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遵义过红色周末-登红军山喝茅台酒还有……
文/梦影
01
上个周末,有一场说走就走的小旅行。这是一场真正的红色旅游。从昆明坐高铁,三个多小时就到了遵义。我们到时,天色已晚。下了高铁,去坐出租车,排队,有工作人员指挥,人多但是井然有序。出租车可以拼车。
不冷,甚至比昆明还温暖一些。酒店是五星级,大厅高大气派,一群热心的战友来迎接,是真正的战友。我是个打酱油的,围观一场军校的同学会。战友们十分热情。第一餐就喝到了茅台酒。我平日不喝酒,只是这茅台之大名,不喝上几杯太可惜了。小饮几杯,微醺的状态下,看城市的夜色都多出几分美好来。
城市干净,高楼林立。空气湿润。这是我对这个城市的第一印象。
第二天早上起床,在酒店附近转转。细雨如丝,穿一件秋天的裙子居然不冷。这样的天气,出去走走,不用打伞,感觉非常好。
远远地,看着城市的高楼,很多都是依山而建设,远远看着一片白雾茫茫,有几分仙气。大概是在昆明太阳晒多了,我居然觉得这样温润的气候也很好。与某人说起,他说:“你哪里知道,我当年在此读书的时,这里冬天也是这个样子,天天下雨,打湿了鞋袜,冷惨了。”那大概这里只有春天和秋天才更惬意吧。
02这是一场同学会。这些当年意气风发的小伙子们。如今有些已经30几年没有见。看着他们彼此热情拥抱,一群热情似火的老伙子们,相互讲着当年读书时的小笑话……
一共有四十几个人,开了一个大巴车。围着城市转转,他们当年战斗过的学校,已经搬走了。留下的只有大门了。他们一个个激动地伸长脖子,寻找着当年熟悉的影子。还好,他们每天早上跑步的山,叫红军山,还在,建设的更好了。
一群人在红军山大门口,各种拍照。一班二班三班四班……到八班。一群曾经的军人和红军山,自然情感非比寻常。红军山大门口是雄伟的雕塑。拾级而上,有300多级台阶。走上去,一个大大的纪念碑。我本来对烈士心存敬畏,不打算在哪里拍照的。恰好看到一大队,抬着军旗,穿着红军服装的游人过来,此时此刻,虽然假扮红军,也确实应景。我也就顺便留了个影。
纪念碑高30米,下宽6米。碑的顶端,是5米高的镰刀锤子标志,该标志由钛合金浇铸的风铃片组成,每块风铃片表面都覆有9999纯金箔,抬头望去,标志在阳光下熠熠闪光。每逢风起,标志就会发出叮叮当当的风铃声,好似烈士英魂在耳旁细语。碑的正面,是1984年11月2日,由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的“红军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
山上有名姓的墓并不多,沿着台阶而上,最大的是邓萍墓。邓萍是四川富顺人,他少年投身于革命。第一次大革命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党派到黄埔军官学校的早期毕业生,有较深的政治、军事素养及其他渊博的学识。
山上还有一个铜像中红军坟,群众把这尊铜像尊为红菩萨,简单地讲就是一个医术好,医德高尚的不满20岁的女卫生员,深受当地群众喜爱。后来在这里被敌人杀害的故事。想想这样的美好年华,遇到那样的时代,深深感动可惜。
别处的卫生间,蹲下来,可能看到的是笑话和小广告……而这里的卫生间门口上,却是娄山关战役的简介。
这个城市,树上到处都挂着红五星。桥上的雕刻的也是五星红旗。果真让人深有所动。
03离红军山不远处,就是遵义会议会址,位于贵州省 遵义市 红花岗区老城红旗路(原子尹路)80号,老地名叫琵琶桥。会址原系国民党二十五军第二师师长柏辉章的私邸。建于20世纪30年代初,建筑为砖木结构,中西合璧的两层楼房。
这个城市家喻户晓的理由,就是1935年的遵义会议。这个我们小时候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了。
真正来到这所大楼,感觉是这样的,外面的建筑独特精美,很有特色。而内部却极其简陋。
看着当年简单桌椅,会议用的搪瓷折茶缸,让人忍不住感叹,能在这样的环境下做出那样重大的决定的领导人们,真的很伟大。
小楼的旁边。有一座正殿,正殿宏伟,却是现代的建筑。没有那么让人神往,却可以在诺大的展厅里看到许多珍贵的历史资料。其中红军用过的工具和穿过的衣服,都让人看了有恍忽感。
还看到十大元帅的照片一大面墙,多少中奖少将军的照片几大面墙。最小的16、7岁就参加战争了,果然是自古英雄出少年,也是时势造英雄,让我们心生敬佩,浮想联翩。
也看到各位领导人的墨宝和真迹,现在看来,每个人都是书法家。看到我们耳熟能详的上一代国家领导人的故事和他们工作过的地方,使用过的每一个物件,都让人感慨。
比起我去过许多地方的山川秀美,这里的红色旅游别具一格。
遵义会址。此生值得一去的地方。
04
会址的旁边。有一条街叫红军街。这里的特色小吃,我只吃过了羊肉粉。确实好吃,羊肉正宗,汤鲜味美。有朋友推荐了捞沙巷有好吃的,只有下次再去品尝了。
茅台镇离此不远,这里自然也可以算茅台镇的故乡。那条街上,我最关注的就是茅台酒了。各种各样的酒,酒香飘来,让人忍不住想一醉方休。
在这里两三天,我们几次喝到了茅台酒。我坚信我喝的茅台是真酒,因为是当地的战友提供的。口感好,不上头,没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觉。
遵义周边还有很好好玩的地方,比如四渡赤水,娄山关,千户苗寨……我曾经听过盗墓故事,听说过贵州苗族下盅,各种的盅虫。只是和苗寨的战友聊了聊,传说也只是传说而已。我还指望去了能够学到一两招,回来给谁下个盅什么的。学不了下盅也就算了,估计去穿穿苗族的服装,戴戴满头华贵的银饰还是可行的……
留下点小遗憾,以备下次再来……
从前我的小文字:
上半年的梦想—在简书写作月入过万了吗?你没有骗我,我却上了当(27)
风行一时的缤诺丝是神话还是陷井?你没有骗我,我却上了当(25)
梦影,原名宁向华。学医出身,后来经商,坚持码字和健身十多年,昆明市作家协会会员。“宁做妖精误人国,不做淑女多抱怨”,一个会跳肚皮舞的女作家,也谈风月也谈赚钱。微信(QQ):435173379,申请加我请先关注本公众号,注明“读者”!邮箱:4351733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