州市新引进应届高学历毕业生生活补贴发放实施办法》 ,

其中规定,毕业后一年内在该市用人单位就业或自主创业,

硕士研究生每人补贴2万元,

博士研究生每人补贴3万元,

申请时限为自毕业之日起一年内,一次性发放。

对于外国人才创业资助最高可达1亿元!

建设名校名院名所,

吸引世界一流人才。


杭州人口增长创历史新高,

在2017年上半年全国主要城市人才净流入率排名中,

杭州以11.21%的人才净流入率位居榜首,

深圳和成都分别居全国第二和第三名,

人才净流入率依次为5.65%、5.53%。

这也是继2016年全年排名人才净流入占比排名TOP20城市第一,

并遥遥领先之后,杭州蝉联第一。

一边是如火如荼的抢人大战,

一边城市的常住人口也随着人才政策的变化而悄悄发生变化。

春节前,

浙江省统计局发布《2017年浙江省人口主要数据公报》,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杭州市常住人口达到946.8万,

比上一年增长28万,

接近两倍的净增长,创历史新高。


杭州在国内抢人已经不过瘾,还要抢遍全球,

杭州“收割”了大量的国际“大牛”。

6月,亚马逊资深主任科学家,

也是该公司高级别技术职称之一的任小枫入职阿里。

9月,世界知名量子计算科学家、

密歇根大学终身教授施尧耘正式出任阿里云量子计算的首席科学家,

负责组建阿里云量子计算实验室(AQL);

去年年底,前Polycom(宝利通)声学设计和信号处理首席工程师

冯津伟入职人工智能核心团队iDST,

担任智能语音交互团队研究员,将负责语音交互设备端。

此外来杭州的还包括硅谷华人圈里最年轻的顶级工程师之一何昌华等。

抢人大战已经蔓延到了海外,

“美国硅谷、波士顿、西雅图,包括东欧的

一些国家也是企业或城市组团招聘的热门城市。”


北京吸引力的下滑,

一方面是由北上广近年落户难、房价高等因素所致,

去不了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

当然选择去杭州、武汉等主流二线城市,

由此导致这些主流二线城市的净流入率升高。“

但仍有很多人挤破头也要留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

就选择的梯度来说,当然是首选北上广深。”


 广东:全省合力抢人


更是敢为天下先,

推出一系列人才政策,

让你充分感受到,学历很值钱,知识有价值。

博士毕业可直接评正高,

上车牌不用摇号,

5年将投63亿扶持博士、博士后!

政策围绕博士和博士后人才生活、子女家属就学就业服务

做了政策和资金的安排。

单是普惠型的政策,

在站博士后资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5万元生活补贴,

直接申报副高职称,出站一年直接认定正高职称;

安排事业编制;

留在珠三角地区工作的35岁以下博士、40岁以下博士后,

给予每人不少于10万元、20万元的生活补贴,

如果到粤东西北和惠州、肇庆、江门工作,

年龄放宽5岁、补贴分别提高10万元以上,

海外人才再增加10万元,

并对引进博士和博士后创新创业团队最高给予2000万元资助。

加大博士和博士后培养支持力度。

广东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

每年资助博士和博士后200名,每人给予50万的生活补贴。

在粤东西北地区工作成绩突出的博士和博士后,

不受工作年限资历限制,可直接申报正高职称。

出站博士后在教学、科研等专业技术岗位工作满1年,

经用人单位考核成绩优秀的,

可直接认定为副高或正高职称,

(要知道正常流程,绝大多数地区都是博士毕业两年助教,

再定中级讲师,讲师2年后才可参评副高,再五年后才能评正高......)。

这个可是直达电梯的节奏,

吸引力空前。


还有,还有

来(留)粤工作的博士和博士后,

在限牌地区购车可享受一次性小型汽车免费上牌指标

(杭州的大量新车主还一边用着沪C牌照,一边全家排队摇号......

