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天天靖江】教育反思——学生跳楼,该反思的是家长和社会!

2017-11-13 天天靖江



前天,有网友告诉我,某地有一个上高中的孩子从五楼跳楼自杀了,目前正在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抢救中。每当一个跳楼或其他自杀的事情发生,人们总是先怀疑我们的教育系统是否出了问题,是否存在对学生管教不严或管教过度的问题,或是否存在校园暴力的问题?但据我和几个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一些民间人士对一些青少年自杀现象的背后调查,问题都是大多是出在孩子的家庭方面。


现在的孩子的父母,面临太多的工作和生存压力,特别在目前的高房价年代,在一个房价过万的小县城,有多少父母不是怀着沉重的压力?新中国的三座大山,住房、医疗、教育三大问题下,有多少父母敢自在的生活?为了偿还每月的高额房贷,不敢跳槽,不敢创业,甚至被默默的忍受各种潜规则。而还有一些年轻父母,因为从小家庭条件好,即使他们的孩子上了学,基本还是靠爷爷奶奶接送,经济不担心,他们生了孩子,由他们的父母来养着,因此他们整天关心自己怎么玩的开心。很多年轻父母对孩子的管教、沟通是很少的,在年轻一代父母口中,花了钱就是养孩子,学校似乎就是培训机构,就像商店一样,花钱就能买到好结果。


青少年的精神健康问题,实际出在家庭本身,现在的孩子其实很聪明,他们父母的一举一动,他们都是看在眼里,孩子早已经成人化的内心世界。但是,孩子们没有人沟通,没有人诉说,没有人引导,甚至没有人告诉他们生命的意义和生命的代价。


父母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是孩子们的榜样,现实生活中,父母以什么样的形式存在呢?有的父母整天工作匆忙,回到家躺着沙发上抽空时间玩会手机,孩子们的作业要么直接告诉一个结果,要么大声呵斥;有些父母根本没有心思着家,打牌、唱歌、娱乐是他们的夜生活,他们的孩子的作业时间基本是老师家里度过的,接到家里也基本是和父母打个照面而以。这种情况下,父母怎么做好孩子的老师?


事实上,父母天天能够回家,也许就对孩子没有什么影响,可怕的是,很多父母随着工作压力或无所事事,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发生各种婚外情,然后夫妻吵架,发生冷战,父母的这些行为,他们根本无法探知原因,有没有人可以沟通,在这种情况下,给孩子带了的信号可能就是爸爸妈妈不爱他们了,他们一旦情绪无法发泄和控制,在学校的高楼上面,最容易产生各种幻觉,认为跳下楼就轻松了……


有人说应该加强教育系统配备心里医生,提高老师对心里知识的培训,这些建议都不错,但是,我认为现在缺少了一种介于学校和社会之间的关心学生心理问题的机构。学校老师心里知识强,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心里问题的苗头,教育系统的心里医生,只能对有问题学生及时展开心里辅导,发现学生心里纠结的最终原因,但是,问题出在学生家庭方面的,学校和这个教育系统目前根本无能为力。


现在的学生家长方面出现的问题,多数是情感问题,70、80后很多就是夫妻出轨的高发期,出现这些问题,社会心理机构也不一定就能去完全帮助解决,但是,如果有一个组织去指导他们,通过一些合理的方式,适当掩盖自己的矛盾,至少能够太平的陪孩子度过青春期,甚至婚姻没有办法继续维系的情况下,如何制定一个方案让孩子能够平静的接受父母离婚的事实,让孩子知道,即使爸爸妈妈离婚,他们仍然还是爱着他的,而不能让孩子成为婚姻问题的牺牲品。当然,有些父母可能自身的问题,即使社会心理机构干预无效,也可以及时制定一个预案,告诉学校给予适当防范,给孩子一些其他形式的关爱,至少不让孩子在学校跳楼。


今年某地发生过一个很狗血的事件,一个孩子嘴绑胶带被杀害在床下,据说凶手和孩子的母亲有情感纠葛,如今,凶手已经被判处死刑,而被害孩子的父母感情似乎变好了,已经怀了二胎,夫妻到了失去一个孩子,才知道稳定婚姻家庭关系的珍贵,代价似乎也太大了。


