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武汉封城一个月,这组偷拍照爆火:做最坏打算的人,才配最好的结果

国书坊 2020-11-06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闲时花开 Author 刘娜



↑点击上方国书坊加星标!


来源:闲时花开(ID: xsha369)

作者:刘娜


1月23日,武汉封城。

一夜之间,疫情升级,一种叫新冠病毒的怪物,如幽灵般蔓延。

14亿国人,在难以名状的情绪和两极对立的窥见中,踏上一场深刻的集体修行。

到今天,整整一个月过去了。

武汉仍在封城,还有医护人员牺牲,有重症患者离世……

但更多的,是从病毒手中挣脱的人,痊愈出院,迎来新生。

病毒猖狂狡猾,疫情严峻漫长,至暗时刻终将结束,人间烟火终会升腾。

今天,我想分享一组疫情之下,被拍下的读书学习照,和更多小孩子、大孩子一起走近这样一个真相:

灾难中,那些做了最坏打算的人,将会有最好的结果。

因为,别人坐在黑暗中哭时,他们却悄悄在山顶升起一团火。


01

借光·守望这张照片,来自河南省洛宁县上戈镇刘坟村。

照片中,昏暗灯光下,坐在楼梯道里学习的女孩,叫郭翠珠,今年14岁,是一名初中生。

披着夹袄抄着手,坐在小板凳上静静看着她的,是她的农民父亲。

照片上的地点,不是父女俩的家,而是村委大院。

疫情持续蔓延,全国“停课不停学”,小翠珠家没有网络,她又舍不得用爸爸手机的那一点流量。

为跟上网课进度和老师辅导,征得驻村干部同意后,父女俩连续几天晚上来到村委大院,蹭网学习。

昏暗的灯光,相守的父女,专注的少女,沉默的父爱......

在寂静孤独的黑夜里,穿越贫穷窘迫和疫情恐慌,燃起一个寒门之家对知识改变命运的渴望。

古有匡衡凿壁借光,今有翠珠村委借网。

我们素来不提倡讴歌贫困,但一次次被那些不灭的希望,照亮。


02

蹭网·梦想这张照片,来自河南南阳淅川。

照片中的男生,叫小通,是今年参加高考的一名高三孩子,成绩在班里一直名列前茅。

特殊时期,学校用钉钉网给孩子们上课,小通家没有安装Wifi,但邻居家有。

每天5点半,小通起床,开始晨读学习。

上午8点,他准时搬个小凳子,在家里平房的楼顶,蹭邻居家的网络。因为这里,信号特别好。

小通说,他的目标,是好好复习,争取一举考上浙江大学。

病毒隔离了校园,又如何?

隔离不了少年的壮志凌云。

网络隔离了课堂,又如何?

隔离不了梦想的扎根疯长。

当多少城市人家的孩子,在家中恒温宽敞的暖气房里,享用着无处不在网络,一边抱怨因为疫情不能出门玩耍,一边荒废学业偷偷玩游戏时,还有另一些孩子,千方百计地蹭网上会儿课。

我无意比较贫富差距。

但我们需要铭记的是,这世上很多人,并非拥有你生来就坐享的条件。


03

师者·眼泪这张照片,来自河南省淮阳中学高三班主任于老师的直播。

直播中,常年教学,操劳过度,发际线越来越高的于老师,因担心孩子们的心理和成绩,受疫情影响太大,数次落泪,无法自已:

“你们生于2003年的非典,今年高考又碰上新冠肺炎......”

师者父母心。

唯有师者,才和父母一样,对孩子们的暗伤和困境过分关注,对孩子们的前途和未来如此担忧。

于老师,别难过,17年一个轮回的劫数,无法压垮这个国家的少年。

因为,有您这样的师者,他们终将在爱和守望中成年成人,在历经磨难和考验后,像父辈一样无畏坚韧。


04

恐慌·文明这张照片,来自武汉方舱医院。

压抑且喧嚣的白色病房里,一个叫付先生的年轻人,安静地捧着一本书,在专心地阅读。

这张照片被记者偷拍,从社交网站流传到境外后,美国学者弗朗西斯科·福山,马上认出:

付先生读的书,正是他著的《政治秩序的起源:从前人类时代到法国大革命》。

福山说:

“他的平静和医院的喧闹,形成了对比,显示了文明的力量。”

被确诊新冠肺炎的付先生,是年轻一代的佼佼者。

武汉大学的博士,赴美佛罗里达大学做结构生物学的博士后。

春节过年回家探望父母,不幸遭遇新冠病毒,和家人一起被确诊,2月5日晚上作为第一批患者转入方舱医院。

面对确诊,有人情绪失控,崩溃大哭;有人意志垮掉,在绝望中向病毒屈服;有人自觉倒霉,把戾气发泄到别人身上......