北京的更苦逼,1100人摇一个车牌号,开个车都得猴年马月

更别提自住房没了,限价房没了,共有产权味同鸡肋)。

看完广东的政策,小编都不淡定了,

别说搬砖了,我回去读书了,

今年考博士。


马太效应初显


马太效应搅动人才市场,

东部有钱有资源,力度大,政策宽松,

会带动更多人才孔雀东南飞。

看看这些举措,你就不必再为学历不值钱发愁啦!

努力读书吧,书中自有黄金屋。

2017年一季度,

全国人才净流入率最高的前10个城市中,

排名第一的是杭州,其人才净流入率为11.52%;

作为老牌的一线城市北京和上海,

常住人口却出现了负增长。统计显示,

北京的常住人口2017年比2016年减少了2.2万人。

而截至2017年末,上海常住人口为2418.33万人,

比上年末减少1.37万人。

其实,主要是北京,上海要治理‘大城市病’,

在疏解人口的同时,也会触及一些人才流动,

导致特大城市的人才要向大城市或者中等城市适当转移;

另一方面,人才流向二线、三线城市可以优化国家人才配置,

促进中、小城市更好地发展。

不适合在北京发展可以去南京,南京待不下就到地级市,

地级市待不下就到县里。这是人才的流动趋势。”

事实上,这两年杭州正在加速城市化进程。

去年,临安撤县划区,杭州在名义城区面积上超过了上海和广州等一线城市。

去年年底,杭州推出了积分落户政策,将在下个月开始统一实施。

根据预测,今年杭州市常住人口有望破一千万。


面对全国的疯狂抢人举动,

这里面既有人口老龄化,人口危机的提前布局,

也有产业升级,科技创新发展带来的现实压力,

无论怎样的政策,

都是基于对知识的尊重和学历的认可,

所以,安心读书的朋友们,

你的学历和知识很值钱。


延伸阅读

二线城市“抢人大战”升级

家门口就业渐成新趋势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孙奇茹


进入三月,“金三银四”求职黄金季节正式到来。有人想升职加薪更上层楼,有人想逃离大城市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随着二线城市“抢人大战”升级,作为传统人才高地的北上广深一线城市,正面临人才净流出的挑战。留下还是返乡?若在十年前,年轻人都会毫不犹豫选择前者,如今这个问题却变得费思量。


放大招

零门槛落户购房有优惠


在北京工作两年后,从事传媒行业的小费最近开始在老家江苏寻觅新工作,准备“逃离北上广”。


“刚毕业时一心想出去闯闯所以来了北京。待两年后发现,节奏太快,还是喜欢老家的城市环境。”过去两年,小费独自租住在北京北苑的一套一居室里,月租金4000元,房租占她每月月薪的四成。在刚刚工作的第一年,房租占收入的比例更高,几乎占到一半。


大城市较高的生活、交通成本,是小费考虑回乡的催化剂。二线、三线城市迅速发展,工作机会增加,则成为吸引人才迁徙的关键原因。


3月1日,小费家乡省会南京市发布政策,进一步放宽了人才落户南京的条件——“40周岁以下本科生可直接落户南京”。也就是说,即便小费的老家不在省城,一本大学毕业的她想回南京落户也是轻而易举。更吸引眼球的是,外地来南京的高校毕业生,还能一次性获得每人1000元的面试补贴。另外,青年大学生今年1月1日后在南京实现首次创业,领取营业执照,给予一次性2000元的开业补贴。


去年初,武汉市“五年内留住百万大学生”计划打响了“抢人大战”第一枪。在零门槛落户的基础上,武汉市开始在长江新城内建设面积1000亩的“长江青年城”,让大学毕业生能以低于市场价20%买到安居房,以低于市场价20%租到租赁房。最新数据显示,去年武汉实现了30.1万名大学生留下创业就业,是上年的21倍之多。


这样的示范效应引发郑州、西安、太原等城市纷纷跟进,希望以吸引更多年轻就业群体来防范即将面临的人口老龄化困境。


BOSS直聘日前发布的《2018旺季人才趋势报告》数据显示,在二线城市中,杭州、武汉、成都、郑州、西安五个城市人才吸引力最高,2018年选择离开北上广深的求职者,有35.5%的人选择了这五个城市。


