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31年后,日本重启商业捕鲸!没有一头鲸,能活着游出日本海

国书坊 2020-11-06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酷玩实验室 Author 蛋蛋姐Coollabs



↑点击上方国书坊加星标!


来源:酷玩实验室(ID: coollabs)

作者:蛋蛋姐Coollabs


日本人疯了。


7月1号,日本终于重启商业捕鲸。这一天,他们等了整整31年。


他们没有一天不渴望打破国际捕鲸禁令。鲸油、鲸肉、鲸鱼屠宰……这些东西就像刻在基因里的毒品,对日本人有着致命的吸引力。


2014年,海牙国际法庭判日本捕鲸违法。议员们怒气冲冲,带头吃鲸鱼肉抗议。第二年,他们再次抄起了捕鲸网。


去年,日本”科考船“悄悄游弋到南极。


仅仅五艘船,带走了333头小须鲸——其中122头已经怀孕,114头还没成年。而过去十几年,日本人以“南极鲸研究计划”为名捕杀了上万头鲸鱼。


澳大利亚的电视节目主持人,曾经拦住日本大使发问:


上田大使吗?我们对日本人的妊娠率、饮食习惯、社会结构很感兴趣,请问——我们想杀几个日本人来研究,您看成吗?


现在,科研的面具也撕下,再没有能阻挡日本人的东西了。


今年的夏天刚刚开始,冰盖消融,鲸歌四起——求偶的喧哗,却成了它们最后挽歌。



其实,鲸肉腥味重,重金属含量也高,不算什么美味。


即便是日本人自己,只有13%吃过鲸鱼肉。日本人每年平均消费鲸鱼肉,只有区区30g,也就是一个寿司的分量。


踏入新世纪之后,日本滞销鲸鱼肉突飞猛进,每年高达捕捞量四分之三。


明知浪费,为什么还是痴迷捕鲸?


捕鲸人很骄傲地回答:这,就是我们的文化。



鲸鱼肉是日本人的忆苦饭。


天皇投降后的1946年,鲸鱼肉撑起了日本人46%的动物蛋白来源。捕鲸最疯狂的五年里,日本每年要屠杀两万四千头鲸——那时,鲸鱼肉的消费量,是所有其他肉加起来的两倍。


中国人熟悉的日本明星高仓健、山口百惠,整整一代人都是鲸鱼肉养活的。对于他们来说,“吃肉”这个词,约等于吃鲸鱼肉。


鲸鱼不会知道,自己在日本人眼里浑身全是宝。肝可以入药,皮可以做包,脂肪更是宝贵的工业原料。


图:鲸油


经济崛起之后,日本人很少吃腥臊的鲸鱼肉了,消费量一度降到高峰的二十分之一。


但是捕鲸业还没有倒下,至今全日本还有十万人的生计和捕鲸息息相关。


在他们看来,捕鲸就是日本文化,不容亵渎。


为了培养孩子们和鲸鱼的感情,他们的奇思妙想层出不穷——


  • 下关市政府欢迎船队返航,请市民免费吃鲸鱼火锅

  • 千叶市屠鲸厂庆祝开渔季,邀请小学生参观屠宰现场

  • 以市价三分之一的价格向学校倾销,全日本六分之一的学校午餐中含有鲸鱼肉


日本人用尽一切办法,告诉孩子们:捕鲸和杀猪没有什么区别。



现在的捕鲸文化,就是一个怪胎。


捕鲸一不是为了科研,二不是为了吃肉,更像是为了杀生而杀生:几千吨鲸鱼肉还在冷库里滞销,捕鲸船又开始了太平洋上的冒险。


他们使用爆炸鱼叉,让大型鲸在剧痛中挣扎死去。他们展开大型围猎,让海豚湾的海水染成鲜红色。


捕鲸文化,到底算哪门子文化?



被捕鲸文化绑架的日本人,把五大洋看作自己的牧场,捕鲸人是牧场的主宰。


他们振振有词地说:鲸鱼活得很好,他们一年吃的小鱼小虾,相当于人类三倍。再不捕鲸,人类就没几口吃的了。


这种话我们很熟悉,因为北美旅鸽、渡渡鸟、象龟、中国犀牛……所有被吃光的物种,在灭绝前都被人们认为活得很好。


日本人应该去学一句话:


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刘慈欣《三体》



70年前,一个同样忍饥挨饿的民族,走上了另一条路。


那时,中国人平均每天只能吃10克肉。内陆省份的许多人,一辈子都没吃过鱼。现在的鱼肉比水果还便宜,但是孟子说”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在70年前,鱼和熊掌,是一样的稀罕玩意。