但也有人,在最糟糕的状态下,做着最积极的事情,并提醒每个不幸的感染者和每个幸运的旁观者:

灾难已经发生,病毒已经造访。

过度的忧虑,只会把情况变得更糟。

不如,接受最坏的结果,安定有序地在当下,做点有意义的事情来。

我们,已经错过了上一个冬天,不该再错过这一个春季。


05

不幸·直面这张照片,来自武汉方舱医院C区的高三学生杨一帆

杨一帆是江岸区某省级示范中学的高三学生,也是整个家庭里最小的感染者。

他的爸爸在一月被确诊新冠肺炎,因病情严重住进了长航医院重症监护室。

随后,他和妈妈也被确诊,住进方舱医院。

他住在C区,妈妈住在A区,只有早上洗漱和中午晚上吃饭时,他才和妈妈匆匆见一面。

其余时间,他把六门功课安排得满满的,争分夺秒地进行复习。

“我要利用这有限的时间,进行冲刺,不能掉队。”

面对记者采访,少年斩钉截铁地说。

就像,他不是个患者,而是个战士。

疫情终究会结束,高考终究要到来,不管国家出台怎样的政策,认真复习都是最好的对策。

我们可以不喜欢分数至上的高考制度,但我们谁也无法否认,它依然是普通人逆袭的最好路径。

就像,我们不必过度赞美患病备考的少年,但我们从他专注的背影里,却再次确认:

人生漫长,谁也无法预测意外和明天,哪个会提前到来。

但每个人都可以掌控的一件事,是接受现实。

因为,这是战胜所有困难的第一步。


06

最坏·最好如果灾难已成现实,我们必须学会和它共生。

然后,努力把不幸撕开一个口子,让阳光和希望透进来,让黑暗和恐惧变萎缩。

就像,那个借光的女生,蹭网的男孩,流泪的教师,看书的学者,方舱医院里备考的学生......

在《人性的弱点》这本书里,卡耐基说:

不管是群体还是个人,在面对至暗时刻,最应该做的事儿,是向自己发出这样三个质问:

最坏的结果是什么?

如果这个是真的,我有没有做好准备?

我要怎么做,才能把损失降至最低?
综合人类历史上诸多名人和故事,卡耐基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

不幸和幸运,本在同一个路口。

灾难和机遇,也在同一个时段。

抱怨和逃避的人,在恐慌乱窜中,拐向了左。

迎战努力的人,在解决问题中,拐向了右。

比灾难更可怕的,是人性弱点里,对意外的抗拒。

要知道,我们对灾难的态度,本身也是灾难的一部分。

无处安放焦虑的人,最终被灾难吞噬。

冷静下来,做最坏打算,并敢于行动的人,会找到契机和出口,在灾难过后收获最好的结果。

疫情还在持续,我们期待的拐点尚且未到来。

这时候,我们每个人都要静下来,成为对自己负责的建设者:

在共同的痛苦之中,肩负起自己当下的责任,并问自己这三个问题:“最坏的结果是什么?”“如果这个是真的,我有没有做好准备?”“我要怎么做,才能把损失降至最低?”然后,切实直面,有效行动,努力解决。

这样,疫情过后,才能收获不一样的自己。

最后,让我们一起重温思想家雷音霍尔德·尼布尔的这段话:

愿上苍赐予我安宁的心境,

让我接受无法改变的事情,并给我无尽的勇气。让我去改变那所能够改变的事情,再赐予我足够的智慧,去分清这两者之间的细微差别。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愿每个人都能担负起自己的责任,愿远方的你平安。


-作者-
闲时花开(ID:xsha369)作者刘娜,心理咨询师,情感专栏作者,原创爆文写手,混迹媒体圈十余载,发表文字量百万字,能写亲情乡愁故事,也会写教育职场热点。

 欢迎在文章底部发表对本文的见解

今日荐读

 国书坊读书会 | 如何用一年时间完成别人20年的阅读量?

 抗疫最“高科技”的深圳,为什么上不了热搜?

 全国确诊超过7万,他们却还聚众跳广场舞,连外国人都震惊了!

 12张朋友圈偷拍照:武汉人心态也太好了吧


看2020年2月热文
关注“国书坊”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合作微信:sunhao1103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