现在是个物质和欲望太充足的年代,很多年轻的父母,你们既然生了孩子,就要对孩子负责,自己的欲望要适当抑制,耐得住寂寞,孩子是靠父母培养的,虽然不一定都能考上理想的大学,但是,父母良好的榜样,一定能保证孩子能够成人,成为一个对社会、家庭有用的人。所以,还呼吁政府应该制定一些学生家长的培训计划,让很多成为家长的父母能够“持证上岗”,什么各种行业证书,没有一个“家长证”更对社会的责任和价值大。


     也有人问我,你是什么方式处理家庭关系,大人和孩子的关系?我家很简单,每天晚饭后坚持和孩子跑公园漫步一圈,夫妻之间和孩子之间,有什么问题聊出来,让孩子想说什么说出来。我曾经发现,当你在书桌、餐桌问孩子身边的事情,孩子不会告诉你,有事情也不知道怎么说,最多嚎嚎大哭,但是在公园散步,孩子会叽叽喳喳的全部说出一切,甚至哪些孩子玩什么游戏,哪些孩子家里有什么趣事,甚至孩子们班里也有学生想要跳楼的缘由……


孩子是一个家庭的未来的全部,再多的钱财,没有一个好的孩子的价值大,我们要珍惜孩子,更要每一个家长反思。教育机构特别一些老师和一些服务机构,请你们欲望低些,不要想着多赚学生家长的钱财;学生家长,自己控制自己的欲望,一个是有和美的家庭,一个是不要试图用金钱去抢占本该公平的教育资源;政府尽可能倾斜一些资源,可以提供政府买服务的形式,让名义上是家长,实际是市民能够接受一些健康的社会教育。


同时呼吁给教育松绑,至少不要让什么名校热,房地产捆绑教育资源,还有什么折腾教育的滚动式发展等残害我们的教育事业,让教育回归初心,做好本该简单的教育事业,越复杂的教育越是有问题的,离教育的初心越远!


网友热评


@心理咨询师-小亚:

孩子的压力,无外乎三方面,一是社会,社会本就是由各个家长组成。二是学校老师,许多老师在读师范时一个个都抱着培养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可进入学校才知道原来现在绝大多数家长在意的是分数和成绩,教育局领导、学校领导也被升学率所“绑架”,所以学校老师给的压力恰恰也是家长整体变相的传递到孩子身上。至于家长,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出人头地,一个个对自己的孩子寄予厚望,并在不断的攀比中,有意无意的加大了孩子的压力。


再看孩子,由于他们年龄小,生活中要依附于家长,表面上国家层面、家长层面都很重视孩子的权益,可由于传统现实等各种原因,孩子在家庭教育系统里恰恰又是“教育链”的最底端,这种对孩子的期待,家庭人员之间的关系矛盾压力,往往又有意无意的传递给年幼的孩子,孩子被动的承担了(更多是家长无意中的)家庭的许多压力。


看看那些有“问题”的孩子,其实都能看到家长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家庭人员相处甚至他们个人的人格性格等方面的缺陷。所以孩子的问题无论从哪一个方面,都可以追根溯源的找到家长的原因。所以要解决孩子压力的问题,需要解决的原生家庭也就是父母的“问题”,做父母的需要的去学习如何做一个合格的父母,我们做父母的也要跟着孩子的成长一起成长。


@------小吴15961062361

说的太对了,孩子的问题,主要还是家庭教育的问题。社会生存压力大是客观存在的事实,那么在现实无法改变的情况下,我们家庭我们父母只好主动调整好自己各方面状态,取舍有度,正视现实。以孩子的德育身心健康为主,因材施教。孩子只有做父母的才会最了解他们,时刻关注孩子的发展状况,常跟孩子沟通,掌握他们的内心变化,我们作为父母这样的养儿育女的责任必须踏实履行。学业是第二位的,孩子良好的脾气个性,优秀的人格品德,自信自立,身心的健康等等这些硬件的成就主因在父母,硬件优秀了,就没有不优秀的孩子。


来源:靖江视野(原创:鎽擎)

注:天天靖江已获原创转载权,如未经(靖江视野)原创及天天靖江授权,任何网站及微信公众平台不得转载、一经发现将追究法律责任。

天天靖江欢迎广大市民对靖江的建设建言献策,欢迎广大网友监督投诉,我们将常年第一时间向上级部门反映并依法公开相关事件的进展!

24小时热线:18914535899

爆料微信号:xiaotian18914535899

爆料内容一经采用,即可获得100—2000元现金奖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