太纠结

23%求职者“逃离”后回流


二线城市强势崛起的同时,一线城市人才净流出率有所上升。报告显示,近三年来,工作首选城市为北上广深的18至35岁青年劳动者比例迅速下降,从2015年的65.8%下降至2017年末的46.5%。总体来看,北上广深这四个一线城市2018年初人才净流出率达到0.6%,较2017年同期增加0.05个百分点。


逃离北上广?每逢雾霾天重来或者持续熬夜加班的日子,很多辛苦打拼的职场人士就会纠结不已。


“在大理、昆明、西双版纳都看过房了,很想出手买一套,说走就走。可想到这些宜居城市找到理想的工作,太难了。”结婚没几年的证券分析师宋原野说。在他身边,因为孩子升学问题而不愿意离开北京的家庭更是比比皆是。


尽管二线城市人才数量快速上升,但对高端人才而言,北京等一线城市的吸引力仍然遥遥领先。在2018年春季招聘旺季,从事互联网、金融、专业服务等高新行业且学历为硕士以上的人才,超过八成仍然选择在一线城市打拼。


耐人寻味的是,过去一两年间从一线城市“逃离”的人才也开始部分回流。从北京一家互联网公司回到家乡武汉工作半年后,尹先生今年春节后又选择重新北上。“在北京,事业上升的机会还是更多。”尹先生说,重回北京还有一层原因在于对老家的“水土不服”。“聚会从来都是海吃海喝,不醉倒一片不罢休,聊来聊去没啥共同语言。”他感觉,在北京生活多年后,对二线城市复杂世故的人际关系反倒不适应。


BOSS直聘研究员院长常濛透露,根据数据追踪,有23%的人会在逃离北上广深15个月左右时,选择回归一线城市。


新趋势

返乡就业创业幸福感更强


五年前,在北京名校求学6年的崔敏放弃留京的工作机会,和男友一起回到老家厦门工作。


“当年告诉亲友、同学我要回厦门时,不少人还挺诧异的。都觉得名校毕业一定要在北京闯出个名堂,回原籍约等于在竞争中落败。但是最近两年,从一线城市回厦门工作的朋友却越来越多了。”崔敏告诉记者,她现在骑自行车十五分钟就能从家到单位,随时可以回爸妈家里“蹭吃蹭喝”,跟留京的大学同学比,幸福感“爆棚”。更重要的是,这几年来,厦门经济发展势头不错,崔敏的丈夫跳槽进了一家游戏公司,收入已经比刚毕业时翻了好几番。


除了崔敏这样的高学历人才,不少基层求职者也开始寻觅返乡就业、返乡创业。今年春节,在北京做了多年室内装修包工头的毕师傅和家里的表亲商量着,准备一起在老家徐州成立一个装修工作室。“老家房价这两年涨呢!买房换房的人也多。我在北京这么些年,积累了不少前沿的装修理念,回家不愁无用武之地。”毕师傅说。


随着二三线城市发展水平提升,对人才的吸引力越来越大,“家门口就业”开始成为新趋势。尤其对于独生子女家庭而言,就近择业可以更好地兼顾事业发展与照顾父母的需求。而对于饱受大城市病困扰的一线城市来说,人才虹吸效应的减弱,也将减缓人口规模的进一步膨胀。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经济学家刘元春分析,大学毕业生进军“新一线”城市,将使各个城市之间的发展更趋平衡和互补,一线城市垄断全国大部分优质工作岗位与发展机会的格局,正发生深刻改变。


欢迎在文章底部发表对本文的见解

今日荐读

◐  停止夸孩子“聪明”,斯坦福教授说,请用以下15种语境鼓励孩子

◐  父亲的大格局,母亲的好情绪,就是一个家最好的风水

 易中天:上海人和乡下人(非上海人)。绝了!

◐  玄学天后麦玲玲为您送上2018年运势


看2018年2月热文
关注“国书坊”

2018最受欢迎深度文化公众号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合作微信: mindy1109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