日本填饱肚子的办法,是向大自然勒索鲸鱼;而中国的做法,却是自己动手养


别笑,这养鱼的门槛,可比捕鱼高多了。



青、草、鲢、鳙,在中国叫做”四大家鱼“,后来在北美五大湖长成几百斤,被美国人称作”亚洲鲤鱼“。


在50年代的中国,四大家鱼还是稀罕玩意儿。因为它们很邪门,在野外好好的,一捉回池塘就不谈恋爱——这个问题要是不解决,养鱼只能从自然掠夺野生鱼苗,鱼肉还是不够吃。


湖南师范学院的刘筠,就是一个专门研究养鱼的科研痴人。


1958年,他告别了新婚的妻子,带着三个学生来到祁东县渔场,和蚊虫、窝棚、池塘相伴。


图:青年刘筠


用了整整一年,收集了近一千个样本,刘筠才发现一丝端倪:鱼儿不产卵,是因为池塘里环境不同,需要施加合适的催产素。


家鱼的繁衍,一年只在一季,如果实验出了偏差,只能明年重新来过。


整整四年,刘筠每天在两片渔场间来回步行七十里路。他和学生们跑遍了湖南四十多个乡镇的鱼塘,累了就在鱼棚外的长椅上和衣而睡。


我们这个年代的人,可能很难理解刘筠的狂热。


研究家鱼养殖时,刘筠有了一儿一女,女儿取名刘白鲢,儿子取名刘鲩——蛋蛋姐写过这么多科学家的故事,但是把孩子姓名都压上的人,真不多。


也许,刘筠看他的鱼儿,就像自己的骨血一样吧。



1963年,刘筠终于攻克了四大家鱼的繁殖问题。但他算不上最拔尖的那个,更不是第一个。


在四大家鱼这场战役上,中国科研院所就像《流浪地球》一样,开展的是饱和式救援


各地的水产研究所、湖南师范学院、上海水产学院、广西农学院、杭州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他们同时前进,谁先有了突破,就向全国做报告。


于是,钟麟最早证明家鱼可以人工繁殖;朱宁生最早利用鱼脑垂体催情;朱洗最早利用激素催情……如果说青蒿素是屠呦呦团队的功劳,四大家鱼的成功背后,有数不清的屠呦呦。


就像《流浪地球》里一样,没有个人英雄的外挂光环,只有人类命运共同体。


他们心里有一个朴素的愿望:用14亿双手,喂饱14亿张嘴。



1994年,美国学者莱斯特·布朗(Lester R.Brown)表示:中国正在走西方曾经走过的路,沿着食物链向上,注重肉类食物的消费。到2030年,全球将没有足够的粮食来养活中国。   


布朗的书,书名是《谁来养活中国?》


还能有谁呢?中国人自己呗。


通过卫星云图俯瞰中国海岸线,你会看见密密麻麻的网箱,里面满载着龙虾、鱼、蟹、贝壳。


过去一年里,中国生产了6500万吨水产品,五分之四都是养殖的。全世界每三条养殖的鱼,就有两条来自中国。



中国人搞定了很多养殖难题:对虾、鳜鱼、鲟鱼、罗非鱼……


我们之前提到的刘筠,攻破青草鲢鳙之后,还培育了家养甲鱼和三倍体鲫鱼,被尊为“鱼圣”、“鱼院士”。


还有雷霁霖院士,用“温室大棚+深井海水”来养鱼,让喜暖的比目鱼在山东辽宁安家,让普通人也能吃得起比目鱼。


我们夜市上廉价的海鲜,也许就有某个院士的科研突破。



而其他渔业大国里,没有任何一家养殖总量超过捕捞总量。比如,日本的水产品90%都是捕捞所得。


日本人最爱吃的鳗鱼,至今没能完全人工养殖,现在已经被吃成濒危了。


60年代,日本一年能捕到200吨鳗苗,2013年就变成了5吨;2018年,日本捕获的鳗鱼苗不足上一年的1%,产量要用公斤计算。



“什么?鳗鱼也会濒危?”这是许多日本人的第一反应。


但是鳗鱼的的确确濒危了,这就是他们一味索取的恶果。


甚至,有便利店沾沾自喜地打出招牌:“惊闻鳗鱼濒危,本店将继续献上优质的鳗鱼料理,文体两开花。”



数量庞大如沙砾的鳗鱼,都被吃到濒危,还有什么物种是吃不绝的呢?


所以蛋蛋姐看到日本重启商业捕鲸,才会感到绝望和无力。


在有组织的国家机器面前,这些美丽的生灵,不过是笨拙的孩子。



人类不需要什么捕鲸文化——用暴力去掠夺,彰显自己的强大,这是强盗行为。


人类应该学习的是,在尽可能少伤害大自然的前提下,和平地发展经济。


在这颗蓝色的星球上,英国曾经送出滚滚黑烟和酸雨,美国带来了第一朵蘑菇云,日本堆积的鲸骨如山。


他们崛起史的背面,就是地球的蒙难史。


如今,我们的中国,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崛起。


我希望看到,二十年后,从日本逃离的鲸鱼,能够安家栖息。


孩子们在沙滩追逐,远处的落日余晖下,大块头们悠悠吐出清澈的水柱。


而这里,不是日本。


这里,是中国。


参考资料:

窦农,《【改革·印记】谁让我们的餐桌多了条鱼》,发布于观察者网

经济日报,《金鲫锦鲤大学问

知乎用户“无哀”在“此次日本鳗危机影响会有多大?”下的回答


 欢迎在文章底部发表对本文的见解

今日荐读

 他放弃美国国籍和巨额年薪,只为做最“过时”的大学校长

 为中国“驱逐恶魔”的美国人:娶了“延安第一美女”,拯救50万中国人!

 高考623分学霸患艾滋病背后,藏着1000万家庭不为人知的秘密!

 从“叛逃者”到“爱国者”,世界银行副行长林毅夫传奇


看2019年7月热文
关注“国书坊”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合作微信:sunhao1103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